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河里的“毛粉” 是爱老毛还是想害他? -- 加东

共:💬460 🌺1029 🌵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加东兄的勇气值得一赞!

俺补充几个资料方面的提议,

1,八届九中全会后,周公指示经济和计划部门重新核实几年来农业的实际产量到底多少,弄清了:1958年粮食产量不是1959年庐山会议核实的5000亿斤,而是只有4000亿斤;1959年粮食产量不是公布的5100亿斤,而是只有3400亿斤,1960年粮食产量只有2870亿斤;1961年的夏收比上年又减少了160亿斤,估计全年粮食产量只能达到2700亿斤。

引自从进《曲折发展的岁月》

我们的喜欢数据的同学可以看看这个减少的比率有多大。

再提供一个数据,1959年,1960年连续减产的情况下,对农民征购粮的数字大增。两年净征购率达到28%21.5%,大大高于1957年的17.4%的水平。挤了农民的口粮和饲料粮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关于出口粮食部分,下面的材料可以做参考:

1961年中苏贸易会谈公报(全文):

  

  (1961年4月8日)

  

  对于中国因农业遭灾而在1960年贸易业务中产生的对

  苏联欠帐问题。苏联方面表示充分谅解,并向中国政

  府提出,上述欠帐在五年内分期偿还,不计利息。苏

  联还建议,在今年8月底以前以借用的方式供应中国五

  十万吨糖,以后在1964-1967年期间归还,不计利息。

  中国方面以感激的心情接受了这一建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贸易代表

  团,继在北京举行初步会谈之后,最近在莫斯科进行了会谈,会谈已顺利结束。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代表团团长、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对外贸易部

  副部长李强,对外贸易部部长助理周化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

  赞郑拓彬,以及代表团的其他团员、中国对外贸易部负责工作人员。

  

    苏联方面参加会谈的有:代表团团长、对外贸易部长帕托利切夫,对外贸易

  部副部长库米金,东方司司长斯拉德科夫斯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商

  务代表叶烈敏,以及代表团的其他团员和苏联对外贸易部负责工作人员。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谢赫鲁晓夫接见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代表团同赫鲁晓夫的会见是在亲切和兄弟友好的

  气氛中进行的。赫鲁晓夫向代表团介绍了苏联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以

  及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对进一步提高农业所采取的猎施。

  

    在谈到顺利进行的贸易会谈时,赫鲁晓夫深信,这次会谈将促使中和人民共

  和国和苏联之间的密切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更加巩固,并将有助于中苏兄弟友谊的

  进一步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叶季壮向赫鲁晓夫本人、苏共中央主席

  团各委员和苏联政府转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的兄弟般的问候,并对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所受到的热情、友好的接待表示了感谢。

  

    赫鲁晓夫也请叶季壮同志向毛泽东同志、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以及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其他领导人转致苏共中央、苏联政府和他本人的兄弟般的问

  候。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和苏联政府贸易代表团之间本着合作和

  相互充分谅解的精神进行会谈的结果,商定了相互间的货物供应额,并在本年4

  月7日签订了1961年中苏货物交换协定书。

  

    商定的货物交换额中包括了为了两国国民经济需要而供应的广泛的货物品种。

  

    如同往年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1年内将供应苏联有色金属矿砂、锡、

  水银、铅、生铁、水泥、桐油、化工品、羊毛、生丝、茶叶、呢绒和绸缎、缝制

  品和针织品,以及其他工业品和手工艺品。

  

    苏联将供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锻压、发电和电工设备,石油设备,金属切削机

  床、挖土机、泵和压缩机、拖拉机、汽车、石油产品、黑色和有色金属压延材,

  化工品和其他苏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出口的货物。

  

    在会谈中还讨论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在1960年

  贸易业务中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苏联的欠帐问题。苏联方面对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暂时困难表示充分谅解,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上述欠帐在五年

  内分期偿还,不计利息。

  

    中国方面以感激的心情接受了苏联在今年8月底以前以借用的方式供应中华

  人民共和国五十万吨糖的建议,糖将在1964-1967年期间归还,不计利息。

  

    双方在友好和兄弟的气氛中还商定了有关进一步发展中苏友好关系的某些其

  他问题。

  

    在1961年中苏货物交换议定书以及其他协定和文件上签字的,中国方面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长叶季壮;苏联方面是苏联对外贸易部长帕托利切夫。

  

    参加签字仪式的,中国方面的有: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张德群、中国

  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强,对外贸易部部长助理周化民,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

  赞郑拓彬和中国代表团其他团员;苏联方面有:柯西金同志、波利杨斯基同志、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诺维科夫、部长会议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斯卡奇科

  夫、苏联副部长普希金、波里索夫、库米金、谢米恰斯特诺夫,对外贸易部东方

  司司长斯拉德科夫斯基,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商务代表叶烈敏和苏联代表团团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参观了莫斯科的名胜、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

  览会,参观了许多工业企业和建筑,并欣赏了首都个剧院的艺术表演。

  

    代表团曾拜谒列宁和斯大林墓并献了花圈。

  

    应苏联对外贸易部长帕托利切夫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将

  访问苏联的某些地区和城市,以了解苏联人民共产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苏联人民的

  生活。

  

    (新华社4月8日电)

  

  原载1961年4月9日《人民日报》

“苏修逼债”真相小考

作者:秋实  

  

    常有人提出“苏修逼债说”,指苏修逼债是大饥荒饿肚子的原因。本坛许多网友因此呼吁对“苏修逼债”之真相作些考证。出于好奇心,本人作了

  些初步查证,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一、中国欠多少债?据周恩来196 4年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李先念在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国家预决算报告透露,中国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十四亿零六百万新卢布,折合人民币约为五十二亿九千余元,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中国方面将于1965年全部还清。照此说法,直到朝鲜停战十年之后,中国人民还在节衣缩食地归还这场战争中拉下的一屁股债务。

  

    二、中苏决裂在何时?苏联单方面中止对华经援协议,撤走专家,发生在1960年7月,当时大饥荒早已酿成,大规模非正常死亡已经发生。 此前虽然中苏分歧扩大,苏联中止了几项军事援助,但苏联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一直在继续。1959年10月,中苏还签订了一项关于科学和技术合作的协定。

  李富春在1960年3月的报告中,还称苏联在1959年继续给了我国巨大的援助,对国民经济的继续大跃进起了重大作用。可见,把苏联决裂说成是大饥荒饿肚子的原因,是行不通的。网上有位鼓吹“饿死三千万是美帝苏修滔天罪行”的先生,大概也是意识到了此点,于是在文章中偷偷将苏联决裂的时间往前挪到1959年,倒是很费了一番苦心。

  

    三、谁提出提前还债?从周恩来196 4年《政府工作报告》看,提前还债似非苏联要求,而是中国主动向苏联提出,用对苏贸易的顺差额中的一部分来提前全部还清债务。这很符合毛泽东的性格。俗话说,拿人家的气短。毛泽东心高气傲,既然跟苏联翻脸吵将起来,就不能欠人家一屁股债,否则他会觉得很没面子。因此上,哪怕再困难,就算饿肚子当裤子也要将债还清。虽然苏方并不要求提前还债,毛泽东却是一定要争这口气的。

  

    吴冷西的回忆也涉及此事。 1960年7月16日,苏联以中国不信任苏联专家、不尊重苏联专家建议以及向苏联专家散发反苏文章为由,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单方面决定召回全部在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毛泽东即于18日在北戴河会议上大谈自力更生问题。虽然苏联照会并未提出还债问题,毛泽东却指示周恩来算一下要多少年还请苏联欠帐。周恩来把帐算出来,说,中国尚欠苏联80亿卢布,过去我们每年还5亿,照此算需16年才能还清。如果按8亿计算,则要10年才能还清。10年太长了。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延安时期那么困难,我们吃辣椒也不死人,现在比那个时候好多了,要勒紧裤腰带,争取五年内把债务还清。于是政治局决定,各省成立外贸小组,挤出东西来还债。

  [见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9年5月,第335-338页)]

四、援外知多少?毛泽东要挣面子,不止于提前还债,而且让人民节衣缩食拿出大把银子无偿地援助小兄弟。本来,1958和1959年,出于大跃进的需要,国内财政紧张,对外援助已经大幅度缩减了。中苏翻脸后,中国随即大幅度扩大了对外援助的规模。大饥荒中的1961年,援外支出即已接近偿还外债的支出。自1962年起,援外更是大幅超过了偿债。

  

   1961年4月份,中国报刊上曾相继刊载两则耐人寻味的外贸消息。其一乃是1961年4月8日《中苏贸易会谈公报》。公报说,对于中国因农业遭灾而在1960年贸易业务中产生的对苏联欠帐问题。苏联方面表示充分谅解,并向中国政府提出,上述欠帐在五年内分期偿还,不计利息。苏联还建议,在这年8月底以前以借用的方式供应中国五十万吨糖,以后在1964-1967年期间归还,不计利息。中国方面以感激的心情接受了这一建议。[ 见1961年4月9日《人民日报》]

  

  其二 则是4月25日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经济会谈公报,称中国政府同意对阿尔巴尼亚在建设化学、冶金、电力、建筑材料、轻工业等二十五个项目方面,提供成套设备和给予技术援助。同时,中国还同意向阿尔巴尼亚供应粮食和其他主要食品,虽然中国人民当时正在饿肚子。[1961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就这样,大把大把的银子流水般散给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等等。据说,他们的建设工作做好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增强了,就是对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援。

  

  中共中央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上千万的中国农民,正死于饥饿。

  

  

  附录:

  

  一、1950-6 4年中国偿还外债和对外援助支出(亿元)

  ==================================

  年份    偿还外债  对外援助

  ----------------------------------

  1950~55   6.80    12.60

  1956     5.97     4.04

  1957     6.08     4.67

  1958     7.23     2.76

  1959     7.11     3.50

  1960     6.73     3.63

  1961     6.58     5.19

  1962     6.42     8.54

  1963     2.86     9.61

  196 4    0.96    12.16

  ==================================

  资料来源:偿还外债数摘自《中国财政统计:1950-1991》

  (财政部综合计划司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第

  135-136页。对外援助支出摘自历年国家预算决算报告。

周恩来1964年《政府工作报告》节录

  我们在经济困难期间,不但没有借一文钱的外债,而且把过去的外债几乎全部还清了。我们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十四亿零六百万新卢布 (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 ),已经按期偿还了十三亿八千九百万新卢布,剩下的尾数一千七百万新卢市,我们已经向苏方提出,用今年对苏贸易的顺差额中的一部分来提前全部还清。过去向苏联借的五十万吨食糖,今年已经还了二十万吨,其余的二十万吨,准备提前在一九六五年全部还清。前几年我们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欠帐,现在已经全部提前还清。

  

  不仅如此,这一期间我们还节衣缩食,拿出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和物资支援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预计到一九[**]年年底,我国的对外援助共计支出人民币六十六亿七千万元,其中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年支出的为三十五亿五千万元,占百分之五十三。

  

  三、李先念《关于1961年和1962年国家决算的报告》节录

  

    在1961年和1962年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既没有举借新的外债,也没有发行国内公债,并且还偿还了到期的债务。我国的建设资金,向来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增产节约来积累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即从1950年到1957年,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外债收入,折合人民币计算,共为529,400万元,只占同一时期财政收入总数1,736亿元的3.05%。这就是说,96.95%的资金,是靠我们自己解决的。第二个五年期间,我国的财政,已经没有新的外债收入,而只有偿还外债的支出。自1950年以来,我国向苏联所借的外债和应付利息,折合人民币计算, 共为574,300万元。到1962年底,我们已经偿还了528,900万元, 只剩下45,400万元,将按照协定在1965年年底以前全部还完。内债方面,从1950年到1958年,国家发行的国内公债和应付利息共为482,000万元,到1962年底,已经偿还了270,200万元,还有211,800万元,将按照原来的规定,到1968年分年还完。

  

  这两年.尽管我们自己有很大的困难,我们还是根据可能的条件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地援助了某些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和亚洲、非洲民族主义国家。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1961年和1962年,对外援助支出合计为137,300万元。连同前三年的对外援助支出,五年总计236,200万元。其中:援助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古巴、蒙古等社会文义国家的部分,为186,600万;援助亚洲、非洲民族主义国家的部分,为49,600万元。

  我们的援助是真诚的,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是真诚帮助他们在经济上实现自力更生的方针的。这种国际援助又是相互的;一方面,我们在资金、物资和技术上支援了他们;另一方面,他们的建设工作做好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增强了,也是对我们的大力支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经济代表团会谈的新闻公报

(1961年4月25日)

   

  中国政府同意对阿尔巴尼亚在建设化学、冶金、电力、建筑材料、轻工业等二十五个项目方面,提供成套设备和给予技术援助。同时,中国还同意向阿尔巴尼亚供应粮食和其他主要食品等商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经济代表团最近在北京就进一步加强中阿两国人民之间的兄弟友谊和扩大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会谈是在十分亲切友好和诚挚的气氛中进行的。会谈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相互支援和亲密合作的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方毅、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强。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阿.凯莱齐、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普.西提、工业部副部长伊.瓦克弗利乌、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米.帕里夫蒂。

  

   会谈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分别接见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阿.凯莱齐同志,作了亲切的谈话。

  

  通过中阿两国政府代表团的友好会谈,双方根据1961年2月2日在北京签订的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贷款协定”的规定,就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万卢布(合五亿旧卢布)贷款的具体使用问题,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向阿尔巴尼亚供应成套设备和给予技术援助的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专家、技术人员和实习人员的待遇条件的议定书、关于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1961年2月2日中阿贷款协定使用中国贷款的第二号议定书,并且交换了中国向阿尔巴尼亚供应粮食及其他主要食品的换文

  

    根据上述议定书和换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意对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建设化学、冶金、电力、建筑材料、轻工业等二十五个项目方面,提供成套设备和给予技术援助。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供应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拖拉机及其他农业机械、粮食和其他商品。

  

   在会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斗争中一向得到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兄弟般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了诚挚的感谢。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阿.凯莱齐同志代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所给予的极大的关心和这一巨大的国际主义援助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双方对这次会谈感到十分满意,并且认为,社会主义国家间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互助合作,不仅促进两国经济的共同高涨,有利于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必将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新华社)

  原载1961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