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微软携手曙光 圆中国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梦想 -- 草纹

共:💬43 🌺6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曙光”可不是什么山寨

是标准的中央军,“曙光”另外一个名称就叫“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

说起来,“曙光”的产生有点受命于危难的意思。当时国内的计算机工业面临转型,几乎所有原来的计算机中央军都向个人PC甚至贸工技发展——这里的中央军包括长城、浪潮等,但不包括联想。国家原有的计算机开发思路在市场化这一环节到了无人继承的地步,于是当时由国家出资支持的项目研发群体只好自己动手,一部分人员干脆退出公共市场,在军方的支持下,以国防科大为基地,只研发不推广,成就了“银河”;另一部分则在中科院支持下走市场化道路,自己研发自己推广,于是就有了“曙光”。

内地的传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发思路总结起来就是“为工业及科研服务,兼顾民用”。这其实是延续内地从电子管计算机研发起一直坚持的发展思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走的是全国一盘棋,把计算机研究大致划分为“计算机运用终端”、“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计算机零部件”及“计算机运用软件”四个领域,全国参与其中的科研院校机构及工厂各自分管一部分研发任务,然后由国家科委总牵头协调。成就了国内最早的一批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发企业和科研机构,当时“计算机大型机”领域的领头企业是“浪潮”。后来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竹幕”(姑且借用一下这个西方名词)消融,尤其是“巴统”的逐步解体,加之计算机民用化潮流的推广,西方先进的IT理念及其相关设备进入中国,与国内因为市场化而产生的“贸工技”群体充分结合,可以说把原有的国内计算机工业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没办法,内地原有的计算机工业说白了是为工厂企业科研院所服务的,脱离了个人市场;而自身的产品在性能上也比不了国外的产品,科研院校有国家养,在当时也被冲击得摇摇欲坠,何况面向市场的企业?为了生存,各自突围,国家统筹的“全国一盘棋”体系就解体了。

工厂企业不听指挥了,国家要求的研发任务还要完成,没办法,只好另起炉灶,于是就有了“曙光”和“银河”这样的企业和研发群体。

其实当时内地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研究已经出了不少成果,例如“计算机运用终端”里出了长城微机,“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里出了浪潮中小型机银河大型机;“计算机零部件”领域里已经开发出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存储器的初步工业化生产工艺,但中央处理器的生产工艺没能成熟;“计算机运用软件”中的中文数据库管理系统编程设计,甚至那时已经初步研发出了一套基于UX内核的中文计算机操作系统,但是都没有时间去完善了。

有时间我会另外开一帖,详细讲讲这其中我所知道的细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