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西方思想史系列]之一:泰利士 -- 邝言

共:💬10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西方思想史系列]之一:泰利士

【导言】有时,我们因为害怕孤独而安于庸俗,有时也会因为不够强大而放弃与他人的不同。回顾思想者们走过的道路,才发现成长中逐一经历的问题,当初一样困扰着那些伟大的灵魂。我们仿佛忽然寻回了人世最初的记忆,有底气做回自我,然后,平静地去面对生活。

思想史就是成长史。

【正文】

泰利士:最终的回答是一句誓言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叫泰利士,这个人只留下了一句话:“水是万物的始基。”此外,他还有个八卦故事:有一天,泰利士在大路上行走,习惯性地边思索边仰望着天空,结果摔进了一个大坑。旁观的人们哈哈大笑,说哲学家总是研究天上的事,却不知道脚底下的事。

在常人心目中,哲学家就是这样,思考的问题总是玄奥,仿佛距离现实很远,而与他们的智慧不相称的是,在生活小事上却常常显得很可笑。

这个笑话显然伤到了哲学家的自尊,于是他们反驳说:泰利士的确摔到坑底去了,但人们之所以笑话他,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其实一直就呆在坑底。

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生活的柴米油盐令人疲于应付;此外,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比如感情或事业,通常是那些表面五光十色、教人难以决断的地方,人们又指望着从哲学家那里讨到一点现成的教益。

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眼前麻烦一过,就不耐烦再听哲学家唠叨了,还常常以忙碌为理由。于是每每以为遇到“新烦恼”,其实不过是停留在原地。这时候,哲学家就扮演了一个令人恼火的“早知道先生”,他们说:你现在明白我说的道理啦。可见哲学家不是先知,只是比我们更执著于反思罢了。

其实在孩提时我们并不是如此对待问题的。父母们总是被孩子所困扰,他见到什么都要发问,而且一问就要寻根究底,比如他问“我是从哪儿来的”,父母回答说“爸爸妈妈生的”,然后他又问“爸爸妈妈是从哪儿来的”,答曰“爷爷奶奶生的”,那么,“爷爷奶奶又是哪里来的呢?”父母差不多快疯了,最后的问题必然是——“世界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的父母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但若他们够明智,也知道不该阻止孩子这样的提问,于是,他们买来了《十万个为什么》。很多人以为那是一本科普教材,但如果真是那样,书名就该改为《十万个答案》。事实上,这更像是一本哲学启蒙读物,它更注重的是这些问题本身。

最早的哲学家,比如泰利士,就在考虑这些问题,“世界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回答就是“水”。这个“水”绝不是当今科学所告诉我们的“水”,不是“H2O”,泰利士说水是万物的本原,不过是为了告诉我们:在事物五光十色的表面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作为其他事物存在的根据,它自己就是自己的来历,也就是说,“某某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到这个存在就可以终止了。可以想见,如果泰利士给出的就是唯一的答案,那么父母就会容易多了。

为什么泰利士选择水作为万物本原?在黑格尔之前最通行的猜测是:在泰利士所身处的时代,能在生活中容易把握到固、液、气三种形态的只有水,因此,泰利士就揣想,万物都是水的不同形态。再加上人们看到潮湿的地方长出了苔藓或霉菌,池塘里生出了青蛙之类,于是认为水也孕育着生命。这个说法表面上是容易被接受的。

但是,黑格尔不这么看,他认为,泰利士之所以选择水,是因为初民们通常对着水起誓,比如古埃及人对着尼罗河起誓,古印度人对着恒河起誓等等。然而这个解释就要让人转转脑子了,泰利士的选择同发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先回头想想出发点吧:在事物五光十色的表面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作为其他事物存在的根据。既然是背后,当然是用感官把握不到的,因此能看到、摸到的水,就不是泰利士所说的水。

同样的,“世界从哪儿来”同“爸爸妈妈从哪儿来”,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因为,“爸爸妈妈从哪儿来”所问的,是具体的可以感知到的事物,爷爷奶奶就可以证实,但由此上溯到“世界从哪里来”,就立即超出了生活世界,超出了任何一种经验手段所能达到的极限。孩子真正关心的是这个问题,而不是为了搞清家谱学。

“世界从哪儿来”这个问题在当今依然没有“答案”,只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即便这样的猜想比泰利士精致了一万倍,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这个“本原”始终不是通过经验科学可以证明的东西,也就是说——不是“知识”。

那么,誓言意味着什么?我们说,誓言不正对应着那些无法证实的东西吗?比如,对于“你明天还会爱我吗”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任何经验科学的手段可以证明,人们都不会诉诸誓言,但很可惜,有很多过去的或者未来的、更多是心灵的事情,都没有办法这样证明,于是,你的爱人要求说:“那你发誓。”于是,你举起右手说你明天依然爱她,并且将永远爱她。我们都很清楚,这句誓言不是一个“知识”,而是一种“信念”。你们都接受了这个信念,于是它才有效力,如果有一方不接受或者改变了主意,那么,它就不是“信念”,而是“谎言”,也就是说,被经验证伪的东西。

我们说,只要生命在继续,“明天你还爱我”就始终是一个无法证实的问题。当然,生命有终点,于是“盖棺定论”。但仔细想来,却依然有什么不对,因为终点只是取消了命题,而不是证实了命题,如果他明天还活着,那么“明天你还爱我”依然悬而未决。当然,一次性的人生是不容许我们这样“如果”的。

但是,人生有限,正是我们如此追问的原因所在。泰利士的回答就像是一种承诺:最终一定有这样一个存在是不变的,它使得我们有限的生命获得根据。现代科学并不能质疑泰利士的命题,这非关知识,事关信念,这个信念就是——虽然每个个体的人都是那样有限而渺小,但是它总是在某种意义上同永恒相关联,而这种关联正在于只有人才会追问诸如“世界从哪里来”这样的蠢问题。

不相信永恒的人当然不会相信誓言,也不会追求什么意义。在古希腊人那里,根据就是最大的意义,没有根据就没有意义,这一点即便在今天也不能说是错的,区别仅仅在于你把什么当作根据罢了。

泰利士这样的思想者,心灵没有被世间的纷繁万物所遮蔽,相反,他们仍旧追问着孩子的问题。而上文说过,誓言是要双方坚守的,比如你承诺“明天依然爱”的那个对象,明天已不再需要你告诉她这句话了,那么这句誓言就没有意义了。这样看来,泰利士就好比同千百年来的人们定了一个约:不论世界怎么转变,如果你依然坚信着永恒,并以此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那么,你就在某种意义上对着泰利士的河流举起了你的右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