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秋原书场一: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的设计师 -- 秋原

共:💬169 🌺9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秋原书场十:宅男三段记其二囚笼

宅男记其二:囚笼

宅儿们愿意选择窝居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那个逼仄的环境是个封闭的精神上的乐园。那么象我这种被迫当宅男的就是被活生生地投入了精神上的秦城监狱。

那会儿我家住的是那种苏式的四层宿舍楼。这种建筑高大、稳固,内部空间充裕,尽管在走廊尽头和楼梯拐角设计了大面积的窗户,透进来的阳光却难以穿透某种势力的阻隔。影子在身后拖了细长的一条,而末段又和黑暗会师了。无论外面是什么气候,建筑内的空气似乎永远保持凝固。在射进来光束中,能看到灰尘在做布朗运动。因为静,所以任何轻微的声音就显的既响亮又清晰。特别是在空旷的走廊和楼梯间,轻易就能产生回音。硬底鞋踏击地面发出“嗒嗒”的声音,似乎没有发生任何衰减就经过凝固的空气传到耳朵里。身处其中,人的听觉就变的迟钝,分辨不出方向和距离。我和我的伙伴曾经以此为乐,在楼道里呼喊怪叫,只为了体会声波反复碰撞墙壁的乐趣。然而,这种乐趣很快就会被一种莫明滋长的恐惧代替了。

尽管所有的房间都有超过三米以上的挑高,尽管所有的走廊都几乎等于一个成年人的身长,但当独自一人身处其中的时候,还会产生孤寂和压迫感,这种感觉还会随着事件的积累而逐渐强烈。换句话说,这里似乎一个人都没有,厚重的墙壁和门窗组成一个个密封仓,把空间都严密地分隔开。空间虽大,却不能做到通透,于是就变成一个死局。这种建筑就像一具巨大的动物尸体或者沉船,当他还在设计师的蓝图上的时候,就已经是死的了。在这具尸体或沉船里生活多年的我等,不过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菌或者游鱼。这种憋闷的空间越大,给人造成的压抑感就越强烈。恐怖片和悬疑片就喜欢找这鬼地方取景,据说,西区枢克小时候就和我差不多,经常要当被关起来当被动型宅男,不过他这种待遇是因为做错事之后受到他父亲的惩罚。

任何渴望自由的人,都是不甘心被拘禁的!

大概到了二年级结束之后的那个暑假,我开始利用门上的那个风窗逃出这个囚笼了。我选择这么做的原因,却是因为自己胆小。在寒假我被关在屋里,抱着一本字典翻看家里的藏书。那会儿我每天大致是先做完至少三天的寒假作业,然后看课外读物,这两样都做完了再翻家里书柜。不幸的是,我第一次翻出来的就是《聊斋》,白纸黑字,满眼全是庙鬼、尸变、画皮、黑兽……冬天,北京的天黑的早,又是在屋中寂静地独处中,别说什么涉及闹神闹鬼的内容了,那怕是一般的凶杀情节都够我心惊肉跳的了。

与其闷在笼子里自己吓唬自己,还不如趁早逃出去。在父母的责骂和鬼怪的惊吓中,我也分不清倒底哪一个才是最恐怖的——当因为犯错或贪玩而遭到家长专政之时,发自内心地感觉皮肉之苦是最难受的,进而感叹当初自己为什么逃出去呢,书上那些鬼故事都是假的,自己吓自己呀;而当又被一个人锁在屋里的时候,那些恶鬼狐仙们就纷纷跑出来煽阴风点鬼火,他们舞起的阵阵凉气从我的尾巴骨沿着脊梁撩过后背,我甚至感觉女鬼已经站在背后对着我的脖梗子哈气了。这时候,我就赶紧把椅子搬到门下,踩上去,转开大门上的风窗,把住门框,努力翻出去,恨不得早点离开这个地方,就是再遭一顿打骂也认了吧……

当然,这里面我故意忽略了一条,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还有比在外面撒欢儿更让人高兴的事么?!我事先也是做过一些打算和准备的,譬如我已经摸清了家人下班的规律——安全的返回时间是不能晚于下午差一刻五点,一定要在他们回家之前赶回去。我跑出去之后绝对不会忘我地撒欢儿,看着天不早了,就向附近的大人问一声时间。

然而我的第一次失败,也是因此。某次我甜着嘴客客气气地问烧锅炉的老头:“老大爷,现在几点了?”在听到对方答复“三点五十”之后,我很疑惑地仰头看了下已经暗下来的天色,但经过短暂的疑惑之后,我选择抛弃自己的感觉,相信了这位老人和他腕子上戴的那块上海表。

我被骗了~~

当专政工具拍打我的脸蛋和屁股蛋上的时候,我千百次地、由衷地问候那个该死的老家伙,诅咒他不得好死。这份恶愿在四个月之后就实现了,当下一个冬季快要来临的时候,这个老头被一辆失控的运煤卡车碾成了滚刀肉。

通宝推:蓝蚊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