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吃的记忆】奶油蛋糕 -- 公鲨

共:💬25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关于吃的记忆】奶油蛋糕

奶油蛋糕是公鲨对于所有带装饰的蛋糕的统称,很土很外行。但习惯是强大的,尽管吃过N种花式蛋糕,还是不习惯提拉米苏这种变态的名字,统统冠以奶油蛋糕。这个词儿是奶奶教的,老人家是当年XX女师毕业的,识字教育很成功啊!

最早的记忆是大饥荒年代,上海淮海路陕西路口上海食品厂,一块几年后同一家店标价一元钱的蛋糕价格那时是10元人民币(?记忆模糊了)。当时只有淮海路和南京路的食品公司才偶尔有真奶油( 和蛋清相比)蛋糕出售。根据同伴回忆国际饭店也有,但是公鲨不记得了。当时上海向外地邮寄食品包裹是要出示户口簿的,每月不得超过一次,每次不超过若干斤。一般去的是苏州河北的邮政大楼或南京西路对着江宁路口的那家(那里当时有中国唯一的自动邮票出售机)。那时对于奶油蛋糕的感觉就二个字:渴望,对口感和口味的记忆也是二个字:好吃。

下一次的记忆就是文革期间了,还是只有上海有(指国内):

青岛没有奶油蛋糕、呼和浩特没有奶油蛋糕、哈尔滨没有奶油蛋糕、北京没有奶油蛋糕、天津也没有。

这里说的没有是指市面上看不到。至于钓鱼台或干部俱乐部是否有特制的不在公鲨的考察能力范围之内。

然后是长达10几年的奶油蛋糕空白期,唯一的例外是买带照片的西点制作教材看,以解馋和在每日劳作后的精神会餐时卖弄。

终于改革开放了,终于有牙也有花生了

开始是上海南京西路的上海咖啡馆,居然有这样的告示:鲜奶油蛋糕 只许堂吃 有看不懂的只管问,公鲨负责解释。后来是红宝石。

北京市面上一直到89年后涉外宾馆对普通民众开放前都没有好的奶油蛋糕,尽管不断有人回忆老莫如何、新侨怎样或者友谊宾馆的蛋糕有多大。都是地位性、展示性符号大于物质性。到了宾馆随便进以后,京伦饭店进门右手边的蛋糕房(可惜关了),凯宾斯基大堂深处和香格里拉的茶餐厅的蛋糕都是世界一流的(接轨并超越了)。

东北各城市的秋林公司里的重油蛋糕(布丁)也出现了。

第一次去香港,兜儿里比脸干净,还是尝了那里的蛋糕,发现比上海的好许多,顿时很鄙视上海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

第一次去美国马上就发现帝国主义已经或正在消亡,为自己和列宁一样的英明很是自豪了一把:标志就是奶油蛋糕很差很没品:无论拉斯韦加斯的凯撒宫还是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世界之窗;后来发现欧洲、非洲的蛋糕也不适合自己的口味,除了东欧国家的重油布丁。一个共性就是太甜了,甜的发鲎,蛋糕坯子也不好,掉渣、发粘或者很硬。

日本的奶油蛋糕世界第一(公鲨到过见过的世界):甜度适中、松但不散、入口前有型入口即化,不粘牙和上颚。总之二个字:完美。大家如果去日本千万不要忘记品尝那儿的洋果子

如今进入了21世纪,公鲨对于蛋糕品质的排序:

日本第一、北京、香港、韩国并列第二;上海的蛋糕没落了,波特曼、金茂都没有突出的好,哈尔滨、益民也早已风光不在了。

有人说:5-6岁人对食物的喜好就定型了。

有人说:成年后对儿时喜欢的食物回忆中的一定好过现实中的

有人说:蛋糕,特别是奶油蛋糕是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属于垃圾食品

但是它仍然是公鲨最喜爱的食物;它占据着公鲨从小到大的食品记忆橱窗里最主要的那一格,即便可能只占了进食总量的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米饭会很受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