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鸣镝飞射的草原苍狼——冒顿 上 -- 龙神将

共:💬34 🌺1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鸣镝飞射的草原苍狼——冒顿 下

和亲政策只是汉匈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刘邦与冒顿密议的其余部分直到百余年后才由班固的《后汉书》予以详细披露:

一、汉与匈奴以“秦故塞”为边界,汉朝的军事力量撤到秦故塞以南。双方军队不得随意闯入对方辖区。正所谓“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则“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由汉帝“制之”。这项条约被遵守了一半:西汉初期的汉军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匈奴则常来常往地抢掠。于是后来反复上演匈奴入塞抢掠,汉军匆忙迎击。匈奴满载而归,汉军只能“欢送”到秦故塞为止——这真是“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我无声感慨”……这种情况直到汉武帝时才得到改变,后世汉军出击匈奴被称为“出塞”也来源于此约定。

二、两国之间开放边境贸易,具体表现在汉朝设立“关市”,匈奴商队可以在关市与汉朝商人进行易货贸易。通过这种方式匈奴获得了急需的中原货物和金属制品——尤其是铜制品。关市的设立是对匈奴不再侵犯的一种补偿,毕竟公主和嫁妆都只能由冒顿独自享用,其他的匈奴阶层不能干看着没好处。

三、汉匈两国永为兄弟之国,双方永不侵犯、和平共处。这都是面子上的话,如果不是奉献公主并加上每年缴纳的大笔贡赋的话,匈奴才不会停止对汉朝的大规模入侵。即使是在汉朝做出这么多让步之后,匈奴对汉朝的侵扰也没有终止过,只不过不再轻易深入内地罢了。

通过这些条款和上面介绍过的冒顿对被征服民族和地区的统治策略,我们可以看出在匈奴眼中汉朝不过是一个有些特殊性的被征服国家。由于汉朝实力强劲,所以冒顿为刘邦留下了相对更多的“自治权”,这种态度从冒顿日后对汉朝皇室的蛮横无理和匈奴贵族对和平誓约的轻视践踏可见一斑。

无论如何,冒顿与刘邦的全面较量落下了帷幕,而远嫁草原的汉朝公主的命运也极少有人关心。这些习惯了锦衣玉食的汉朝公主们在草原上日夜悲叹:“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汉朝公主在匈奴长寿的不多,往往由于饮食不惯,水土不服而年少夭折。和亲政策规定公主死后要立即派出替补队员,于是又一位宗室少女踏上命运的不归路。在冒顿时期,先后嫁给他的汉朝公主多达五位,可见塞外世界的苍茫草原对汉家女子是何等的残酷!

公元前195年,刘邦与世长辞。他那不安分的妻子吕雉很快便夺权开始了短暂的高后时代。三年后,远在塞外草原的冒顿却寄来一封情意浓浓的求爱信,这封情书被汉朝视为奇耻大辱,信上说:“孤偾之君,生於沮泽之中,长於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原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原以所有,易其所无。”内容大意是你没了老公,我少了老婆,既然咱俩孤单寂寞,何不凑在一起过?对于这封信,有些学者视为冒顿不熟悉中原礼仪之故,因为他与刘邦曾结为兄弟,所以按照匈奴风俗提出“收继”吕雉的请求。连当时的汉朝政府也做如此解释,否则实在是难以下台。

其实,吕雉深知冒顿的“求婚”不过是趁着刘邦去世之际进行的又一次威胁勒索罢了。匈奴民族的收继婚姻制度旨在保持家族内部的血统纯正、寡妇孤儿赡养和财产继承,但绝不会将其制度延续到外族义兄弟(还身兼名义上的岳父)身上。冒顿不是单纯的粗陋无知的野蛮人,他很清楚不同民族之间风俗习惯的差异,否则也不会在开创帝国之初便允许被征服各族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为何此刻却忽然要求按照匈奴风俗迎娶“大嫂”吕雉?更何况冒顿的老婆绝不只有一个,所谓的“孤偾之君”不过指的是和亲的公主去世罢了,言下之意还是你们还不赶紧再送一位过来?自然丰厚的嫁妆也是要再来一份的。说白了就是看看汉朝的新当权者是否延续刘邦的政策,如果吕雉真比她老公骨头硬的话冒顿也不怕,那句“数至边境,原游中国”就是赤裸裸的战争威胁了。

吕雉不愧是女中豪杰,看了这封情书后勃然大怒。立即召见丞相陈平和将军樊哙、季布等大臣商议对策。吕雉先把自己的意见摆出来:立即砍了匈奴求婚使者的鸟头,然后发倾国之兵出塞邀击匈奴!一看这位热血沸腾的老太太,大将樊哙也激动了,他拍着胸脯大声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一时间朝堂之上爱国主义激情汹涌澎湃,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趁机高呼革命口号大拍吕雉马屁,似乎从一张张口沫四溅的嘴中真能奔出踏破匈奴的千军万马来一样。只有一位例外的理性派人士没有跟着附和,他就是中郎将季布。季布几句话就让满朝文武和吕雉冷静下来了:“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这句文绉绉的话大意如下:请太后先砍了大忽悠樊哙的鸟头!大家想想当年高祖白登之围的时候,樊哙率军三十万都不能救先帝脱险,这时候只率领十万人就能横行匈奴了?当初战败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除就又要发动没有获胜把握的战争,秦朝就是因为对匈奴穷兵黩武才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灭亡的,现在大伙打算重蹈覆辙吗?这一番话说出来,所有的武将都意识到高喊革命口号的直接后果是他们又要同可怕的冒顿作战,于是又纷纷表示:“以高帝贤武,然尚困於平城。”剩下的话也就不用说了,吕雉长叹一声说:“那还是继续和亲吧……”

从这件上可以看出刘邦的白登之败对汉朝造成的心理阴影之深,这种畏惧情绪还将持续数十年,直到刘邦的一个孙子掌权后才得以转变。吕雉采纳季布的主张,写了一封卑躬屈膝甚至可以说是厚颜无耻的投降信给冒顿,内容大意是: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实在是没法伺候大单于您了。冒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看着吕雉送来的豪华跑车(御车二乘,马二驷)和美貌公主不由地心花怒放,甚至对自己的过分逼迫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于是派了使者带着马匹等礼物回赠吕雉,并致歉说:“未尝闻中国礼仪,陛下幸而赦之。”既然面子互相都给了,所以汉匈得以继续维持这种微妙的友好邦交。

顺便提一句,匈奴对每次和亲都是有回礼的,可惜只有象征性的一丁点礼品。而冒顿每次允诺过的和平共处也是象征性的,在这段时期内匈奴对汉朝边境的较大进犯有:公元前198年勾结韩王信屡次进犯代、雁门和云中各地;公元前196年再度勾结韩王信联合入侵参合,韩王信被汉将柴武击斩之;公元前195年勾结汉朝叛将卢绾侵犯上谷以东;公元前182年和181年连续进犯狄道和阿阳,杀戮甚多掳走百姓两千余人。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在这一年新继位的皇帝再度送公主给冒顿和亲,但两年后右贤王在夏季突袭河南地,侵犯上郡大肆屠杀百姓。刘恒命丞相灌婴率领车骑八万五千迎击匈奴,右贤王饱掠后出塞。就在同一年,出使匈奴谴责右贤王破坏和亲政策的汉朝使者在单于庭拜见冒顿时遭到无礼对待,汉使不屈大骂冒顿后遇害。如此一来汉匈关系断绝,第二年汉将张说便开始尝试出塞攻击匈奴。与此同时,日渐苍老的冒顿仍如同贪得无厌的草原苍狼般吞噬邻国开疆扩土。他再度击败月氏将其驱逐到准噶尔盆地,又征服了楼兰、乌孙、乌揭等西域各国。此时匈奴帝国的版图,东尽辽河,南达长城,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冒顿完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手下拥有铁骑三十余万。而月氏本来在祁连山一带游牧,经过休养生息后拥有十余万控弦之士。可他们还是无法抗衡冒顿的匈奴铁骑,月氏进入准噶尔盆地后击败并驱逐了当地的原住民塞迦族人,占据了当地的牧场。这种游牧民族间的连环驱逐和迁徙在日后还会在欧亚大陆上反复上演,并最终造成世界历史格局的巨变。

公元前174年,冒顿致汉文帝刘恒书中说前番背盟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右贤王擅自行动的缘故,右贤王擅自行动则是受了汉朝官吏侮辱和受到了手下官吏挑唆的缘故。作为惩罚措施,冒顿“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冒顿的表态名义上看起来是致歉,实质上还是威胁。既然北州已定,冒顿再度将目光投向中原,他在阴山设立了制作弓箭的场所,准备作为侵犯汉朝的基地使用。而此时的刘恒一边整军防备一边派使者表示愿意恢复和匈奴的友好邦交,并再度送出公主和亲。

在草原上纵横一生的冒顿南望着中原的大好河山,这里是他的世界中唯一没有被征服的土地。他已建立了从未有过的强大游牧帝国,难道那道浅浅的长城真能阻挡他的步伐吗?前进,征服……在这位狼一般的男人身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逾越的界限,他的虎狼之士在草原上来去如风,匈奴战士们挥刀成林射箭如雨,马蹄踏处大地崩裂山河变色。只有一件事他无法逾越,那就是死亡。

就在刘恒再度派出和亲公主的时候,匈奴帝国的统治者已在自己的草原上停止了呼吸。他的心中还有无数的狂野欲望和无尽的征服野心,只是岁月不肯再给他机会。冒顿早已远去,但那鸣镝飞射的身影将永恒刻在历史的天空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