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西方人肮脏史 -- 西河伯

共:💬15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引用 临淄齐国故城完备的排水系统

距今近三千年,临淄先民创造了规模庞大、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临淄齐都排水系统。临淄齐国故城大、小城设有3大排水系统, 4处排水道口。大城西墙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设计巧夺天工、构筑坚固持久,显示了齐国人的非凡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被誉为世界同期排水建筑史上的杰作。

  关键词:临淄 大城西墙3号排水道口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每天有大量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产生,需要及时排出城外以保证城市环境卫生和市民健康;城市的地面相对平整,如遇暴雨则产生大量积水,如不及时排出城外,整个城市将成为水乡泽国,一片汪洋。为了解决城市的排水问题,我们的祖先几乎在创建城市的同时,发明了城市排水系统。早在距今7000-6000年前,我国的贵州省澧县石家河文化各城址(最著名的是城头山古城)就挖掘了护城河, 设置了水门,建构起良好的城内排水系统,这是全世界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距今5000年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古城、距今约4000年的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已使用陶制地下排水管道;距今3800—35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古城出现了木结构排水暗渠和底部铺垫了石块的排水沟;距今约2300年——2100年,河南安阳殷墟则出现了类似今天“三通式”的陶水管;西周时期的陶水管已有过滤装置,并且有曲尺形转弯;周原遗址西周早期宫室所设下水道的直径已达20-30厘米,长度为1米陶水管还与排水阴沟、明槽相连通,排水设施已相当完备合理。在国外,建于4500年前、位于印度河流域的马享佐达摩城,已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同一时期,美索不达米亚王国的街道建起了砖砌的雨水排水系统;距今约2800—2500年,希腊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也有了完善的排水设施。

  众所周知,临淄是我国先秦时代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工商业大都市,污水产生量大,排放量多,需要有设计周密、功能强大的排水系统来加以支撑。勤劳智慧的临淄先民,经过严谨的科学设计和精密的施工,创造了规模庞大、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临淄齐都排水系统。他们首先因地制宜,利用淄河和系水作临淄城东、西两面的自然护城河,又在南、北城墙外挖筑人工护城壕沟(大城南、北城壕6140米,小城的东、北、南和西墙南段城壕5780米),使之与淄河系水相互沟通,形成了四面碧水绕城的外部排水护城网。同时根据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在修建城池时周密设计和科学建造了排水道口。根据勘探得知,临淄齐国故城大、小城设有3大排水系统, 4处排水道口。

  1号排水系统在小城西北部宫殿区中心部位,全长约700米,宽20米,深3米。南起桓公台的东南,通过桓公台的东部和北部,向西穿过小城西墙下的①号排水道口注入系水。

  2号排水系统,位于大城西北部,由一条南北向排水沟和一条东西向排水道组成。南北向排水沟,南起小城东北角,顺南高北低的地势直通大城北墙西部的②号排水道口,注入北墙外护城壕,全长2800米,宽30米,深3米左右。因一个排水道口不能有效的排放大量的积水,在这条南北排水沟的北段,又向西北分出一东西向排水道(长1000米,宽20米左右),由现已发掘的、大城西墙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流入系水。这一排水系统承担着大城内绝大部分的废水和积水的排放。

  3号排水系统,位于大城东北部,长约800米,起点不明,止于大城东墙北段的④号排水道口,向东注入淄河。

  上述齐都临淄的三大排水系统在城内均为明渠,只有四个排水道口是暗渠,从城墙下穿过,与城外护城壕沟相接。

  20世纪70年代末,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会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了大城西墙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这一排水道口建在墙基宽40米的城墙下,呈东西向,东西长43米,南北宽7-10.5米左右,深3米左右,用天然巨型青石砌垒而成。分为进水道、过水道和出水道三部分。

  进水道为此排水道口的东段,主体在墙内,东端略超出城墙,与城内排水沟连接,内宽7米,外口宽10.5米,长17.3米,呈西窄东宽的喇叭口形。进水口平面呈倒梯形,上面的15个方形水孔分上、中、下三层排列。水孔一般高50厘米、宽40厘米(因石块不够规整,水孔大小也不尽一致)。南北两壁全用巨型天然青石垒砌,其中南壁长9.5米,比北壁略短(原因是水流自东南方向而来,直冲水道北壁,所以北壁长,石块垒砌量大,以对付水流的冲刷)。底部铺有上下两层石块,下层排列无序,上层排列4行石块,形成5条小渠沟,恰与过水道上进水口的5个进水口一一对应。

  过水道为此排水道口的中部,穿过城墙,东、西分别与进水、出水道口相接,长16.7米,宽7-8.2米,高约2.8米。过水道内部石块交错排列,每个小孔不直通,水可通过石隙而过,人却不能通过,既能排水又能御敌,建造十分科学。

  出水口的形状和结构与进水口大体相似,内部石块交错排列组成网状,水可以分层从孔内石块间隙中跌宕流出,敌人无法从水孔中进入城内。出水孔设计3层,冬春枯水期只下层排水口就可以满足需要;当夏秋季丰水期一到,中上两层排水孔就会随着水势涨落而发挥调节作用,即使大雨积洪,也不至于造成水灾。

  据考证,此排水道口是与大城西墙同时修建的,距今近三千年。从临淄作为齐国都城一直到唐代,它使用了近两千年的历史。此排水工程,设计巧夺天工、构筑坚固持久,显示了齐国人的非凡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被誉为世界同期排水建筑史上的杰作。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政府对此处古齐国排水工程实施保护、开发,建为露天原貌遗迹陈列建筑,周围用半透空铁栏杆保护,并栽植垂柳和四时花卉,成为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上富有特色的齐文化旅游景点。后又在此排水道口周围,修建了保护性院墙,并刻文字介绍及平面图嵌于院门两侧墙壁上。

  临淄齐国故城完备的排水系统,使城内积水可顺利排除,又有城边两条自然河流作调剂,城池内外互通有无,旱季不致干涸,雨季又可免受洪涝之苦,从而确保了齐都临淄这个七万户、常住人口在三四十万的国家统治中心、工商业大都市得以安然无恙。今天,游览临淄齐国故城的客人,无不在城西③号排水道口处驻足观赏,无不为齐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高超的城建设计与建造水平而深深叹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