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1) -- 陈郢客

共:💬479 🌺3902 🌵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陈郢客君

您的6.4系列我以前仔细看过,后来对您诸多质疑乃至责难,我应该检讨自己刻薄心态,但君子应和而不必同。

远与近

如果那年春夏之交的事截取下来放在今天评判,学生们不断提出更高的让D不可能接受的要求,不知妥协。您的批评大体不错。如果拉长镜头,放远到1976年,伴随文革结束共产主义理想灰飞烟灭的历史背景看,运动是合理和必然的。社会主义这条路能不能走通是当时知识分子都共同思考的问题,甚至工人农民都知道资本主义腐而不朽,而我们踉踉跄跄,学了资本主义日子宽裕了,又遇到了可恶的“官倒”,贫富差距拉大。既然罪恶都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都是现成好东西,直接拿来就成啊。

虽然利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但观念却决定着往哪里去,决定着人们认为那些是值得争取的。1989以前还风平浪静,但风暴却已经酝酿了,后来上街对TG形成了巨大的压力TG也有意妥协,运动必然扩大,谁也阻止不了。邓公大气候小气候断言不虚,不纯为推卸责任,他是为共产主义试验失败承担压力。

如果眼光放宽到1949年乃至1917年共产主义运动在人口最多和幅员最辽阔的两个国家开始伟大的试验时,政权组织在理论上根本没有准备好,马克思恩格斯语焉不详,列宁“议行合一”,毛公和黄炎培有“窑洞对” (就是拒绝梁实秋去延安那次发生的谈话)比议行合一深入一些,却没有实行过。就是到现在理论上也没有解决——如果执政党没有自我净化能力和愿望了怎么办?寄托在一个两个杰出领袖个人品质上的国家能否长治久安?胡温还不错,以后呢?百代皆行秦政,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在李贽的时代是了不起的观念,在今天不能看到秦政必不免于兴亡周期律,就不必再拜倒了吧。

我不能刻薄看待学潮一代,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后来不知妥协,希望毕其功与一役,终成悲剧。如果他们看到台湾今天有民主还不能防止贪腐却扩大了族群分裂,联想到中国贪腐治不了民族却可能分裂,更别提转型付出的高昂代价,应当会后怕吧。这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我虽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就如我不一一同意1840年以来为了追求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自由民主的诸多屡仆屡起的仁人志士的观点一样,感情上我把他们归为一列。

取与舍

在我们看来明太祖子孙朱棣叔侄谁当皇帝不一样,方孝孺为了一个虚假的意义阖族殉难不值得。毛公为了在地上建立天国、在此生实现共产主义发动大跃进,结果饿殍遍地,他自己道歉可以,但D内有批评,在那些紧跟他的极左派的推动下,反“左”一夜变成反右。为“两弹一星”勒紧裤腰带是值得的,但为了他不切实际的理想舍了中国百万生民值得吗?历史决定论是个影响世界的观念,但在哲学史上不过是个著名的偏见。鲁迅对方孝孺的取舍耿耿于怀,还发掘了朱棣那些半文不白的可耻“圣谕”。鲁迅写有《铸剑》,那个宴之敖者简直就是他自己写照,我知鲁迅必不会对暴君朱棣有好感。鲁迅是个“慈父”,他不肯让青年去白白牺牲,虽然这牺牲或许会唤醒一些中国人。尽管毛公写了著名的《论鲁迅》,他们在1958年以前或许是一条路,但以后道路不会一样,他们有着深刻的矛盾,我猜他必不同意毛公的取舍。

国与身

您引海瑞的话说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张居正晚年锦衣、玉食、千金姬、大排场,颇会谋身之欲,如果辅佐的是齐桓公倒好,可碰上有弑父情结的明“神”宗就没办法了。海瑞对张居正的要求其实就是让他做圣贤,修齐治平哪一样也不能缺,只有如此才能保全令名和子孙。然而做圣贤很苦,有几个原意做。我独独佩服周公,他是真正的圣贤,苦哈哈的圣贤,学不来。

您说做谭嗣同不必死,还有李敖例子说英雄的诸般“好处”,简直有利诱的意思了。可是开希同学不过想穿耐克陪女朋友,根本没有做“谭嗣同”的准备,当初面对黑洞洞冒着青烟的枪口,有几个不害怕?

美国内战尾声时林肯故意大开国门把戴维斯他们吓出国去,抓住他们如何处理是个大难题。邓公不会让玲柴们做谭嗣同,从容赴死的英雄们是定时炸弹,谭嗣同死十三年清竟以亡,邓公起码像林肯一样精明。玲柴们即使想作谭嗣同也不可得。

说的够多了。祝文安。小别后,别忘记回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