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嘉木读诗--载驰 -- 南方有嘉木

共:💬5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嘉木读诗--载驰

诗经·鄘风·载驰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于大邦,誰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左传·闵公二年》在叙述那年卫国的灾难时,似乎闲闲地带过一笔,“许穆夫人赋《载驰》”。然这一笔之前是卫之败,之后是齐之助,因果似乎这一笔之间。倘无许穆夫人赋载驰,齐国救还是不救?卫国又当如何?当日其间的政治勾结放下不论,转眼三千年过去,卫宋齐狄之子民莫不以华裔之面目出现,许穆夫人驱马所带起的烟尘却仍似犹在眼前,正所谓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了。

许穆夫人是宣姜再适召伯后生的孩子,很多文章都说她是中国史载的第一位女诗人。嘉木以为,可能称其为女政治家更为适宜,可惜她没有获得更大的舞台来展示她的政治才干,试想如其真嫁给了齐桓公,桓公外有管仲,内有许穆,霸业又当如何?不过历史容不得假设。《列女传·仁智篇》里头记载她少女时,许、齐两国皆来提亲。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卫懿公等愿将她嫁之于许,有文章揣测说是因为许国的聘礼更为丰厚,嘉木认为读史当留疑处且存疑,不必用我们的想像去填补解释的空白。时年估计也就十五六岁的许穆夫人自己却更愿意嫁之于齐,理由并非是喜欢回外婆家,或偷偷地爱上了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表哥齐桓公(那是我们这些小女子的见识),她说,“古者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於大國也。言今者許小而遠,齊大而近。若今之世,強者為雄。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維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今舍近而就遠,離大而附小,一旦有車馳之難,孰可與慮社稷?

这段话引古例,析现今,比局势,预国难,呈对策,毫不思虑个体的婚姻幸福。在她的视野里,她是政治局势中的一股力量,她希望能介入政治利益的分配,并获得主动,其见识不让须眉。

但我更愿意相信《列女传》里头的这笔记载是后人的附会。第一,这则记载事实部分有不精切之处;第二,无其他史料支持;最重要的是,这里头的许穆夫人少了少女该有的气韵,可敬而不可亲,反不如读其诗而让人觉得生动。

回到《载驰》上来。这首诗很具象,围绕着救国的主题叙事抒情,给人另生感发的空间比较小。“载驰载驱”四字,风尘扑面而来,效果如熙凤之“一夜北风紧”,全诗之氛围尽出,下文绝不能为春花秋月。“歸唁衛侯”,解释驱驰之缘由,代入成诗之背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车马行进之久而速度稍缓,似乎诗人之心情也稍舒,诵读的时候,从字音也能感觉出由急而缓的过渡,原因无它,至目的地而。十六个字,精简至斯。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历来有二说,一说是至漕后,见卫国大夫迁离故国跋涉避难,因此内心忧愁。二说是许国的大夫追赶而至,要其归许(按当时禮制,婦人父母既沒,不得甯兄弟,於是許人不嘉),因此其心中忧愤。

嘉木认为后说更为合理,不然其后两节的自辩没了缘由。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这两节既出,许穆夫人的性格跃然纸上。她可不是任人摆布的小女子,她自信:我思不远/閟(我的想法长远而慎密);她坚定:不能旋反/济(要我回去,没戏!);她直接:視爾不臧(瞧你们那点见识!);她利落,不轻易为礼法所拘,他人不赞同她的主张,她也不因此而动摇,连委婉都不会,生在当世,必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铁娘子。

诗言至此,说得是不顾许国之阻力毅然回卫之情事,见其勇,下文转入思救国之计,赴齐求援,又见其智。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风格陡然一变,由前文之激昂转为忧思郁结,“蝱”,通说为贝母,据说可疗郁结之症。嘉木以为此处并非写实。所谓采蝱,实则为诗人独处思救国之计。诗人之忧源于国难,救国之计正为解其郁结之“蝱”。但用此形象,则富含诗意,胜过直述。如《卷耳》之“采采卷耳”、“陟彼崔嵬”等语。“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说明计已定。从后文知其计是亲赴齐求援,依当时礼制,自是不妥,由是有下文之“許人尤之,眾稚且狂”。好个许穆夫人,说起话来毫不客气,换个角度看,也可见其当时阻力之大。

主意已定,便立即付诸行动,绝不拖延。因此下文立即转为“我行其野,芃芃其麥”,前文驱车用载用悠,此处用行,还有心情观赏沿路之景,可见其计定而行,心情甚为舒畅,不若前番忧虑急愤。不知道车马行过原野,她心中是不是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估算起来,她当时最多也就二十四五岁,很多女子在这个年龄还不过是不知愁的闺中少妇,可是她却能以行动主动登上那个男性掌控的历史舞台,并能直斥大夫君子稚狂,其人之智勇,之敢说敢行,令三千年后读诗的嘉木废书兴叹!

“控于大邦,誰因誰極”,嘉木以为这句话的背后的思路和“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是一样的,意识形态礼教制度暂且放下,遇事采实用主义的态度。她的救国之计简洁明了,绝不瞻前顾后,标准就是“因”,此处通解为“亲近”,嘉木以为也可解为援卫的可能性和能力。她看得非常清楚,以卫国之情势,必得向大国求援,大国当然不只齐国一个,其姐夫宋桓公也曾施以援手。其选择赴齐可见她对齐国或对自己说服齐桓公出兵的能力更有信心。

现今的史料不复记载当日其之言行。遥想当年其论辩许国大夫,安慰卫国君民,劝说齐国君主,都应是极为精彩的表现。

最后一节“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嘉木感觉是事偕之后的评定,当国难之时,哪有时间和心情恳求他人莫要责怪她?唯有事成之后,才好说这样的话,表面上是谦虚,骨子里是骄傲,“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说白了就是在说,你们不过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已。

看很多网上对该诗及许穆夫人的评价,有赞其见识,嘉木以为其见识并不见得出奇,其敢于冲破礼制与抗阻付诸行动的勇气,才真正令嘉木佩服。另有人称其为史上第一个美女作家,嘉木说,快别用“美女作家”的名号污了许穆夫人的气魄。清末王同愈曾谓“文士无头巾气,……方外无蔬笋气,闺秀无脂粉气,皆足名世”,现文坛大部分所谓“美女作家”的文字,满目皆闺怨,细细碎碎唠唠叨叨,不过是籍文字之华丽粉饰内心之情欲波澜。闺阁脂粉当然也可以是很美的,只是许穆夫人胸怀之大,关系家国,在闺阁之外。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头说,“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这段话可为《载驱》之注释,许穆夫人的言行可当得上“干练坚决,百折不回”。

关键词(Tags): #嘉木读诗#诗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