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灵魂,你不可强迫我——读《听杨绛谈往事》 -- 细脖大头鬼

共:💬37 🌺1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灵魂,你不可强迫我——读《听杨绛谈往事》续一

我读此传记,最有兴趣的是一些特别的细节。钱先生有一个很有趣的忌讳:他很烦“收脚印”,也就是所谓故地重游这种事。文革后,杨先生出国英法,因为忙碌,没有去他们在剑桥的故居重游,“无由‘收脚印’”,回来钱先生才放下心来,大为赞赏一番。旧地重游为什么让钱先生深感厌恶?在我看来,这与个人性情有关,在钱先生看来,对自己的往事和故迹的迷恋是一种对缺乏反讽意识的表现。反讽就是对自我对世界的一种有意识的距离感,谨防自己显得出丑和可笑。屠格涅夫的《处女地》里面有个行为语言十分可笑的商人戈卢什金,但他并非不知道自己的笨拙粗鄙,每次见到生人的时候,他都要在内心提醒自己:“当心啊,卡皮通老兄!别丢脸!”虽然很快他就又故态复萌,但在瞬间里,他还是对自我有着一种清醒的认识和距离感的。“妓女手袋里面的《文化苦旅》”这种戏谑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就在于,这条谑语中妓女和余老师都现代太深沉太文化了,同时也太缺乏对自己可笑之处的自省和反讽。在对待自己的故地往事上,表现得分寸得当,得体而不媚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以成功人士和名人心态出国跑到自己几十年前的剑桥故居浏览,很有点炫耀和卖弄之嫌。在向壁虚构的小说《围城》里,钱先生可以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一种有距离的反讽;但是让别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产生滑稽的反讽感,那是钱先生做不出来的。钱钟书的性格似乎与三十年代英国本土的上层文化氛围殊为契合,那就是懂得如何用反讽机智和诙谐妙语来使得自己在交际中保持足够的距离感,如果没法保持精神的独立,那么要懂得如何保持沉默。钱先生说:“If we don't have freedom of speech, at least we have freedom of silence.”

这个保持沉默的自由,是很有讲头的。你可以认为是隐蔽的抗议,也可以认为是绝望的妥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至少谢泳是用前一种方式来索解的。谢泳是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记得九一一以后,中国国内舆论开始出现大分裂,《致布什总统和美国人民的公开信》,也就是“今夜我是美国人”的发起签名中即有他。他主要研究民国和建国后的知识分子问题,大致内容我想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现在似乎被厦门大学聘去了,这下无论从官方角度还是清流的角度,都坐稳了知识分子的宝座,如果不出自由主义者所料,《谢泳研究资料汇编》的出版也不会太远了,我猜他不会再如余杰那样愤懑了吧?此期间读过谢泳一篇很厉害的文章,说是因为美国自由民主的制度优越,所以美国就不会犯任何专制政权容易犯的重大的错误,也就是说,美国一般来说总是对的。当然,也不能说美国没犯过任何错误,但是从统计学上来讲,因为迄今为止在对外政策上,这个国家一贯正确,所以,我们就可以推断这次它对伊拉克的战争政策也就不可能是错误的。证明完毕。读完以后,我真是感到从来未有的佩服,简直是五体投地了。

说到谢泳对钱锺书的考证,我先叉开来说说别的。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最厌烦的就是建国后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的沉默。因此,谢泳的研究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工作。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