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非经济专业人士对市场经济机制的非专业思考 -- 涉雪之狐

共:💬1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一个非经济专业人士对市场经济机制的非专业思考

原文地址:

外链出处21楼(涉雪之狐)

假设1: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以外,没有其他依附于非此经济体系的人群.

假设2:本经济体系的经济模式为"市场经济机制".

假设3:市场经济机制下,企业的目标是追求非零的利润.

则可为企业主的利润列一个基本公式:

企业主的利润=企业生产并出售的商品总价格(总价格)-企业支付给雇佣劳动者的总工资(总人工)

此公式为一个生产周期考察的静态模型.

由该公式可知:

若企业主的利润>=0,则必然:总价格>总人工

此公式由于考察的是经济一个生产周期的静态模型,所以:企业主不可以自己购买自己的商品,否则:视同企业主自觉减少自己的利润,而提高他支付给雇佣者的总人工.

由此可知:该经济体系内,市场上能支付商品价格的总消费力(即有效需求)=总人工

因为总价格>总人工(总消费力),故决定着,在该静态模型中,市场上的商品有一部分将无法销售出去,因为消费者无法支付其价格.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相对供给过剩

或者是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

由此公式可知,在一个生产周期的静态模型里,唯有利润为零,市场上的总消费力才能有完全支付商品总价格的可能.

接下来讨论动态模型:

在现实中,企业主所获得的利润,一般不会退出市场流通(也就是锁进自家的保险柜里,既不消费,也不投资)

由于,企业主的消费等同于自己购买自己企业的商品,等同于减少自己的利润去提高总人工,故无须再讨论.

所以,现在只需要讨论企业主的投资:

企业主的利润,假设无消费部分或无须讨论消费部分,只研究投资.

那么企业主将利润进行投资,将是投资于下一个生产周期.

假设企业主将所有的利润都投资于下一个生产周期:

于是在动态模型里,一个生产周期里的总消费与总价格的算式关系是:

本周期总人工(总消费)+企业主对下一生产周期的投资=本周期商品总价格

(企业主对下一生产周期的投资同样视同于购买市场上的商品,投资分布于整个社会)

由此可知,企业主将利润去储蓄或投资下一轮的生产周期而将利润完全投资出去后,就可以弥补市场上有效需求与产品总价格之间的绝对值缺口

而也可知:

在这个封闭经济体系的动态市场经济模型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市场机制永不消亡的必要条件是:

1,资本家必须每轮周期把自己的利润都投入到市场,而没有资金的市场退出,一旦退出,本经济体系就会酝酿危机 .

2,资本家投入的利润必须在社会均匀分布到每个消费者手里,而且这个匀布的周期必须与生产周期同步 ,否则,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依然不能被有效需求完全支付.如果做不到,本经济体系一样也必定酝酿危机 .

从现实来看 ,第一个条件是比较容易达成的 .

而第二个条件达成,就非常艰难 .

因为市场是自由的体系,它不可能变成信息完全透明及每个企业主都不去追求利润非零的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利润为零),因此必然存在无序化,而导致不可能将利润的投资在社会精确的匀布.

能做到这一点的,应是计划经济.

所以,从这个理论推演来看:

对市场的强力管制,及计划调控,在价值中立的经济学纯粹逻辑推演上,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但是:

注意,但是:

计划经济要解决市场经济自身所不能解决的"精确匀布"问题,它本身也是要有条件的:

第一个条件是:

计划经济调配生产要素行为的成本(注意,是行为的成本,交易价格)必须不大于市场经济调配同质同量生产要素行为的成本.否则,计划经济将缺乏效率,而不断的使经济规模萎缩(因为计划经济的投资中用于支付交易价格的部分会大于市场经济的投资中用于支付交易价格的部分,而投资的实际利用率会偏低,缺少实效)

第二个条件是:

计划经济实现精确匀布的基础建立在供需信息完全透明上,或者说,如果没有信息完全透明的条件,就必须建立在取消所有商品交易行为合法性的基础上进行平均主义的产品直接分配(取消货币,取消票券)

根据现在的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准),计划经济是肯定无法解决现有的"非匀布问题",而且还可能丧失经济发展的效率,造成经济规模的相对或绝对萎缩.

基于这第一个逻辑,我个人认为,应做利弊评估后的选择:

我自己的选择是:

1,应依然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动摇.不能试图用计划来取代市场完成生产要素的调配.

2,市场经济从理论上可以认为它越发展,越走向它的死亡,因为市场必然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顶点后封闭.但这绝对不是现在或几十年或几百年内可以实现的中近期图景.在没有封闭的背景下,在市场上用计划用得多,并不见得就能解决"非匀布'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就很容易造成经济规模的萎缩与科技的进步缓慢,就越可能削弱本国的竞争力.

象这次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也就是虚拟经济的危机,根子是什么?

是有效需求不足。

本来有相当一部分人买不起房,结果布什政府干预了市场,要完成“美国梦”,每个美国“核心家庭”(三个人或四个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有一两台车,有一个多媒体房间,结果搞零首付,24个月不用还款等等,等于是变相提高美国住宅市场上的有效需求。来弥补有效需求相对美国住宅市场上商品总价格之间的缺口。

而提供这一套政策执行的资金,其实是资本者的利润,资本者的利润储蓄入银行,而银行将这部分资金转向投资到住宅市场,为本买不起住房的美国人提供低息贷款。然后将债权包装成金融产品,作为债券再吸纳投资,如此反复,就构成了虚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问题是,去贷款买房的美国人本就是没有能力买房的人,银行贷他们款,本就是风险很大的投资,银行最终还是要连本带息收回款项的。而银行敢冒这个险,贷给这些人房款,其实是建立在什么心理基础上的决定呢?

一是:这些本买不起房的人的信用。

二是:建立在下一生产周期社会投资能匀布到每个消费者手中成为实际的消费能力的预期(简略说,就是美国经济的发展能健康,有序,使贫富差距的距离缩小,使这些本买不起房的人能够变成买得起房的人)

第一条其实是不可指望的,因为一开始就知道这些人本买不起房,如何有信用呢。

第二条,严格按市场经济学来说,也是不可达成的预期。因为:唯有完全竞争市场才能使利润为零,利润为零的条件下,贫富差距才不会继续拉大。但美国市场肯定不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现实模型,因为它的市场信息不会作到完全透明。

所以贫富差距还是会继续拉大,而绝大部分买不起房的人也依然不会在下一个生产周期时,忽然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消费能力来还银行的贷款了。

但美国的经济界是不怎么愿意齐声高唱这种“衰歌”的。

不过,最终,一切虚拟经济的数字都有个“兑现”。最终就兑现在即时的市场总消费力能力上,兑现在财富是否匀布上。

结果呢,不能兑现。

于是虚拟经济里的最底层--实体经济不能兑现票面数字,资金链就凝固了,资金失去流动性了。然后就出现了金融危机。

然后就是政府出资买掉这些坏帐,也就是在一定时间里支付那些断了供的房款。

但这需要资金注入,而注入的资金从哪里来?

拆借,或印钞票。

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相当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结果,因为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忽然间大增了,然后货币价值(实际购买力)下跌。(附注:蓝字所标示的段落所述内容,本人尚未想得通彻,或有问题,故标示之)

[URL=][/URL][URL=][/UR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