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十一)毛彭旧事 -- 史文恭

共:💬159 🌺921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百团大战在文革前的确是受批判的对象,

但80年代以后官方评价变成完全正面. 虽说这种舆论转向是处于某种需要(民族立场,统战目的,等等), 可以想象今后很长时间这种评价一直会保持下去. 到底是批评者更有远见, 还是百团大战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诚然, 百团大战增加了自己的负担, 减轻了国民政府的压力, 可是从民族整体来说抗战本来就要付出重大牺牲. 彭德怀检讨说是"是民族义愤模糊了阶级立场". 就是这么回事.

国民党的抗战战略, 无论在设计层面还是在实行层面, 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具体执行能力的限制. 这与其说是设计者的过失, 还不如说是执行者能力的差别. 毛泽东比当时其他共产党内党政军领导人的优越之处在于, 他一直坚定推行游击战, 一直在耐心的说服其他军队领导避免消耗战. 他虽然也有反复, 但常常也是第一个清醒过来的. 更不用提那著名的七分发展两份应付了(如果有一天他也失势了, 说他个机会主义路线不过为吧). 他找到了最适合共产党敌后抗战的战略, 但这不太适用于国民政府.

日军在41年改变战略, 推出了长期作战指导计划和大东亚长期战争纲要, 开始加强占领区内部的物资获取和治安整肃, 这一系列动作拿TG一贯的话来说, 有必然也有偶然. 从大的方向来说, 中国占领区在日军战略层面上始终具有一定的意义, 既不可低估, 但在日军开始西太平洋的争夺后, 也不可高估. 日军的整体战略调整总会导致对撤向内地的国民政府采取守势, 确保占领地的物资掠夺, 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上面. 这样一来, 日军中国派遣军的兵力加强是必然选择. 八路军在41年遭受的损失, 直到44年才全部恢复过来, 这么好几个年头, 难道不发动百团大战, 不招惹敌人, 敌人就不来对付你吗?

至于说反攻阶段, 没有美军太平战场的一系列重大胜利, 对于八路军来说实在是非常遥远的事. 战斗素养上, 在41-44年主力部队化整为零, 野战部队在达到相当兵力规模的运动战中恐怕不那么容易适应. 另外歼灭战, 攻坚战都需要相应的重火力支持, 这在八路军也相当欠缺. 直到45年日军投降以后, 八路军在反攻日军重点防守的中型城市时都还非常吃力. 这还是在45年中国派遣军的兵员和装备都严重下滑的情况下. 看看百团大战的关家垴, 可以想见如果日军以大队联队级别进行战斗, 八路军即便勉力进行歼灭战战略, 也会损失巨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