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并不抽象的靖国神社·并不抽象的日本人民 -- 陈郢客

共:💬161 🌺865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此片很平和,无一句旁白,而且深入内部,这才是它的价值。

至于“靖国神社”的照片,河里的我早就看过了,白岩松访靖国神社拍得也很详细,——其实影片里展示的也很详细。一个毫无储备的人,看了也会了解的。

张纯如告诉英语世界——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她的死,亦震撼了众人。纪录片《张纯如》导演安妮·彼克说:“历史是没有国界的,南京大屠杀是反人道的罪行,应该让世界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希望用镜头保存和传播历史真相。”她表示,通过阅读张纯如的著作和拍摄这部纪录片,使她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深感震撼。“这是一段我终身难忘并将影响我一生的经历。”

与张纯如相比,李缨的工作是直面日本人并且深入日本人内心的,而且他以《靖国神社》这部影片,参与了日本的社会生活,——拍摄过程中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亦为我们侧面上呈现了当下日本人的种种心态。作为一个对日本有诸多感情的旅日华人,李缨对日本有他的期望和热情。他为什么会拍这部片子?“我们中国人,在日本生活了也十几年的那些中国人,小孩在日本生长,在日本长大读书,然后在日本接受的教育,然后他们结果回到家里头跟父母讨论这个战争问题、历史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概念里边,基本上就觉得日本太可怜了。他经受到原子弹,他觉得为什么日本人要这么悲惨,然后这个中国人的这个父母,他们就很着急,怎么看这小孩子完全是这套的概念”。——这部片子中国愤青是拍不出来的,唯有旅日华人才拍得出来。说实话,旅日华人最希望中日友好,这样他未来便不会面对艰难的选择。李缨的动机非常善意地指向未来,旨在治疗“战争后遗症”。李缨说,“必须直面历史,检视历史,才能知道你自己是谁。”“我希望《靖国神社》将给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亚洲人民带来一个最理想最理性的表达方式,在文化层次上来沟通彼此,为含糊其辞的‘战争后遗症’治疗创伤”;“我希望能以此片激起更多文化领域上的大讨论,而不是民族情绪的对立”。这部片子2007年完工,中间亦曾得到日本文部省艺术文化振兴基金650万日元的赞助,作者对上映有所期待,亦和中日暖流不无关系。——李缨此片,和我国对日新思维亦是相辅相成的。他竭尽全力,希望日本人能穿破魔障,心灵跨出勇敢的一步。一位在德国看过此片的日本青年后来专门给剧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其实,很多的日本人对那段历史也并非不了解。日本人普遍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那段历史情感),这是一种面对历史的无力感。但这部电影(《靖国神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表达出了很多日本人想说却表达不出的情感”。

此片原定今年4月在日本公映。迫于各方压力,最终公映流产。东京有一家170座位的小影厅坚持放映。《产经新闻》在社论中提到,“看完电影后,一定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随着《靖国神社》的停映,大众评价这部电影的机会失去了。

 日本媒体文化情报劳动组合会议议长嵯峨仁朗表示抗议:“这是日本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侵害言论自由的重大事态”。电影戏剧劳动组合联合会则号召电影公司、电影院,“拿出勇气来呼吁这部电影早日得到公映”。

  4月1日,在媒体对停映作出大量报道后,文化厅的顶头上司文部科学相渡海纪三郎终于忍不住了:“电影作品发表的机会因受到骚扰和压力而被剥夺,我认为这很遗憾。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这部片子的命运,恐怕让志在深入日本人世界的李缨有了深切认识。“这已经不是一个影视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战后日本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政治对文化艺术形成这么大的挑战,这是一种变相的政治迫害。这跟日本提倡所谓文化立国是矛盾的。”

我这部片子打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战争后遗症的根源在哪里,停止公映给出的答案就是拒绝反映。这已经成了战争后遗症的并发症,那就是失语症。

我个人非常赞同对日新思维,——也希望日本人就此跨出勇敢的一步。不过我们不能以良好的愿望面对世界,我们要以美国人“菊与刀”般透彻地研究和理解对方,促成良好的结果。既不想象意淫,也不抽象愤怒,——了解,正视并且面对,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

再次感谢李缨导演以此片观察并与日本社会互动的过程。大家还是看完片子再做判断的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