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未尽的才情读后 -- 云横居士

共:💬3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未尽的才情读后

余英时先生近几年雅好以书为序。原本只是给人家捉刀写序,提起笔来却飞流直下三千尺,收也收不住,把一篇序生生写成了一部书。自2003年起,《朱熹的历史世界》(标点本《朱子文集》序),《重寻胡适的历程》(《胡适日记全集》序),到今年《未尽的才情》(《顾颉刚日记》序),余先生接连出版了三部书序,创造了文体上的奇迹。

  

  《未尽的才情——从 <顾颉刚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为联经版十二卷《顾颉刚日记》而著,承此前两部之余绪,深入挖掘又一位已故大师的历史世界和内心世界。全书分五节,从顾颉刚与傅斯年、胡适、国民党、新政府、谭慕愚五个角度,分述顾颉刚的事业、学术、立场、遭遇和情感。然脂暝写费搜寻,从六百余万字的《顾颉刚日记》中爬梳出一个鲜活的顾颉刚,撰六万字长序,使读者于《古史辨》之外,对记忆中的史学大师产生全新的认识。此番辛苦,可谓功不唐捐。

  

  说起顾颉刚,第一想到的便是其名震江湖的煌煌巨编《古史辨》,“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与“鲧是一条鱼,禹是一条虫”之奇谈妙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顾颉刚挟史学界疑古之风潮,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重新考辨上古史诸问题,引起学界内外极大震动。遂发起古史辨运动,与罗根泽、吕思勉、童书业等先生,陆续整理编纂七大册中国上古史论辩丛书,亦即《古史辨》。顾颉刚的主要学术观点,就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他通过分析、考辨各种史籍而得出结论,“时代越后,知道的古史越前;文籍越无徵,知道的古史越多”,我们如今知道的上古史,乃是历代颇具想象力的祖先们,旁征博引异族神话、结合本土实际发挥,不断层叠累积创作出来的伪上古史。因此,他主张利用辨伪的方法,去伪存真以重建信史。当然,顾颉刚的想象力也不亚于历代祖师,他以训诂得出“鲧是一条鱼,禹是一条虫”之奇谈妙论,颇受鲁迅的冷嘲热讽。

  

  顾颉刚不只是作为史学家的顾颉刚。除了整日与之为伍的古籍外,他也有事业心,也有不幸的遭遇,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甚至还有激荡以至浪漫的情感。这些都是以往读者所全然不知的。顾颉刚身后幸存这部六百余万字的日记,虽经劫灰,多有删削,我们还是能从中一窥其内心世界。余英时先生的序言题为《未尽的才情》,其中“才”与“情”分指顾颉刚学术和事业的长才,及其与谭慕愚女士之间的一段未了情缘。所谓“千古文章未尽才”,说的是顾颉刚早年以《古史辨》暴得大名,四九鼎革之后却屡遭冷落和不幸,晚年企慕王国维的学问境界,恨无以施展其学术事业之长才,壮志难酬。所谓“堪叹古今情不尽”,说的是顾颉刚与谭慕愚女士之间,缠绵逾半个世纪那一段“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却无果而终。

  

  通观全序,余英时先生取《胡适日记全集》、《吴宓日记》及各种史料文字与《顾颉刚日记》相互印证、补正、参证,颇见功力。如第二节末尾(P49-P51),余先生考证顾颉刚与胡适关系一段,说到“1957年,胡适大病之后在寓所休养,偶然读到俞平伯《红楼梦辨》的原版(1923年)。勾起旧情,他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跋文,回顾他在1921-23两年中和顾、俞两人考辨《红楼梦》的往事。”余先生进而“为好奇心所驱遣”,“想知道顾先生在同一天在做什么。恰巧他也在青岛养病,却正在苦读《历史唯物主义》(《顾颉刚日记》1957年7月23日)”。又为了弄清楚顾先生为何非读此书不可,找到了《吴宓日记续编》(北京:三联,2006)1956年9月10日所记,原来当时他们都在参加政治学习,进行思想改造,顾先生“虽在养病,仍不得不捧着这部‘文字累赘、不易通晓’的译本苦苦挣扎”。如此一波三折,令人拍案叫绝。余英时先生此序通过提炼组织六百万字《日记》中主要的传记材料,概括了顾颉刚一生活动的主要范畴,为我等终日营营碌碌、无暇读书之辈,提供了快速进入顾颉刚内心世界的捷径。另外,随处可见的印证、补正、参证,不仅对《顾颉刚日记》本身进行了一番“辨伪”,真实还原了顾颉刚的历史境遇和当时心理,也在方法论上于读者多有启迪。

  

  “千古文章未尽才”、“堪叹古今情不尽”,读罢全序,掩卷回想顾颉刚,唯有一声叹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