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鸡与蛋 -- 赢政

共:💬10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鸡与蛋

鸡与蛋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传世名著《十日谈》第四日开篇,作者单独讲述了一个十日谈以外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腓力的男子,在丧妻之后,万念俱灰,便决意抛弃红尘,一心一意侍奉天主。于是带着两岁大的儿子前往僻静之处过起了修行生活。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为了不扰乱他侍奉天主的心思,他从来不对孩子提及世俗男女之事。平时教育也只限于背诵经文。直到孩子18岁,除了父亲竟然未曾见过第二个人。一天,父亲下山,孩子吵着要和父亲同去,父亲拗不过,也只好带着孩子。

来到世俗世界,一切都让这少不更事的孩子着迷和惊奇,孩子不停的问这问那,就这样,一路走来。巧的是,父子俩遇见了一群身着华服,刚刚参加完婚礼的美丽姑娘。孩子一看到这群飘飘欲仙的美丽姑娘,立刻就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

父亲警觉地对他的儿子说“低下头,眼睛盯着地面,别看她们,她们全是祸水。”

“可她们到底叫什么呢?”好奇的孩子不肯善罢甘休,继续问道。

而父亲不愿让孩子知道她们是女人,生怕会唤起孩子邪恶的欲念,便胡乱说道:“她们是‘绿鹅’。”

在孩子长达十八年的禁锢生涯中,从未见过女人,但此刻,他却冷不防的对父亲说:“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父亲的竭力劝阻却跟本能打消孩子的念头。

孩子对父亲说:“我不懂你的话,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们是祸水,我只觉得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丽,这么惹人喜爱的东西。她们比你时常对我说起的天使还美丽,看在上帝份上,要是你还疼我的话,让我们想个法子,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我想喂她。”

可怜的父亲此刻才意识到,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训强大的多。

故事讲到这里,作者并没有交代最后的结果,我们也无从得知孩子的愿望是否达成。但这个独立于十日谈100个故事以外的故事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是天性,是本能。故事中那个18年从未见过女人的孩子,在第一次见到美丽姑娘时,就被她们的美所吸引,并且坚信这是他一生来见过的最美丽的事物。我们相信,在他十八年的成长经历中,他的父亲从来没有跟他提及过女人是什么,女人对男人意味着什么。我们也可以想象,父亲为了打消孩子欲念,决计不会教授他关于性的概念与知识。但当他的孩子第一次见到女人时,父亲长达18年的禁锢与教育瞬间化为乌有,付诸东流,父亲十八年苦心经营的心理防线,在几个美丽姑娘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顷刻间分崩离析。我们可以想见,在这个对女人没有任何概念,对性没有任何意识的孩子眼中,女人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事物。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绝对不会被有形或无形的思想和物质的枷锁所禁锢和磨灭。

这里,我们所要探讨的是,男人,或者说我们,任何一个普通的,健康的,正常的人,在见到异性时,在未曾了解他或她时,你会被异性的何处吸引,而你又为何要与之交往。是爱意的萌发,还是生殖的冲动?说白了,就是你想和他或她交往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

我们揣测一下故事中这个男孩看到美丽姑娘,执意要带走她们其中一个的目的是什么。是这孩子洞察了其中一个姑娘有美丽的心灵?看出了她的善良,温柔体贴?显然,这不是正确答案,因为男孩还未和她们其中任何一个说过一句话,根本不了解她们中的任何一个。是简单的一见钟情么?也许是,但这一见又是钟的什么情?或许我们都已经有了答案,这里的“情”,显然是情欲的“情”。因为在这孩子眼中,她只看到了姑娘们美丽动人的外表,看到了她们的绰约风姿。而由此唤起了男人,或者说是人的本能欲望,是一种由对美丽外表的欣赏而激起的性的冲动。人们本能的对美好事物的产生的第一印象,是源自于事物外表的美。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异性间的交往,我们首先看到是外表,而这第一时间映入你眼帘的美更是驱使你想继续与之交往真正原因与动力。在这一点上,或许男人表现的更直白,更直接一点。异性的交往过程中,在关键的第一面时,我们无一不被异性光鲜亮丽的外表所吸引,会为之心动,为之侧目。而你在被这美丽外表吸引想与之交往的冲动,绝对不会是因为你能在第一时间透过外表能洞穿他或她的内心,并不是因为他或她那莫名的,未经证实的善良与体贴吸引你,感动你。而是一个简单而直白的原因,那就是你本能的情欲,或者说是生殖的冲动。我们常说的一见钟情,到底钟的是什么?是情么?是单纯的爱情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也许这样的推测无法凌驾于每个人的头上,也许,仅仅是也许,会有那么一些人确实是见第一面时就是有相见恨晚的莫名好感,进而相互间产生了纯洁,高尚的爱意。而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绝大多数是性在前,爱在后。不要为之感到龌龊或不妥,这就是活生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性还是爱,这不会像哈姆雷特面对生存或死亡时,要问个究竟。答案简单而赤裸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是性,是本能的生殖的冲动。这不需要回避,更不要觉得难堪。

性与爱,何为先,何为后。通过我们故事中男孩的表现,我们也许已经有了答案。简单而又合理。同样的行为,也许有很多女性会嗤之以好色的“美名”,但这种好色是出于对美的,发自内心的颂扬,是出于人类内心的本源,它合情又合理,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又有谁能回避,有谁能自欺欺人的否认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