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空中战役 -- xluoh

共:💬55 🌺3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1.英法联军参战的空中力量

为了实现“火枪手”作战的目的,也为了避免陷入战事久拖不决的尴尬局面,空中力量必须发挥出在战斗一打响就能一锤定音的作用。虽然没有美国空军那样财大气粗,但皇家空军在这场战后第一次由英国主导的大规模战役中,也竭尽全力地调集了规模相当可观的作战飞机。这些兵力中包括4个中队新近入役的维克斯“勇士”中型轰炸机、多达12个中队的英国电气“堪培拉”轻型轰炸机(其中1个中队装备侦察型),以及2个中队崭新的霍克“猎人”战斗机和3个中队的德哈维兰“毒液”战斗轰炸机。法国空军也毫不吝啬地派出了60架F-84F战斗轰炸机(其中18架将部署到以色列),以及15架RF-84战术侦察机。以上这些作战飞机,外加数量同样不少的运输机和其他辅助飞机,从8月初开始,陆续涌进了英国在地中海地区的数个基地。其中,塞浦路斯由于是英法战术飞机共同的出击基地和登陆作战时伞兵的出发地,于是岛上的两个皇家空军的基地——尼古西亚(Nicosia)和新近修建的亚克罗提利(Akrotiri)立刻“机”满为患,尤其是后者,在进攻准备的最后阶段已经被塞进了不下120架的各型飞机。以至于英军最后不得不将二战后关闭的提姆波(Tymbou)机场重新启用并紧急扩建,作为皇家空军的维克斯“瓦莱塔”和汉德莱“哈斯汀斯”运输机,以及法军的“Noratlas”运输机的驻地。位于马耳他的皇家空军卢卡基地(Luqa)和皇家海军哈尔法基地(Hal Far),则成为了“勇士”和部分“堪培拉”的出发地。主要的部署如下:

塞浦路斯

亚克罗提利

(皇家空军)[注1]

——第1中队 (12架“猎人”F.1)

——第34中队 (12架“猎人”F.1)

——第6中队 (16架“毒液”FB.4)

——第8中队 (16架“毒液”FB.4)

——第249中队 (15架“毒液”FB.4)

——第39中队 ( 8架“流星”NF.13)

——第13中队 ( 7架“堪培拉”PR.7)[注2]

(法国空军)

——EC.1/3中队 (18架F-84F)

——EC.2/3中队 ( 6架F-84F,10月31日抵达)

——EC.3/3中队 (18架F-84F)

——ER.4/33中队(10架RF-84F)[注3]

——ER.2/33中队( 5架RF-84F,10月31日抵达)

尼古西亚

(皇家空军)[注4]

第10中队 ( 8架“堪培拉”B.2)

第15中队 ( 8架“堪培拉”B.2)

第18中队 ( 8架“堪培拉”B.2)

第27中队 ( 8架“堪培拉”B.2)

第44中队 ( 8架“堪培拉”B.2)

第61中队 (11架“堪培拉”B.2)

第139中队 (12架“堪培拉”B.6)

提姆波

(皇家空军)

第30、84、114中队(总计20架“瓦莱塔”)

第70、99、511中队(总计14架“哈斯汀斯”)

(法国空军)

ET.1/61、3/61、1/62、2/63中队(总计40架“Noratlas”和5架C-47)[注5]

马耳他[注6]

卢卡

——第138中队 (8架“勇士”B.1)

——第148中队 (5架“勇士”B.1)

——第207中队 (6架“勇士”B.1)

——第214中队 (5架“勇士”B.1)

——第12中队 (7架“堪培拉”B.6)

——第101中队 (8架“堪培拉”B.6)

——第109中队 (7架“堪陪拉”B.6)

——第37、38中队 (阿弗罗“沙克尔顿”反潜巡逻机,数量不明)

哈尔法

——第9中队 (7架“堪培拉”B.6)

注1:战前皇家空军第192中队的1架B-29电子侦察机也被调到了塞浦路斯,对埃及的防空预警网进行侦察。

注2:第13中队当时正处于从“流星”PR.10换装为“堪培拉”PR.7的过程中,兵力并不满员,而且接收的4架飞机中已有一架因为故障而无法出动。考虑到这点兵力对日后的战时情报保障会有不利影响,因此9-10月份之间又有4架来自第58中队的“堪培拉”加入其建制。

注3:该中队是一个临时单位,由来自ER.1/33和ER.3/33中队的飞机组成。

注4: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的部分“堪培拉”同时承担目标标定任务,主要是在主力机群到达前先在目标上空投掷照明弹、闪光弹和发烟弹。

注5:为了将参加空降作战的法军官兵和装备运抵塞浦路斯,法国空军还动用了ET.2/61中队和法国民航的Breguet 761、“Armagnac”、“星座”、DC-4、DC-6等运输机和客机。

注6:原驻马耳他的第32中队15架“毒液”移防约旦安曼(原因见前),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没有参加战斗。

同时,一只庞大的联合舰队也正在集结中。为了维护大英帝国的威名,在战后几次大规模裁减中实力遭到重创的皇家海军,这次可谓是搬出了整个家底(26年后,英国人同样是搜刮家底后才拼出了一只像点样子的舰队,不过和这一次相比就差得远了)。1956年7月底,这只曾经让世界为之颤抖的海上力量的舰艇序列中,只有“鹰”号(大无畏级)这一艘处于在航状态的航空母舰——此时它正载着5个舰队航空兵中队(分别是装备德哈维兰“海毒液”全天候战斗机的第892中队、装备霍克“海鹰”战斗轰炸机的第897和第899中队、装备威斯特兰“飞龙”涡桨式攻击机的第830中队、装备“塘鹅”反潜机的第812中队)在马耳他附近进行训练。其他尚还留在海军现役名单中的航母里,完工不到2年的“皇家方舟”号正在进行第一次小改装后的测试、“半人马座”号在干船坞内接受较大规模的改装、“堡垒”号此刻没有航空单位、“阿尔比翁”号的重新刷漆还处于收尾阶段。虽然前两艘航母都无法在短期内出海,但是凭着皇家海军高效的动员体制,“堡垒”号搭载着3个海航中队首先于8月初启航,接着“阿尔比翁”号也在短时间内恢复战斗力,并于9月中旬抵达地中海,同前两艘航母汇合。除去战前的训练损失,三艘航母的航空单位在开战前合计拥有117架“海毒液”、“海鹰”、“飞龙”和美制“天袭者”预警机[注1]。

另外,两艘曾参加过朝鲜战争、现处于后备役的巨人级航母“雅典王子”号和“海洋”号也加入了作战行列,被用来运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5突击营的登陆兵力。不过,英国人将用他们来检验一个全新的作战模式——两艘航母将搭载海军和JHU的直升机,以更快的速度将部队运抵岸上。

以上舰载机单位的具体配属和实力如下:

“鹰”号

——第830中队 ( 9架“飞龙”S.4)

——第892中队 (11架“海毒液”FAW.21)

——第893中队 ( 9架“海毒液”FAW.21)[注2]

——第897中队 (12架“海鹰”FGA.6)

——第899中队 (14架“海鹰”FGA.6)

——第849中队A小队 ( 2架“天袭者”AEW.1)

——直升机分队 ( 2架“威尔威宁德”)

“阿尔比翁”号

——第800中队 ( 9架“海鹰”FGA.4)

——第802中队 (10架“海鹰”FB.3)

——第809中队 ( 6架“海毒液”FAW.21)

——第849中队C小队 ( 2架“天袭者”AEW.1)

——直升机分队 ( 2架“威尔威宁德”)

“堡垒”号

——第804中队 (11架“海鹰”FGA.6)

——第810中队 (16架“海鹰”FGA.4)

——第895中队 ( 6架“海鹰”FB.3)[注3]

——勤务机分队 ( 2架“复仇者”AS.5)[注4]

——直升机分队 ( 3架“蜻蜓”HR.3)

“雅典王子”号

——第845中队 (10架“威尔威宁德”)

“海洋”号

——JHU ( 6架“威尔威宁德”和6架“西克莫”)

随同这5艘航母参战的还有4艘巡洋舰(“牙麦加”号、“锡兰”号、“百慕大”号、“纽芬兰”号,另外转交给新西兰海军的“保皇党人”号曾短暂加入作战序列,但后来因为新西兰政府的反对而在战前撤出)、13艘驱逐舰、6艘护卫舰、5艘潜艇,以及60艘登陆和辅助舰只。除了巡洋舰“纽芬兰”号事先已率领1艘驱逐舰和2艘护卫舰前往红海外,其余舰艇于10月30日从马耳他起航开往东地中海的作战区域。对于参战的官兵来说,这是英国舰载喷气机的第一次实战,因此紧张之余都有一丝的激动。但是此时,他们大多都只会想着埃及人会进行何种程度的抵抗、以及该如何对付米格机。谁也不会意识到,他们的这次出航不仅成为了二战结束至今、皇家海军规模最大的海上作战行动,而且竟然成为了压垮持续上百年的英国殖民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比皇家海军的窘境,法国海军的实力二战后迅速恢复,靠着自己留下来的家当和美英租借、转让的包括3艘航空母舰等一大批舰艇的加盟,法国海军在50年代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三强。加上其经济也因为得利于马歇尔计划而增长迅速,因此法军这个时候有足够数量的现役作战舰艇可供差遣。不过在运河危机爆发前,它们大部分还在东南亚和其他法属殖民地海域游弋。经过将近2个月的紧张调集后,舰队于10月27日从法属突尼斯的邦角起航。其主力包括航母“阿罗芒什”号(原英国巨人级“巨人”号)和“拉斐特”号(原美国独立级“兰利”号)、世界最后完工的战列舰“让巴尔”号、巡洋舰“乔治莱格”号,以及6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和2艘潜艇(其中2艘驱逐舰将驻泊以色列)。航空单位如下:

“阿罗芒什”号

——14F中队的主力 (14架F4U-7“海盗”)

——9F中队 (10架TBM-3W/S“复仇者”)

——23S小队的分队 ( 2架HUP-2“Pedro”)

“拉斐特”号

——14F中队的分队 ( 4架F4U-7“海盗”)

——15F中队 (18架F4U-7“海盗”)

——23S小队的分队 ( 2架HUP-2“Pedro”)

注1:这个数字是《Wings Over Suez》一书中作者通过研究得到的数字,甚至还考证出了战前英国调集到战区的几乎所有舰载机的序列号。按书中所列,英国舰队航空兵在战前训练中因事故损失了4架飞机,分别是802中队2架“海鹰”(10月5日和24日),809中队1架“海毒液”(10月1日)、810中队1架“海鹰”(10月2日)。“117架”应该截止到10月28日,也就是西奈战役打响前,因为10月29日早晨,又有1架897中队的“海鹰”因为航母弹射器故障而在起飞时跌入大海。此外,我个人对这个数字还是有些疑问,因为在书的后半部分曾有明确的显示,两支参战的预警机小队都是4架飞机、也就是总共8架“天袭者”(这也是第845中队下属各小队的标准编制),对此一个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另外4架飞机留在了马耳他与塞浦路斯,参与到两岛的空防(具体原因见下)。

注2:893中队是和另一支“海毒液”单位——890中队一起,在1956年初组建的。两支部队原准备进驻“皇家方舟”号,但在苏伊士危机爆发后,890中队被撤消番号,人员和飞机则被893中队吸收,使其能成为一个较为满员的中队。在搭上“鹰号”后,他和892中队之间共享各自拥有的飞机。而812中队为了给第893中队的进驻腾出空间,在战争期间留在了马耳他,没有参加战斗。

注3:895中队抵达战区时装备的是“海鹰”FG.6,在10月中旬和897中队进行了装备交换。由于897中队的飞机之前并没有达到满员额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作战中895中队还使用另外两个“海鹰”中队拥有的飞机。

注4:“堡垒”号的“复仇者”飞机并不是担任反潜任务,而是在航母编队和塞浦路斯之间承担运输信件、报纸、照相侦察报告和官方文件等工作。即使是那两个预警机小队,战争期间也承担了不少人员和货物快递任务,甚至还为英国伞兵运送罐装啤酒。

虽然英法空中力量的规模远比埃及空军要庞大,不过可以说相当尴尬的是,由于二战后苏联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这其中也有英国的一份功劳),此时英法联军的战斗序列里,没有一种飞机能够和米格15/17一绝高下:法国的F-84F虽然速度快一些,但是在机动性上仍有不足;作为英国参战主力的“毒液”、“海毒液”和“海鹰”,在各项空战性能上都处于劣势;“猎人”虽然在纸面上性能超过米格,但是该战机的早期型号正在饱受作战半径过短的困扰,加上数量仅两个中队,在承担塞浦路斯岛的防空任务之后也无法更多地顾及到攻击机群(很奇怪,这个时候英国已经装备了不少美制F-86,却没想过将这些飞机派过来)。此外,塞浦路斯处在伊尔28的作战半径内,三个异常拥挤的空军基地面对来自空中的打击,其承受能力都十分脆弱。即使埃及飞机不敢大白天来袭,但是它们只要有进行夜间空袭的胆量,那么随便将炸弹扔在机场的哪一个角落,都有可能炸翻一大片飞机,况且联军总共只有1个夜间战斗机中队区区8架“流星”能够阻挡(50年代的夜间拦截即使对英美来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若在有着完整的雷达预警网和自动化防空引导系统的欧洲和北美大陆尚还好说,但如果在像塞浦路斯这样条件低几个档次的海外基地那情况还真不好预料)。虽然英国人认为埃及空军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并不能达到威胁他们的程度,但是却无法保证来自东欧和苏联的顾问甚至是成批的志愿飞行员不会参战。因此,这就决定了如果英法想要让“火枪手”作战顺利进行的话,就必须尽快和尽可能多地将埃及空军的飞机消灭在地面上。因而联军的作战方案中,将安排“勇士”和“堪培拉”轰炸机首先在夜间攻击埃及机场,以尽量破坏跑道和造成埃及人限于混乱,而空军和海航的战术飞机,则将在日出前出动,争取在黎明时发起攻击,不给埃军任何起飞的机会。

附1:二战前和二战中建造的舰队航母,包括6艘光辉级、1艘独角兽级、9艘巨人级、6艘庄严级,除了光辉级“胜利”号有幸在进行升级改造外,其他的或退役封存、或报废拆除、或改做它用、或出售他国。

附2:英式战斗/攻击机中队和平时期所辖飞机的数量一般在12-16架之间变动。皇家空军的作战中队规模一般比较稳定,而舰队航空兵的规模变化幅度较大,这是根据航母的载机数量以及每个时期上舰中队的数量而定的。以“鹰”号为例,在1956年危机爆发前额定搭载的喷气式战机为30架——1个中队数量的“海毒液”(14架)+1个中队数量的“海鹰”(16架)。这样一来,如果上舰的截击机中队或战斗轰炸机中队只是1个的话,那么他就可享用全部的“海毒液”或“海鹰”;如果上舰的同种类中队是两个的话,那他们只能合用这14架或16架的飞机。

附3:JHU是“Joint Helicopter Unit”的缩写(开战前为了鼓舞士气,去掉了原名中“Experimental”的字样)。这是一支在1955年4月1日成立的试验部队,由皇家空军1个小队的“威尔威宁德”直升机和陆军1个小队的“西克莫”直升机组成,其目的是演练和探寻直升机在未来可能的作战环境下可使用的战术,以及验证能否将所有直升机统一到一个机构的指挥下。前者进行的相当成功,而苏伊士危机也给了一次现成的实战机会。不过,因为英国三军给直升机定下的用途各不相同,后一个目的最终没能实现。在得到足够的实验数据后,该部队的使命于1959年宣告结束,所辖直升机归入新成立的皇家空军第225中队建制之下。

附4:英国飞机名称后面的那串字母和数字是代表着机型和生产批次,一般英国飞机只要有某个改进的就会用生产批次号码特别标记出来,这个数字可以从1一直排到100。比如“毒液”FB.4表示的意思是(1)“毒液”系列的战斗轰炸型(2)这一发展型号开始于整个系列的第四生产批次。

一些英国飞机的机型缩写如下——

AS(Anti-Submarine/反潜机)、AEW(Air Early Warning/预警机)、B(Bomber/轰炸机)、F(Fighter/战斗机)、FAW(Fighter All Weather/全天候战斗机,舰队航空兵使用)、FB(Fighter Bomber/战斗轰炸机)、FGA(Fighter Ground Attacker/战斗攻击机)、FR(Fighter Recononissence/战斗侦察机)、NF(Night Fighter/夜间战斗机,皇家空军使用)、PR(Photo Recononissence照相侦察机)、S(Striker/一般指专门设计的攻击机,譬如本文中的“飞龙”)。

附5:法国空军的编制为Escadre-Escadron-Escadrille,基本相当于美国空军的联队-中队-小队。其中,Escadron是最常见的作战单位,下辖2-3个Escadrille,所拥有的飞机数量根据机型,在12-24架内变动。其代号中,前面的字母表明的是中队类型,譬如EC代表的是Escadron de chasse(战斗机或战斗轰炸机中队)、ER即Escadron de reconnaissance(侦察机中队)、ET则是Escadron de transport(运输机中队);后面的数字表明的是中队具体所属——分子代表第*中队,分母代表第*联队。譬如“EC.1/3”翻译成中文大致就是“第3联队第1战斗机中队”。法国海军航空兵的编制则是Flottille-Escadrille,其中前者的组织和规模上等同于Escadron。文章中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特地另注明“中队”或“小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