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犀牛记(一) -- 尼伯龙根·蜗藤

共:💬29 🌺2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犀牛记(四)

犀牛的最后一次繁荣

这时,旧大陆的犀牛并没有停止它们的发展。大约在15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期,欧亚大陆的无角犀牛的另一枝也单独地发展出角,这枝犀牛就形成了双角犀。双角犀的角是一前一后,和并角犀的并排角不同。双角犀是旧大陆犀牛中分布最广的一系,在亚洲欧洲和非洲都有它们的身影。

双角犀分为了两枝,一枝是亚洲双角犀,另一支是非洲双角犀。

亚洲双角犀的最古老的一枝一直残存到今天。为了应付严寒,它们一路南迁,最后到达印度、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岛和苏里曼丹岛,形成了今天的苏门答腊犀。苏门答腊犀是现存最古老的犀牛,在1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他生活在苏门答腊的密林中,身形不断矮化。它是现存犀牛中最小的一种,身高仅仅1.2 米,体重只有600多公斤。

另外的亚洲双角犀就一直坚守故地,它们发展出一身长毛以应对严寒。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活跃在更新世(180万年前到1万年前)冰期的披毛犀(Coelodonta,woolly rhino)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寒冷气候的生物,身上披满犀牛中少见的长毛。它的角非常扁,像两把军刀一样。这个大家伙身高达到3.7米,角长可达1 米,和猛犸象一道成为冰期寒冷的西伯利亚荒原上的超级巨物。

披毛犀和猛犸都是人类的同时代著名史前巨兽,在长长的冰期岁月,他们都和古人同行。在欧洲的山洞中,尼安德特人在石壁上用炭笔画下了栩栩如生的披毛犀的画像,成为了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反映了披毛犀在当时古人生活中的地位。

披毛犀和猛犸一样最终没有渡过最后一次冰期。它们灭绝的原因是广受争议的,一种意见认为人类的滥杀是主因,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它们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我比较倾向第一种意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角犀的另一枝是非洲双角犀,它们大约在1000万年前迁入非洲,最后形成了今天的黑犀和白犀。黑犀最先出现,其分布甚至远达中东和欧洲。白犀在700万年前出现,仅限于非洲。在非洲,它们找到了自己的乐土。目前非洲犀还是数目最多的犀牛。

从无角犀牛演化出的第二类犀牛长得更为怪异,这就是板角犀类(Elasmotheres)。这类重达5吨的大犀牛只有一只角,但却从额头延伸到鼻尖。它的大角长达两米,等于自己的身高。最早的板角犀是在中国的中国犀(Sinotherium),它在中新世晚期(约7~9百万年前)出现,在上新世晚期灭绝。板角犀类最著名的代表是发源于高加索的板角犀(Elasmotherium)。它在上新世的出现,分布在从西伯利亚到欧洲的广袤的土地上。尽管它身体庞大,它的长腿去暗示了它可能是一种擅长奔跑的动物。它的门牙已经完全退化,而臼齿却非常适合吃草。据推测,它的唇部发达,可以把草攒成一团再拉断。这是吃草的犀牛中最为特化的一种。它也身披长毛,适合北方严寒的气候。和披毛犀一样,他也没能渡过最后一次冰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类犀牛就在无角犀牛中独立发展出单角。这就是亚洲单角犀。这枝犀牛大概从2500万年前出现,延续到今天,成为今天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印度犀大概在400万年前出现,而爪哇犀大概在200万年前出现,这两种犀牛都是犀牛家族最“新”的成员。印度犀是现存犀牛中最大的一种。而爪哇犀就仅仅比苏门答腊犀稍大,它和苏门答腊犀一样,都生活在东南亚的密林之中。

从犀貘开始,犀牛就经过了三次兴衰,第一次是在渐新世,这是以跑犀类和两栖犀类为主,在渐新世结束之时他们就走向灭绝。第二次是在中新世,从跑犀一枝发展而成的犀类取代了以上两位老大哥的地位,在北美和欧亚都得到极大发展,还发展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犀角。在中新世和近新世之交,犀类和其他很多动物一样适应不了严寒气候而大规模灭绝,北美犀牛就此完全绝迹。第三次的繁荣是在旧大陆出现的,双角犀成为分布最广泛的犀牛。在更新世结束之时,它的亚洲主要代表披毛犀以及板角犀的灭绝宣告了犀牛最后一次繁荣的结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入全新世(始于1万年前)之后,在人类的捕杀之下,剩余的犀牛继续大幅度减少,现在亚洲的犀牛仅仅存在于印度和几个岛屿,非洲犀稍好,但是也主要分布在各个国家公园。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家族现在的处境可以用苟延残存形容。丧钟已经为它们而鸣,它们的命运已经进入倒计时,能不能逃过这一劫,其实已经不取决于它们自己,而是看看这个地球的统治者肯不肯为它们做一些东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古生物元宝推荐:爱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