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儒教到耶稣 -- 无根草

共:💬6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儒教到耶稣

在故乡,房屋建设从过去的土木结构,演化到砖木结构,现在开始砖混结构。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总会有一个不变的的设施。这个附属于正房的小型设施就是祈祷台,它的作用是用来向祖宗、各路神仙祈福,逢年过节都要摆上好吃的供奉一下。小时候,家里做了好吃的,都会看到妈妈念念有词。每当这时,总会在我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嘲笑。自己离开了家乡,再也没有看到妈妈的祈祷,自己也从来没有类似的念头。当孩子上学以后,发信他们学校里吃饭前还有祈祷。于是,就对这类事物注意起来。原来,很多同事都有祈祷的活动。当然,他们的信仰不同,祈祷的时间和仪式也有所不同。有一次,我星期天来加班。扭头的时候,突然发现刚才还是正常的同事面对墙壁,神情严肃。那情景就像看到非洲老头跳高 --- 吓了老子一跳。

在大学看圣经的时候,里面的古英语把我搞的云里来,雾里去。当时怀着对宗教的好奇和英语的学习,咬牙切齿地看了几章。这些阅读的结果使我明白了一些记述的文化现象,比如割礼是怎么回事(感觉非洲的割礼应该来源于此吧),Moses这个把以色列人带出埃及的英雄。另外,诚实是圣经里反复强调的人类美德,尽管有时候会以主的名义。但是这些阅读和后来一些宗教观察活动从来也没有让我相信什么。实际上,我发现很多教堂的活动也成为了人聚会的一种形式和机会。

最近与家里的电话里,谈到耶稣在故乡的盛行。不过,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派别,只是统称“信耶稣”。实际上从九十年代初,故乡陆陆续续开始了各种教会的活动。记得我当时刚看过圣经不久,也还年轻气盛,曾经和这些教众一番理论。当时的教徒是十几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在开会。其中一个老太太说:“本来我的肚子还疼着呢,可是听了主的召唤,马上全好了”。我当时给他们讲这个主就是一个作人的标准,是让我们追求善良的,跟肚子疼没有关系。由于刚看了圣经,还跟她们吹了一通。

后来回家的时候,也看到一些教徒。这些人通常有三种类型:愚昧型、跟风型、信徒型。其中,愚昧型占了将近十分之二的样子;跟风型占了十分之七。我曾经看到一个教徒的牛患了烈性传染病,求助牧师祷告无功后转向兽医。这人居然还说,另外一个村子的牛只是让牧师祷告了就好了。跟风型的教徒占大多数,年龄主要偏向于三十岁以后的人群。这些人本身对儒教已经不信,也不相信socialism,由于空虚和亲友的关系跟风在了耶稣。至于虔诚的信徒,我见过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是在故乡很少看到。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村子里的教徒大约占了五分之一。这些教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或者天主教徒,但是他们的信念还是和儒教文化很大冲突的。他们摒弃了春节等传统的节日和丧葬等传统仪式,很多祈祷台挂上了十字架,春节时的春联也变成了耶稣的祝福。。在当时,很多不信教的百姓在文化上是不认同这些教众的。比如在春节的时候,大部分普通百姓是不给教徒拜年的。我们村子里曾经有一个教徒把家里的祈祷台砸碎之后,彻底激怒了自己的婆婆,最后离了婚。

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不被人们接受,儒教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完全被踢出并被鞭笞的这个时代,故乡的耶稣能给人们心灵的安慰和解脱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