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战 天 京--谭伯牛  -- 出尘

共:💬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答几个问题。

太平天国方面的资料,我确实看得不太多。numzero兄批评得对。我经常使用的太平天国资料,不外乎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卷本)、《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及零零碎碎一些文章(包括武汉出版社《海外稀见清代史料》,其中有洪天贵福、洪仁?\等人亲笔供词复印件等)。现在手边无书,仅就记忆,试着回答以下问题,错漏难免,请诸位不吝指正。

1 雨花台战役,曾国荃2万人是不错的,太平军“号称六十万”也不假,但太平军实际兵力为15万(一说曾国荃3万,太平军20万).,关于这一点相关考证甚多,“60万”这个虚张声势的数字对于考查实际战争过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鄙书并未信用“六十万”之数。鄙书原文注释:

“此语(谓六十万)见曾国藩奏折,有夸大之嫌。《曾文正公大事记》所报数字为二十万,较为可信”。

当然,出于版权考虑,网上贴出之文,往往不包括注释;numzero兄据此认为我采用这个虚数“没有实际意义”的批评,我接受。

  

  2 洪秀全号召吃“甘露”并不是什么奇怪的“妙言”,其典出圣经,因为圣经上记载有以色列人靠吃“甘露”渡过饥荒的事,太平天国既信奉上帝,这一节并不足为怪。

>>>>>>“甘露”之为物,对于惯读圣经的人来说,自然不奇怪。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南京城内有洪秀全那种宗教学养的人应该不多,至少,李秀成似乎就不太明了这个典故),不得不称之为“妙言”。

  

  3 幼天王的名字叫洪天贵福,不是“洪福”,太平天国的御玺上便有他的名字。而清廷文书中则多称为“洪福(王真)”。据幼天王在自述中猜测,可能是清方官员把“真王”二字当成了他的名字。

  

>>>>>>>>鄙书中所有讲到洪秀全子的时候,都用洪天贵福。网上贴子内,则时有混淆。谢谢numzero兄指出。

  4 关于苏州的外籍军官白齐文,他与戈登之间的优劣现已无从考较,但谭兄断言戈登“绝非白齐文之流可比”的不屑却有些轻率,须知,白齐文原是洋枪队副统帅,屡立战功,授三品顶戴,华尔死后,他受到英美俄三国一致推荐,出任长胜军第二任统帅,而戈登是在白齐文和清政府闹翻后才“捡到”了这个统帅职位的,我们当然不能因此说戈登不如白齐文,但谭兄对白齐文“勿庸置疑”的不屑却未免失之武断。

>>>>>>>>是,我有些武断。但是,白氏不听调遣、殴打后勤官(杨坊)、入室抢劫(数万两),又从清军叛变到太平天国,劣迹斑斑,怎么也不敢让我相信他会是一个好将领。所以,我就武断地认为他不如戈登了。

  

  5 太平军中外籍雇佣军和清方的外国雇佣军作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白齐文到苏州后,苏州总共只有100多名外籍士兵(多数是白齐文带去的),仅仅2个月后,白齐文的副手就率42名外籍士兵哗变,杀死太平军哨兵后向戈登投降,白齐文也因为野心得不到满足(他要求拥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这一要求违背太平天国接纳外籍士兵的根本原则,被断然拒绝)而带领30多名外籍士兵离开苏州,而慕王谭绍光不但不责,反而将他们礼送出境。这样一来,真正留在苏州参加保卫战的外籍士兵总共只有约20人。(至于清廷和欧洲媒体竟造谣诬蔑苏州太平军强行扣留史密斯等20名外籍士兵为其效力,则是另外一件公案了。)关于苏州外籍雇佣军在太平军中究竟起过什么作用,看慕王谭绍光写给戈登的通信便知:

  

  “又有白聚文所带数人,因前受伤,各愿回去医治,是以厚给盘缠,备船派人,发给路凭,已于初四日送赴南浔,令上洋船,听其归去。。。。。。从前白聚文等,来此相依,数月之间,宾礼款待,尚未立有功绩,已经用银五万。”(《慕王谭绍光覆英国会带常胜军戈登请放出受伤诸人并欲往来买卖枪炮事 》)

  

  愿来则来,来后用银子好生款待着,尚未立功,说一句“原来受过伤,现在要治疗”,说走就走,走时还送给盘缠,这些“洋兄弟”岂能和“常胜军”相提并论?

〉〉〉〉〉此一时,彼一时。李鸿章初到上海,就被太平军的洋枪洋炮镇服,并积极推进对常胜军的管理、授权等事,以求寻得制胜之法。所以,在那个时候,李鸿章对死去的李秀成反唇相讥,说太平军也借助洋人,还是可以理解的。

  

  6 湘军收金陵财富于囊中,然后一把大火毁城灭迹,再声称金陵没有票Γ?却遮不了天下人的耳目。《李秀成自述圆原缚--别录》即李秀成答曾国藩手书中,曾国藩所问“窖瘗金银能指出数处否”一条之问答,在曾国藩公布的《李秀成自述》中遭删去,试问,如果湘军没有从金陵获取大批金银财宝,曾国藩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在《自述原稿》真本面世的今天看来,可谓欲盖弥彰,其用心不是昭然若竭吗?

  

  至其同乡谭嗣同,更一语道破天机“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如金陵其尤凋惨者也。”自幼生长湖南,耳濡目染湘军之事,后又亲至南京访求口碑的谭嗣同,以其在湖南的亲目亲闻和在南京的亲闻为依据,举金陵为“精髓悉数入于湘军”的典例,是否可算得明确记载呢?

〉〉〉〉〉〉谭嗣同之语固然不虚。但是,湘军将领的田宅资产是否都从南京得来,却需仔细考察。曾国荃是否所得独多,更需要仔细考察。鄙书最末一章为《曾九暴富传奇》,不知numzero兄看了有何指教?

  

  

  除此之外,有一点重要内容似乎没有看到,不知是否是我遗漏了?就是是“战天京”战时天京城内究竟有多少太平军?李秀成提供的数字是,太平军一万人,除去老弱病残,能够作战的只有三四千人。无论洪秀全说过什么天话,这个数字对于考察战役双方的得失都而言应该都不是没有意义的。

〉〉〉〉〉罗尔纲曾著文考证南京失守前太平军人数,好像和您说的数字差不多。鄙书中似乎并未涉及这个具体问题。  

  最后再提一个小异议:石达开攻打桂阳是1859年初的事,他1861年假道湖南入川时并没有靠近过桂阳,对淮军统帅的选择应该没起过甚么影响罢。

〉〉〉〉〉手边无书,容俟异日复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