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黄药师的佛学密码(上集) -- 黄花2003

共:💬34 🌺10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净琉璃世界是一面镜子 (下集)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唯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有删节外链出处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释迦牟尼说完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以后,开始说药师的“善巧方便”。释迦牟尼主要指出诸有情的几个大毛病。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学佛先学做人。人生的圆满,在于人格的完成。然而,知易行难。三岁小孩省得,七十老翁做不得。知道是该怎么做,就是做不来。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贪、嗔、痴,加上慢、疑,是众生的五种根本性的毛病,又称为“五毒”。

  金庸笔下的《笑傲江湖》和《碧血剑》中有“五毒教’’。五毒教在《笑傲江湖》中庇护于日月神教(即明教)之下,在《碧血剑》则独立成派,崇拜“五圣”,也即五种毒物:青蛇、蜈蚣、蜘蛛、蝎子、蟾蜍。然而,人心里的“贪、嗔、痴、慢、疑”五毒,有过于蛇蝎等有形之五毒。因为外在的蛇蝎可防、可治、易除,但内心的“贪、嗔、痴、慢、疑”却是无形的,却是无法防、无法止、无法根除的。除非超凡入世,彻底解脱,证得道果,也已经不是凡人了。

  也可说是习气,还可以说是烦恼种子(潜能)。为什么说是种子?贪、嗔、痴、慢、凝,象是种子,潜藏在心,根深蒂固,一遇外缘,马上就发作(现行)。比如,偶现在看上去不清静得很。不说基本的五戒,就是250条的具足戒,都有信心。但是,一走到大街上,美女如云,顿时“贪嗔痴”一时俱上呀!

  种子识的发作又可形容为“爆发”的,很贴切。爆发之时无比猛烈,无发遏制。比如,性欲之爆发,大脑也起不了作用。

  或说“业力”。“业”,不等于不好,不好的叫孽。身心的活动,都会产生“业识”,而有“业力”。法鼓山圣严法师如是说:“佛教讲‘业感缘起’,‘业’是身心的行为所留下的惯性作用或余势,这种惯性,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无从着力之处为止。” “贪、嗔、痴、慢、凝”,好象有一种力量,推着我们去做不该做的事或不做该做的事,妨碍了我们人格的进步和完满。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一本宗教意味很浓的经典。如果光看经文,很容易就认为是封建迷信。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接触经文。现代学者特别是高僧、大居士的佛论才是最佳教材。如初学药师法的,吴信如居士在《药师法研究》 、南怀瑾先生的《药师经的济世观》外链出处等,是不错的选择。

  

  贪。

  《药师经的济世观》:悭贪不止累积病情。 “悭贪的心念久而久之会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悭贪的人不断聚集资财,贪得无厌, “内心的痛苦、烦恼、懊悔,不知不觉可以形成身体上的病”。

  凡是负面、消极的情绪,都能累积病情。如,发怒往往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试验证明,发怒时人体内部会分泌毒素,发怒多少时间积累的毒素,可以毒死一只老鼠。长年累月,积累的毒素大有可观。贪悭之人气量必小,气量一小更容易发怒,患得患失,性格阴暗,也妨碍人格的健全。

  佛教因果说本来是简单而又微妙。一般人只注意注意到具体的事物、现象,却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微妙之处,因此不能理解。佛教是三世因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或者你体会不到而已。 “轮回说是三世,三世其实是同时,所以你一起心动念,一言一行,不管是善是恶,当下便是同等的报应。。。。。。因果同时,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在此,希望诸位特别警惕:你我日常生活上种种贪嗔痴慢疑的表现,在第一个念头、第一个动作出去之时,同进第一个得利或遭殃的就是自己。比如,你跟别人大发脾气,别人尚未吃亏,你自己那种意识愤然、心神晃动、血压升高、心脏跳动加速、气息混乱澎湃的身心作用,早已大大地伤害了自己,何苦来哉?!”(南怀瑾《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外链出处

  贪的下场是“生饿鬼界或傍生趣。”佛经上形容饿鬼,体积大,喉咙食管非常小,或者胃不好,一入即化为焰火。傍生就是畜牲,动物、生物都是横行或爬行的。有些人看上去是人,其实心里已经是地狱、恶鬼或者是畜牲了。一说到地狱、饿鬼,一般人就会想是死后的事,而且,谁知道死后是怎么样?“看世界众生相,天堂、地狱在人间都看得很清楚”。

 印顺法师说得更为精辟:

  饿鬼,顾名思义,它永远在求食,而永远食不饱;渴得连水都求不到一滴,长期生活在饿渴的逼恼中。这是贪无厌足,有钱财不肯布施的应得后果。旁生即是畜生,有些也是贪吝而堕落的;畜生也时常找不到食,如虎狼虽猛,有时也不免挨饿。贪吝不厌的人,永不满足,即得永不满的恶报。

  具体的,说到地狱,南先生叫我们到医院里去看。黄花家里正有人住院。在住院部一看。许多病人,身上插满各种管子,流出红的、黄的、白的各种脓血痰尿等各种内液,污秽不堪。黄花曾在河中有一帖提到不净观,引起一些反感。在医院时就想,即使是世上最漂亮的美女到了这种地步,也一样地不堪入目。东西也吃不了,只能靠打点滴维持生命(饿鬼相)。周身汗黏黏,转个身都难,后背长满痱子。痛苦呻吟的,听了心寒。病痛折磨之下,痛苦辗转,亲人却束手无策,不能代替半分,无复有半点所谓的人的尊严。病痛之中,无时不在煎熬着脆弱的肉体,折磨着每一寸肉每一个细胞。 “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无比痛苦而又死不了,即如《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所说的“无间地狱”里罪人受的诸般酷刑。

  推广开,生命的“老”、“死”,也是病,都是人生大病。

  

  周伯通在桃花岛上跟郭靖说《九阴真经》的故事,说到一种瘟疫。这种瘟疫“人人都会染上,不论你逃到天涯海角,都避不了”,那就是死亡。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衰老和死亡面前,也只能企求于缥缈的神仙。

  人没有不贪的。《射雕英雄传》就是由江湖中人贪一本武功秘籍〈九阴真经〉〉展开的。其它或有形的财、色、名、食、睡,或无形的虚荣心等,即使是天真者如周伯通,也有“武痴”。武侠小说总是“快意恩仇”,善恶分明,最终的结果都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得好报的,如杨康,如欧阳克等,归根到底,逃不过一个“贪”字。

  

  嗔。

  贪吝不厌的人,永不满足,不满足就会怨恨,就会相互倾轧、相互谋害。金庸的江湖世界, 为了一本武功秘笈,为了宝藏,为了美女,互相打斗。甚至于,各自为派,你是邪魔歪道,我是光明正派(自赞毁他),看不出是非,分不清正邪,只因有人我、他们我们的分别,双方之间誓不两立,你杀我,我杀你,血雨腥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要以为只是发生在武侠世界,其实是现实社会略显夸张的反映。有时候,无缘无故,我们也会有嗔的表现。如,在外面一幅笑脸,回到家中,跟老爸老妈却板着脸,父母说句不小心的话,就大声斥责,好象父母欠他八辈子的!自己最亲的,更容易让他们受伤害。自己过后也很后悔,就是改不了,这就是嗔的习气,太难根除了。所以,“嗔是修行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它障碍发菩提心,发大悲心”。

  贪、嗔、痴、慢、疑,其根源是“我执”。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蔽,有了人、我的分别,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我所、我能、我要等等。于是,不断索取,是为贪。贪欲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从而产生嗔;由于贪嗔,于是又无法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射雕英雄传》中,主角郭靖跑离蒙古大军,却死了母亲,于是对人生,对是非善恶 ,产生了深深地迷惑。他为了报仇,练习武功。但仇是报了,却也间接害死了许多无辜百姓。他拥有一身武功,忠厚守信,却害了自己最爱的人不知所终,最爱自己的人苦恼终生,自己最亲的母亲离开人世,学武有什么用?每个人都有父母子女,为什么要相互杀害?等等烦恼迷惑,困扰得他不得一刻安宁。

  佛教讲“苦、集、灭、道”,讲“诸受是苦”,“苦”的根源就是贪、嗔、痴这三个根本烦恼而来的。

  除了贪嗔痴,还有慢疑。主要说跟这个帖子有联系的,是“”。慢是我慢,“我”的观念太强,太在乎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傲慢。药师经说的是“增上慢” 。

  “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

  就好象就是为黄药师量身定作的!

  

什么叫增上慢?增上慢是人本来只有慢心,因某种原因又把慢心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譬如学问好、多闻的人,最容易产生增上慢。岂止学问,一切人在任何方面有些成就,更高更上的慢心必然随之增加。像聪明人本来就自以为了不起,聪明人若再加上学识、经验,如果走上坏路子,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足以济其奸’,不学还好,有了学问更助长其作恶。
(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

  黄药师很聪明,本事很大,学什么成什么,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最后只落得象个孤魂野鬼一样。有一位绝顶聪明的神仙美眷,却为他默写《九阴真经》,心智耗竭而亡。也许,从此就埋下了黄药师愤世嫉俗、独立特行、不容于世的根子。徒弟们对他是崇拜的,谈恋爱却不敢告诉他;真经被偷,却要迁怒其他弟子;不是自己杀的谭处端、江南五怪,却不屑辩解,无端结下梁子;不是他没有热血,“我平生最敬的是忠臣孝子”,“忠孝乃大节所在,并非礼法!”。但是,蒙古大军南下,黄药师只能是吹吹笛,杀几个蒙古军官小打小闹。而才智比他差得不止一截的女婿郭靖,却能招聚群豪,共守襄阳数十载,成就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大侠。为什么?黄药师本事大,脾气更大,“贡高我慢”,容不了人,自己的爱女、徒弟都不能交心,何况其他人。我们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了。

  话说回来,虽说习性大半天生,但如果黄蓉的母亲不死,婚姻家庭幸福的话,黄药师不致于那么极端。

  总之,“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所说的贪嗔痴慢疑等等现象,正如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人性中的弱点。而又正如佛号“药师琉璃光”,“药师”就是为自己为他人医治贪嗔痴慢疑等毛病的,让自己的和所有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如“琉璃”一般,内外透明,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渣滓,“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暇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最终在我们这个世界造就一个清净的琉璃光世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