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毛泽东: 为身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预做了准备? -- 晓兵

共:💬233 🌺959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毛泽东打仗(3): “兵者,诡道也”

1. "诡道"给敌人造成错觉,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在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中还多次提及孙子的“示形”及“兵不厌诈”等军

事原则,要求各级指挥员善于以各种手段隐蔽自己的企图,迷惑引诱敌人,

给敌人造成错觉,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和歼灭敌人。毛泽东把

《孙子兵法·计篇》的“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和“故善动者,形之,敌必从之”等思想,通俗

地概括成为“声东击西”的原则。强洞要善于人为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以为我

用。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来迷惑敌人,以突然袭击的手段,打击敌人,

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重要方法。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中

的定陶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囱战役及陕北三战之捷,抗美援朝中的第一、

二次战役等等,无一不贯彻这一原则。

2.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在《谋攻篇》中,孙子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

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大意是,有十倍于敌人的

绝对优势兵力,就要四面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就要进

攻敌人;有多于敌人一倍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以便在局部上造成兵

力的优势;同敌人兵力相等,就要善于设法战胜敌人;比敌人兵力少,就要

善于摆脱敌人;各方面条件均不如敌人,就要设法避免与敌交战。毛泽东吸

收了孙子这一思想,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

原则。他说: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

六倍于敌之乓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还强调,集中优

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部署上,而且必须

应用于战术的部署上。他还十分重视运动战,在运动中避开敌军之优势兵力

的打击,在运动中集中我军的兵力,寻找分散或弱小之敌,一举歼灭之。

《孙子兵法》与毛泽东的军事原则一样,掌握的关键在于岳飞所去:“运

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失去了灵活运用这个灵魂,《孙子兵法》也好,

毛泽东军事原则也好,均一并化为教条——实际上等于亵渎了它们

3. 战争就是打概率, “知彼知己”, 提高胜算

克劳塞维茨, 战争就是打概率.

在延安, 毛请人一边翻译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一边讲, 一边讨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用了概率概念, “盖然性”.

知彼知己:不要看轻这句话

(读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

[原文]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

战必殆。

——摘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

他们都是不能解决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

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

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

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摘自毛泽东1936 年12 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见《毛泽东选集》第2 版,第1 卷,第182 页)

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罩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

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

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我们

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

“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

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

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

争行动的不确实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

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则可能的。

——摘自毛泽东1938 年5 月《论持久战》(见《毛泽东选集》

第2 版,第2 卷,第490 页)

具体说来,军事指挥员怎样才能做到“知彼知己”,从而掌握战争的主

动权呢?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对孙子的这句话作

了充分的发挥。他说,要成为“百战不殆”、智勇双全的优秀军事家就要熟

悉敌我双方的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

的行动。“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

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子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系

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

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

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关系,因而构成判断,

定下决心,作出计划”,然后实施计划。毛泽东还进一步发挥说,在实施计

划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修改计划,“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

到战局终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

中的东西是否符合子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

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

定的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经毛泽东的阐发,孙子的“知

已知彼”思想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论,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军事认

识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