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中国航空工业那些事(一) -- 老老狐狸

共:💬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中国航空工业那些事(一)

这几年,将中国航空与航天比较的网上讨论非常多,这是超大上PUPU的文章,狐狸觉得挺不错的,目前只有(一)

cd是个不错的军事论坛(转了人家的文章,自然得帮他打打广告! :) )

链接出处

航空工业那些事(一)

pupu

在谈到中国航空工业之前,我们首要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文明的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是一个在1949年建立的年轻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化国家,是一个不具备自行生产重型军事装备和民用产品的农业国。日本,这个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他之所以敢于入侵中国,其信心就是建立在现代工业化国对落后的农业化国家这一基础上。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之后就把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当然,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传统。从前苏联斯大林时代的工业化运动,到我国建国初期在苏联156工程的帮助下建立系统的重工业体系,也都是遵循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主导思想,即大力发展重工业。

航空工业,作为重工业也是国防工业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被列为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自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率团访苏期间签署的《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规定莫斯科以年利1%的优惠条件向北京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向中国提供首批50个大型工程项目。到1954年10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访华期间签署的《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建15项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的141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由苏联援建的150个重点项目中,航空工业占11个(一说12个),包括六大厂,其中包括我们现在知道的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及哈飞、南飞等主机厂,之后还增加了飞机附件厂、发动机附件厂、轮毂厂、仪表厂和电器厂等,都是在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

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我们的沈阳飞机制造厂在1956年开始组装生产米格-17歼击机,并在两年之内实现了国产化。同一时期,在南昌,我们也开始了雅克-18教练机的批量生产工作。第一从工厂的建设直到批生产,苏联方面全面的、完整的援助,使我们能够很快地从选址建厂开始,一直到飞机批生产,顺利装备部队,既完成了航空工业的迅速建设,又保证了国防建设的急需。在中苏分裂之后,我们在航空领域和西方国家也有不少合作项目,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和苏联援助项目的完整性相比拟。我们的航空工业是1951年从修理开始起家的,到了1958年,在短短的六七年的时间里,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完全掌握了雅克-18教练机和米格-17歼击机的制造技术。问题是,中国的航空工业在紧迫的军事需求压力下,在组建之初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先通过基础科研、技术积累和教育的阶段,而是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直接开始发展航空制造业。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方式,使中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套适合国防需要的航空工业体系。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中国航空工业和基础工业缺乏必要的科研和工业基础的支持,这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中国航空工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把米格-17的生产专利交付给我们时,很多研究工作如气动力问题、强度问题、操纵问题都已经由人家苏联的米格设计局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已经克服了。苏联航空工业部在这一背景下,把型号制造过程中所需的从设计图纸、工艺图纸、工艺规程到工艺装备的图纸等一整套都给了我们,还提供了型号所需的工艺设备,协调互换等问题也是人家帮我们解决的。我们的工厂实际上只是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工艺规程制造了工艺装备来生产。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才比较顺利地接受了这种飞机,很顺利地完成了仿制任务。但是,就好象前面提到的,我们在1949年以前就没有什么象样的航空工业,更没有多少实际参与过型号发展的技术人才,在我们用了3年时间就顺利完成了米格-17的仿制工作,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国家后。这样过于顺利的发展,使我们的一些领导人和部分科技人员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搞一款新型号的飞机似乎很容易。同时,由于很顺利地完成了在当时属于最先进的米格-17的生产任务,也使我们产生了一种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是世界上很先进的错觉。

时至今日,通过歼-8系列飞机、飞豹歼击轰炸和歼-10系列飞机的研制发展,我们已经懂得,搞一种现代化飞机,从预研开始到科研、设计、要经过各种各样的试验;在搞出原型机之后还要反复试飞、修改;走上批量生产以后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在那一时期,我们的很多同志对于这些事情认识不足,体会不深。当初601所在歼-8研制之初,提出要8年时间来研制这一型号。平心而论,以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水平来看,这都属于过于乐观的态度。而即便如此,某位领导还当场提出:“要8年的话劳资小日本都打完了!”

这种不负责任,缺乏科学依据,以一五计划期间仿制米格-17时所做的最后一部分简单工作来概括飞机研制的全过程,以为制造飞机就是那么一回事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自行设计飞机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以至于后来我们要搞试验设备、要集中人力、要经费时,也很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支持,影响了型号的发展进程。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方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现代化飞机的全过程,从收集资料到预研,一直到飞机出来,都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只是有一个计划,规定了几年里面自己搞一个设计、搞一个风洞、要集中一些人力等,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缺乏认识,这自然就影响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同时,在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下,我们在刚刚完成米格-17的仿制,尚未完全掌握米格-19飞机的情况下,就提出研制大型飞机、高超音速歼击机甚至原子能飞机,要知道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那一款原子能飞机投入使用。这是因为,当时从一些领导人到下面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满不在乎地认为,搞一个新型号在技术上并不太难。只要依靠发动群众力量,即使是现代化的喷气式歼击机或轰炸机都可以很容易地搞出来。而实际上,中国航空工业的科研和制造方面基础薄弱,试验设施和方法落后,大型试验设备缺乏。和西方国家航空企业相比,国内生产单位在电子、材料、工艺、大型加工设备方面差距极大。

此外,国家领导人对于航空工业的一些不正确看法,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进入上世纪50年代,随着冷战的爆发,以及原子武器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了“要导弹不要飞机”的观点,在前苏联掀起了一股“空军无用论”和“制空权无用论”的观点,此种观点直接影响到苏联航空工业和航空技术的发展和速度。无独有偶,在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一位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提出,未来战争将主要是由导弹替代飞机去执行作战任务,无论是用于防空的歼击机或者是进攻性的轰炸机都没有继续发展的需要。建议中央应该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导弹的研制和生产中,而不是飞机。当时,这一观点受到了国家科委主任兼国防科委主任的聂荣臻元帅的支持,总参装备部部长万毅也赞同“有了导弹就可以不要飞机”的意见,甚至连周恩来总理也接受了这种观点。虽然空军司令刘亚楼坚持认为,导弹和飞机都是尖端武器,它们之间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但是,由于几个主要的领导持相反的意见,因此在制定新的国防科技发展规划时,确定了“生产以常规为主,科研以尖端为主”的方针。

这里,将航空工业,也就是飞机归纳为常规武器,而将导弹划入尖端武器的行列。这不但与按照国际惯例的一般传统理念大相径庭,甚至与“要导弹不要飞机”的苏联相比都显得更为激进。但是这两个“为主”却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其结果自然是将飞机的科研摆到了次要的地位,再加上我们航空工业本来底子就比较薄弱,这样一来就更加制约了航空事业的发展。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航天要比中国航空争气,但是请大家想一想,你本来就把人家航空当作是常规武器来看待,而且确定是让人家以“生产”为主。而人家航空工业也的确把什么米格-19、米格-21给你仿制生产出来了啊。而你又不给人家足够的资金和条件去搞科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