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望海---Farewell -- 路人

共:💬32 🌺1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望海---给我一个支点(ST)

万事开头难,正如前文所述,刚到加拿大的前两个月,四处碰壁、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有点象晨枫笔下的那类“最尴尬的人”。不过我依然坚信“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和现在的生活比,那段日子对体力的挑战极大。白天去Staples做Computer Associate,卖电脑也修电脑,入夜,开车去南边的酒吧调酒,收工回家后还要看一些专业书籍来充电。其实今天之所以写这些也是为了激励自己继续向前冲,把握机遇,更上一层楼。

尽管幸运的找到了第一个支点,但这个机会却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记得S公司第一次面试是由销售经理M出面,第二次是总经理J,最后一次才是工程部经理R,三个月的试用期还未结束,R找我面谈,主动提出涨工资的事情,自己当然表示感谢,至于涨的幅度由管理层定,我不想在钱的事情上表现的咄咄逼人,给一个表演的平台已经足矣。此外,从这次谈话才了解到当初是R竭力推荐,我才得以“上位”,M和J认为我前两次面试的表现平平。当然,自己也从内心里由衷的感谢R,他的年纪和我父亲相当,是老板从BC返聘来的原Mycom(前川)Canada的VP,在压缩机领域的牛人。作为印度裔新家坡移民,R经历了整个行业70s-80s的兴衰,也对移民所遭受的各种歧视深有体会。很自然的,我们成了忘年交,即便是离开了S公司,仍然保持着每月一到两次工作午餐的习惯。

回顾在S的这段日子,坦率的说我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为日后拓展气体加工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出身化工的我对机械加工毫无经验,而S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提供天然气压缩机成套设备,我从第一个EnCana项目做起,到Shell、CNRL,逐渐从一个生搬硬套的门外汉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些知识将会受益终身。今天看到Carman和晨枫有关中国技术产业落后根源的讨论,深有感触。在我加入S公司之前,她拥有的工程师几乎都是机械专业出身,没有一个有工艺背景,可是那些老工程师对于介质物性、压力、温度、露点和粘度计算了如指掌,对于氨制冷、丙烷制冷的流程模拟比我这个搞工艺的还熟。我只能说国内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所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其次,还有工程技术软件包这一块,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工业产品,比如压缩机(往复式/转子)、换热器、燃气引擎等高端产品都已经完全实现了软件模拟,从工程技术上来说,这不再是建立在简单方程式上的某种“计算器”,而是实实在在的模拟器,所有数据都从试验台上复核过,这意味着研发初期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当然收获也是巨大的,有了这些实证数据,我可以模拟不同的运行环境,并且给予客户+/-5%的performance guarantee。而Hysys之类的流程模拟软件更是把每个单元操作连贯成一个整体,为管道阻力降,露点控制等工程计算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平台,工程师们如虎添翼。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你做的好好的,待遇似乎也不错,那为何还要跳槽?迄今为止,我在加拿大正式跳的两次槽都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职业发展,不巧的是每次都发生在油气行业的相对低潮。07年10月,我加入了T公司的销售部。彼时,恰逢天然气行业的隆冬。天然气的单位价格从05、06年最高时的$16一路暴跌至$8.X,市场是无情的,当时S公司把车间里的工人裁了80%,而作为上市企业的T公司整整砍掉一个工厂几百号工人,据说当年第三季度的季报创下了近10来的最高利润率。虽然S短期内不会裁工程人员,R也明确说要保我,但自己还是决定要走,也蜿拒了老板的Counter Offer,当时我还有一位残疾的同事L,如果保我,很可能会牺牲他。而L刚经历了离婚的波折,80年代能源行业危机时也不幸被裁员,我走对他是有帮助的。老外也懂得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我两次跳槽的背景推荐人都有L。加入T的另两个原因也在于她的技术优势,我将有机会接触整个气体工厂,而不再仅仅是其中的制冷回路,还会做Amine、CO2液化等工艺流程;更重要的是作为销售工程师能参与到项目前期的feed study到commercial terms and conditions,这对我是个挑战。河里有网友批评我的英语憋脚,没错,我的确是半路出家,时常露出马脚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