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德国记者眼中的日本军国主义回归 -- 小兵

共:💬167 🌺8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很多人”啊

很多人如何如何啊,不足为辩。在下确实在德国生活多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上自政界高层下到贩夫走卒,当然知道“很多人”特别是老一辈,不仅家庭妇女,也包括知识分子,现在对纳粹时代的美好仍抱怀念之情。人之常情。而且,纳粹的基础,如我在其他回复里说过的,颇有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或仍未超过的值得美化的东西,比如社会保险和福利体制,比如零失业率,这些东西很多已经是今天福利国家的组成,与同时代的新政也有颇多相通之处,也容易被新纳粹津津乐道的。但是,如我答复中所说,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政治基础,即基本法的公民权利原则和政党内部民主原则,二是经过战后3、40年社会进步力量的渐进努力,您所说的“很多人”再多也不代表社会的大多数,普通人的脱罪心理也更代表50年代的主流社会意识。50年代末开始的学生运动,正是从对这一主流意识的不满开始的,要求彻底清算旧纳粹,逐渐壮大发展为6、70年代的社会运动最终改造了德国的社会意识。

因此,如果说从社会意识的建构角度来说,德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主流意识已经清算、埋葬了纳粹主义的基础,是很恰如其分的。对纳粹的否定已经是德国社会的政治正确性原则之一,一般人即使私下有牢骚,并不敢轻易公开发表同情纳粹的言论,私下朋友圈子里这个问题也很慎重。当然了,如果您接触的都是这些“很多人”,那么丰富的亲身体会倒很容易遮蔽您对社会主体和变化的认识的。

即使在日本,尽管仍然存在种种常见的极右、美化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罪行的现象,日本政界和社会对战犯的清算远不如德国,但是,社会主流和其政治结构(以麦克阿瑟宪法和解散财阀为起点)也大体上(当然不好说彻底)告别了军国主义。即使今后与邻国发生战争,也是新冷战或新地缘政治的一部分,如战后日本对朝鲜战争的介入一样,是从属的,其主体性非常有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