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奥匈帝国军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系列 -- 蒂罗尔射手

共:💬252 🌺14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续9

射手到罗马尼亚出差,回来后又生了一场病,所以没有更新,希望谅解。

似乎大家觉得对各部队的介绍比较枯燥,射手干脆战役介绍和部队介绍穿插进行,希望大家能够觉得有趣一点。

一战首战:林堡战役

截至1914年8月15日,奥匈帝国基本完成其总动员后,展开兵力共200万,按照战前的计划,作战按照R和B两个预案进行。

按照预案R,帝国将对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与黑山结盟)同时作战,帝国主力(A,B两个集团军群)将集中于加利西亚一线,以深远迂回切断俄属波兰,配合东线德军,击败俄国,对塞黑仅保持一个弱小的巴尔干集团军群呈压迫状态。

按照B预案,帝国仅仅对塞尔维亚作战,则使用巴尔干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以压倒性兵力优势攻击塞黑,A集团军群对俄保持防御态势。

7月28日,帝国迫不及待地按照B计划对塞黑展开两个集团军群,然而俄罗斯总动员的消息传来后,只好手忙脚乱地转为R计划,其总参谋部的低能和一厢情愿暴露无遗。

8月16日,帝国军按照半个R计划展开完成(第2集团军尚在从巴尔干向加利西亚运输的路上),以第1,第3,第4三个集团军,在A集团军群司令弗雷德里希大公的指挥下,依托后勤基地林堡,开始对俄属波兰的进攻。(事后证明,第2集团军的迟到是致命的,俄国人的动员速度这次是出乎奥匈意料的快,俄国人在俄属波兰集中了185万人,65万为了履行对法承诺扑向东普鲁士,120万扑向奥匈,而加上第2集团军的奥匈军才100万。)

奥匈的进攻计划如下:

北部的第1集团军在桑河和威塞尔河之间展开,与其右翼的第4集团军齐头并进,构成A集团军群,在狭窄而密集的正面上,向布列斯特-列托夫斯克方向前进,形成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的直线运动,切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基辅-华沙铁路,将整个俄属波兰切割下来。

科维斯将军的B集团军群指挥其下属的唯一到位的第3集团军(第2集团军尚未归建),部署于从林堡直到罗马尼亚的漫长边境线上,保持机动防御态势。

奥匈军的作战计划简单而实用,利用加利西亚的地理特点,试图迂回到俄军侧后,切断俄属波兰前线和俄国本土的联系,不失为优秀的计划,然而其忽略了实力对比,无视于俄国对动员速度的改进,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0日,奥匈军以10个骑兵师构成A集团军群37个步兵师的前卫,开始前进。空中侦察由德国的SL二型飞艇提供。

21日,奥俄两军爆发了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骑兵交战,俄军第10骑兵师(1个骠骑兵团,1个枪骑兵团,1个龙骑兵团,1个哥萨克骑兵团),冲击渥尔科兹克维克东部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第35步兵团的阵地(该团隶属第皇家和王家地方防卫军第43步兵师,第85步兵旅),奥匈军迅速调来帝国国防军第4骑兵师(辖第9,第15龙骑兵团和第1,第9枪骑兵团)反击,双方互相冲击,使用军刀砍杀,仿佛又回到了拿破仑战争时代,后来由于哥萨克骑兵团不适合正面骑兵交战,开始溃退,俄军被击败。

俄军此时已经组建了由尼古拉.伊万诺夫将军为司令的西南方面军,共集结53个步兵师,18个骑兵师,严阵以待。

俄军计划,以第4,第5两个集团军,沿克尔姆到卢布林一线,阻击奥匈军A集团军群。

以第3,第8两个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直冲林堡。

25日,从克拉考出发的奥匈第1集团军,推进到迪比卡,俄军放弃村镇后,利用装甲列车固守村镇东北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大桥,奥匈军两次突击失败,调来平射炮击毁俄军车头,夺取大桥。

奥匈军随即与俄第4集团军围绕边境重镇克拉斯尼克激战,俄军18个师被奥军37个师左右夹击,27日,奥匈军突入克拉斯尼克城区,俄军喀山第3步兵团固守城东居民区,奥匈军匈牙利第16步兵团(克罗地亚人)三次突击,经过惨烈的白刃格斗消灭俄军,俄军被中央突破,被迫后撤,奥匈军突入俄境内120公里。

奥匈军随即威胁到卢布林,开始炮击对俄国至关重要的基辅-华沙铁路。

奥匈第4集团军转向右侧,将普拉维将军的俄罗斯第5集团军逐过布格河,迫使其退入俄罗斯本土。然后调过头来,和俄军第3集团军对峙,准备配合奥匈第1集团军攻击卢布林。

至此,奥匈军两个集团军左右钳形包围卢布林,俄军两个军被重创,被俘7000人,但是,俄军尚有一个整集团军还未投入战场,奥匈军也尚未完成对卢布林的合围。

俄军西南方面军司令伊万诺夫决定使用生力军第8集团军(勃鲁希诺夫将军)和损失不大的第3集团军,不顾奥军对卢布林的围攻,利用奥匈军第2集团军尚未到位的机会,直接攻击奥匈军后方中枢林堡。

28日,俄军开始突击,这时,奥匈军第3集团军(博德曼将军)总共拥有12个师的兵力,分散在近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十分薄弱,俄军将奥匈军割裂,俄第3集团军向东南横扫,企图将8个奥军师压迫向罗马尼亚,俄第8集团军集中15个师急攻林堡,而守军仅有4个师。

奥匈第12军的罗马尼亚人首先崩溃,他们抛弃武器,像羊群一样逃向他们民族意义上的祖国:罗马尼亚。接着奥匈第3军的意大利人和第11军的乌克兰人也都开始放弃武器,望风溃逃。

博德曼严令第14军死守林堡,将最精锐的蒂罗尔皇家猎兵部队4个团编成一个精锐单位当成战场救火队单独使用,并且将边境各军管区的宪兵部队集中,和林堡的监察宪兵队合编,当作督战队使用。

俄军在围攻林堡的同时,后续部队如潮水般涌入加利西亚地区,

然而俄军却突然停止了推进,因为本来就在卢布林战役中受过损失的俄第3集团军此时因为突破奥军防线又蒙受了极大损失,不得不后退整编,这使奥军得以将损失巨大的第12,第3和第11军撤到普米热尔要塞。

31日,俄第3集团军补充兵力后,以15个师825门大炮的绝对优势兵力突入加利西亚,如入无人之境。

此时,奥匈第2集团军才由火车运到厝尔塔-里帕一线,奥匈参谋总部命令第2集团军迅速反攻,解林堡之围。

这是个非常愚蠢的决定,第2集团军刚刚抵达,极度疲劳,而俄军第3集团军刚刚修整过,而奥匈第3集团军已经崩溃,此时反攻等于用1个第2集团军进攻俄国第3和第8两个集团军。

俄军第8集团军司令勃鲁希诺夫将军表现出了名将之才,他留下5个师继续包围林堡,然后将10个师转向西南,和第3集团军一起迎击奥匈第2集团军。

加上增援部队,俄军以35个师1024门大炮迎击奥军第2集团军13个师700门大炮,结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奥军被击溃,被俘两万人,整个第17军几乎被砍成碎片。

9月1日,由于后路被切断,奥匈第1和第4集团军放弃包围卢布林,开始溃退,俄军第4和第5集团军尾随追击,此时奥匈军进行了一个比较漂亮的机动,绕过克拉兹维克,从林堡西北退入加利西亚。

3日,奥匈军精锐蒂罗尔皇家猎兵部队和死硬的宪兵部队突围,蒂罗尔皇家猎兵部队退向匈牙利,宪兵部队退到普米热尔要塞,其余林堡守军投降。

6日,输红了眼的奥匈参谋总长霍申道夫男爵命令四个残缺不全的集团军反攻。结果是灾难性的,尚有战斗力的第1和第4集团军之见的缺口被撕开,第15军被粉碎。

俄军从华沙调来了生力军第9集团军,形成5个集团军对3个集团军的绝对优势兵力。

9日,俄军第5集团军开始进攻,和奥匈第4集团军打成僵持,从西北向东南的弧形战线上,俄军全线进攻,奥匈第1,第2和第4集团军全线后退。

奥匈呼吁紧急德国紧急援助,一个德国军赶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却遭受了严重的伤亡。

俄军哥萨克骑兵深入战线后,破坏交通,后勤,袭击小队奥军,使奥军士气更加低落。

11日,奥匈军开始总崩溃,各部队转头狂逃,继林堡之后的新后勤基地维尔斯科卡被放弃,大军一直溃退到克拉考,普米热尔要塞连同40万败军被俄军包围。

溃退是灾难性的,整个编制的部队被俘获,大量斯洛伐克士兵投向俄军,更大的损失是军官,这对奥匈帝国来说是不可弥补的,因为和其他单一民族国家不同,它的军官团的忠诚度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新补充的军官短期内是无法达到的。

然而俄军也没能追击,因为俄军后勤压力已经大到不可承受的程度了,每门大炮只剩下25发炮弹了。

奥匈军被俘13万,死伤30万,最精锐的第14军被全歼,仅有损失惨重的蒂罗尔皇家猎兵逃脱,其他精锐山地部队和山地炮兵部队全部损失。整个加利西亚战线上,将近一半的部队不复存在。俄军深入奥匈境内150公里,威胁匈牙利平原,包围普米热尔要塞。德罗霍比兹油田落入俄军手中。

俄军死伤25万5千人,被俘两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