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水浒”和“江湖”--序 -- 问天

共:💬32 🌺9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水浒”和“江湖”--(3)

书接上回。话说龙清泉力举千斤鼎,冼东妹勇挫朝鲜女,中国队的金牌总数一下子达到6枚之多,在金牌榜上高踞第一。。。

打住打住,串词了,这是看奥运直播的解说,不是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水浒。言归正传,再来说说这江湖标准下的李逵。

要说这“江湖好汉”,他们走过三山五岳,会过三教九流,经过杀人放火,历过富贵穷通,看人自然也会有一套独特的标准。就梁山好汉们推崇人物的标准来看,他们首重的是一个“义”字。

这个“义”包括很多内容,其代表人物乃是宋江。宋江无拳无勇,少智寡谋,却能牢牢把握梁山第一把交椅,并且在反对意见强烈的情况下终能贯彻其招安路线,成千古“大哥”楷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这个“义”字上把握十分到位,完全符合江湖好汉对于“义”字的理解。他的成功不是一味用“阴谋论”“厚黑学”可以解释的。(顺便说一句,现在颇有些人一味推崇阴谋论,什么事情都是阴谋诡计的结果。殊不知即使如毛宗岗《三国演义》里评曹操,整个一奸诈狡猾的白脸奸臣,也还是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有智慧识人等优点及领袖气质,否则何以聚集起一班当时俊彦为之效命?毛泽东说要搞“阳谋”,确实高人一筹。)宋江的“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他“义”的一大根本因素。人们往往只看到前四个字,却忽略了后四个字的重要性。其实要是光说“仗义疏财”,柴进晁盖都未必比宋江差。宋江做得比他们成功的,恰恰在于后四个字。

宋江在书中初次亮相时,有一段介绍: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解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宋江好处:

  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  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这里请注意两点:一个是“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这一点说明了他对江湖朋友的态度:不是如柴进般单好枪棒而喜爱江湖朋友,还让他们以武力分高下,也不是一味花钱了事,而是的确显示诚心把对方当作朋友兄弟相待,而且并不要求“喜好枪棒”之类,而是“若高若低”,只要是江湖上来投奔他的,“无有不纳”。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就不细说了。另一个是“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解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这个就更难得了。因为这个范围甚至不限于江湖人物,而且更加不求回报(那些真正的弱者往往也很难回报,只能到处传名而已)。书中提到他给邻舍老人施舍棺木,照顾唐牛儿的生意,以及后来在刺配过程中还资助薛永等等事迹,都的确反映了宋江的这一特点。我们说的江湖人里,其实还是以如金翠莲父女这样的弱者居多。试想这样的社会底层人物,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能有这样的一个“及时雨”来解救,而且态度诚恳,考虑周到,会是如何地感恩戴德,又会如何在江湖上传颂他的大名。宋江的鼎鼎“义”名,正是这些传名从量变到质变的成功结果。后文里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众多江湖好汉,本来要抢要杀,一旦听到“宋江”的名字,就“纳头便拜”,马上尊为大哥,并听从他的指点先后上了梁山。这些好汉里,真正受过宋江恩惠的十中无一,但是他们无一不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从而首先在心中把宋江树作了“义”字的楷模。(宋江另一外号“呼保义”,虽确切含义不明,但是似乎也可以说明在江湖好汉心中,他足以当得起一个“义”字。)鲁达上梁山前就曾说过:“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义”字的另一层含义,自然就是兄弟之义。宋江在这一层上也做得甚好,处处“看觑众兄弟们”,显露出一派长兄风范。众好汉们整日间经历江湖风雨,纵使有几个银钱,几曾有人细心看顾,体贴照料?谁能够真正地欣赏他们的才华,谁又能体恤到他们内心需要的温暖和关怀?更有谁能够贴心周到地替他们考虑家室前程?一旦遇到这样一个细心周到而又可信可亲的兄长,自然而然地把他当作了亲人,而兄事之,而听命之了。(所谓“如今来往咸阳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唱遍阳春。”这虽然不见得完全适用于梁山兄弟,但是对于一般江湖落拓之人而言,绝对是极其真实入微的素描。)这一点上武松对宋江的感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这个“义”字,和“忠”、“孝”等传统美德又是紧密相连的。而宋江在“忠”字上先不去说,这个“孝”字也是有名的,谁不知“孝义宋三郎”?难怪乎一定程度上,宋江就是梁山好汉们心中道德的标杆,“义”字的楷模了。

说完“义”字,江湖好汉们看重的还有一个“勇”字,这里我指的是崇尚有本事的人,而且崇尚不避刀斧,“斩头沥血”的汉子。书中对于“好汉重好汉,惺惺识惺惺”有着众多描写,梁山武将的排名很大程度上也和各自的武力相关。江湖人对于“胆气粗豪”的崇尚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

除了“义”“勇”二字,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比如“好女色的不是好汉”,“恩怨分明”,等等(即使后世的绿林乃至今日的盗贼里,“淫贼”也是为人所不齿的角色)。但是这些都不如前两点基本。所以王英也可以侧身108将,秦明全家被梁山泊连累致死但仍然可以最终和解。

那么从“义”、“勇”这两大标准来看,李逵是完全符合一个“好汉”的标准的。他在兄弟情义上看得很重,而且他对宋江的“忠”,主要也是基于“义”字。他的武力和胆识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梁山好汉的眼里,他的粗卤和嗜杀,都不能算是多大的缺点(甚至会有一些“江湖人”以此为优点的)。可见,按照“江湖”的标准,至少是按照梁山好汉们所处的那个江湖的标准,李逵也是当得起“好汉”二字的。李逵和他的众多同道们,自由快活地生存在属于他们的“江湖”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