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教】我家的花草树木怎么了 -- 高野谪客

共:💬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花谢!

查了一下,对于白粉病的介绍是这样的:

(来源: http://www.hoodong.com/wiki/%E7%99%BD%E7%B2%89%E7%97%85)

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Erysiphacesae) 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故名。

  常见种类 白粉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为害双子叶植物尤为普遍。中国主要的白粉病有由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引起的禾谷类白粉病;由苍耳单丝壳(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瓜类、豆类、麻类等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由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引起的葡萄白粉病;由榛球针壳(Phyllactinia corylea)引起的桑、梨、柿、核桃、栗、荔枝、番木瓜等80多种树木的白粉病;由蔷薇单丝壳(Sphaerotheca pannosa)引起的蔷薇属花卉的白粉病等。

  病原菌 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有的种寄主范围很广,如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能为害157个属的357 种植物。有些白粉菌分为许多不同专化型,如禾白粉菌可分化为寄生于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的不同专化型。一般一种植物只发生一种白粉病,有时也可发生几种白粉病,如桑树可发生由榛球针壳引起的桑里白粉病和由桑钩丝壳(Uncinula mori)引起的桑表白粉病。

  侵染循环 白粉菌生长后期菌丝层间散生褐色至黑色颗粒状小点,为病菌的有性繁殖器官闭囊壳,随病株残体在地面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芽中越冬。越冬后闭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在寄主的表面以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养分和水分,并不断在寄主表面扩展;少数为内寄生或半内寄生。生长季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暖地区菌丝体可在寄主植物上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周年侵染为害。由于病程短,再侵染发生频繁,流行性特强。与多数真菌不同,白粉菌的分生孢子对湿度的适应范围很大,如禾白粉菌、蓼白粉菌等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零时也能萌发。这一特性使一些白粉病在干旱季仍可流行。而多数白粉病在植株密植、氮肥过多的土壤及阴湿的条件下发生较重。

  防治 一般措施有种植抗病品种、清除越冬菌源、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通风降湿等,也可以药剂控制发病中心。白粉菌对硫磺特别敏感,因此硫磺粉、石灰硫磺合剂等含硫农药是防治白粉病的有效药剂。

我最近确实浇水很勤,施肥也频繁,花儿又部分被树阴遮盖,比较阴凉潮湿。看来很有可能。待我去找一找石灰硫磺合剂试试。

多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