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魏延退兵疑问详析 -- 凌云雕龙

共:💬2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魏延退兵疑问详析

 

  一、「魏延追杀杨仪」与「杨仪追杀魏延」

 

  《魏略》的说法:孔明密令魏延持丧归国,而杨仪害怕被魏延所害,所以杨仪率众追杀魏延。

 

  正史的讲法:魏延原不知孔明崩殁,而杨仪欲引军南还时,魏延率军先至南谷而逆击杨仪,但因军散反被马岱追斩。

 

  野史称魏延欲走而杨仪追杀,正史反云杨仪欲走而魏延阻击,两者相反,这刚好为孰对孔明秘不发丧的关键。事实上若从魏延曾以献策子午谷奇谋而有勇志,常驻汉中屡有战功,应为魏延有战敌之心。若认为魏延欲走而杨仪杀害魏延,莫非认为杨仪想独战曹魏?又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又曾战胜曹魏雍州刺史郭淮,高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若与丞相长史杨仪比较,在将军与文吏之间,魏延与杨仪孰更有资格领军主战呢?

 

  因此裴松之认为《魏略》不足以胜过正史本传,应为杨仪秘不发丧,而魏延追击。 

  二、烧毁栈道疑问

 

  为何魏延先出发,又烧毁栈道,杨仪为何能追上呢?

 

  正史记载:「(魏延)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杨)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魏)延后。」

 

  「槎山通道」就是开山通路,因此魏延虽烧栈道,但是杨仪可以重建。

 

  如果魏延速度变慢,杨仪速度变快,二人不就赶上。为何魏延会被阻碍,没有留下数据可查,但是魏延也许边修路边走,是以速度变慢,而杨仪率领大军,人多好办事,当然修路速度变快。可引秦甬道的例子,为何为残缺的部分原因,就是被两旁的民家挖走甬道石块善加利用,人工建筑除了天灾的损伤,还有人为的破坏,没有理由相信魏延所走栈道为完美到丝毫无缺,现在的公路、桥梁都有偷窃破坏的现象,武断魏延面对完好的道路,好比相信路不拾遗是人的天性。

 

  栈道就是用木建造的道路,新建困难而修补容易,因已有前人凿壁架木在先,后人只要抽换枕木即可。所以后出发的杨仪仍能追及先出发的魏延。

 

  又「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但是司马懿都能率领大军通过赤崖以北,追到赤崖,可见魏军亦有能力修补栈道,通过赤崖以北。

 

  烧栈道此事,诸多文献记载,包括正史、野史、书信及奏章等,唯一不采只有野史《魏略》。

 

  三、撤兵会议

 

  (一)先说魏延:

 

  《魏略》说法与正史相反,正史说魏延没有参加孔明临终撤兵会议,相府干部「全部参加」开会;

 

  但《魏略》却云只有魏延一人参加孔临终撤兵决定,相府干部「全不参加」开会。

 

  因此正史是相府干部杨仪等人率军(孔明大军)撤退,《魏略》为魏略率军(可能含有孔明大军吧?)撤退。很简单的标准,孔明临终究竟吩咐相府干部撤走孔明大军,还是使唤将军(魏延)来撤走孔明大军?

 

  若照《魏略》的魏延指挥孔明大军,意思就是魏延当着相府干部的面,带走所有丞相军队。相府干部如杨仪等人再领随侍(或亲兵)追击。

 

  魏延若有这个本事,魏延大可以自称汉中王。

 

  (二)再说杨仪:

 

  如果按《魏略》的说法,魏延带走大军,然后杨仪最多仅带亲信追击。但是魏延除了汉中太守所属本队外,另外还有孔明大军等,若与杨仪比较,魏延兵多而杨仪兵少。

 

  若是采杨仪突袭魏延主营,然后结果杨仪打得魏延落荒而逃这不但解散魏延的军队,而且还要追杀魏延,杨仪恐怕可以改名叫杨过了。

 

  四、结论

 

  《魏略》作者为魏国人鱼豢所写,所以记魏事详于叙蜀、述吴,因此《魏略》记曹魏极富参考价值,但是记载外国蜀吴等,却常常出错。像《魏略》有刘禅小时候被人口贩子所出卖、还有刘禅的名字记错成「刘升之」(注:刘禅字公嗣)等,因此对于《魏略》以孔明屡次北伐后,居然会遗嘱魏延:「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特别要求魏延从此不要北伐曹魏,也难怪会令人怀疑其真实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