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学《中庸》心得 -- 唵啊吽

共:💬88 🌺16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中庸宏观道德是天人合一

中庸第一章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让我们引用一段儒家文化网的白话翻译【8】:“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 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 ”;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 了。”

这一章是《中庸》全篇的纲领,所以,我理解这章的“中和”就是“中庸”。

唵啊吽前边两节说到,中庸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并且谈了两种客观规律,其一是自然规律,是人的意志不可抗拒的,如万有引力定律,这里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可行』和『不可行』的问题;其二是社会规律,这个规律有价值取向,那就是人类社会怎样才能和谐发展,这里的安照客观规律办事更多的是『应该』和『不应该』的问题。前者是“天”的问题,后者是“人”的问题。中庸第一章最后一句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就是天人合一。“致中和”,就是人类行为达到中庸,达到中庸,就“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了。按照唵啊吽【物质循环的世界】系列文章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口与自然资源矛盾展开的结果。如果说中庸是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的话,那么符合道德的人类行为将使得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反过来说,可以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经济发展的人类社会行为,就是人类社会的中庸行为。这个天人合一,就把两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统一了起来。

读者会问了,第一章讨论为什么从最后一句开始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软件工程里说的“反向工程吧”。因为中庸的核心问题不好理解,我们就从结论倒推回理念,把外围一些可以用现代感受理解的东西先一点一点的讨论,慢慢接近中庸偏重的道德修养和信仰理念问题。或者,本来就不知道怎么讨论,干脆按照意识流,想到哪讨论到哪。下回将继续讨论中庸第一章。

【8】http://www.chinakongzi.com/2550/gb/book/view.asp?id=18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