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看津巴布韦土改(四续)-土地问题的解决路径 -- wage

共:💬146 🌺49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日本的农地改革

“同盟国认为,地主是日本旧统制体制的重要部分;(注13)旧地主与佃农间形成的生产关系,使农民生活贫困,是驱使日本对外侵略的重要原因。对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主动措施。1945年11月22日,内阁通过了《农地调整法修改法案》,开始第一次农地改革。此次改革对地主相当宽容,允许地主保留5公顷私有土地;原则上禁止没收地主土地。日本主动改革的原因,最大的是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必须采取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否则将会引起革命。“濒于危机的资本主义为了维持旧体制,不得不忍痛割掉地主这条蜥蜴尾巴。”但是,由战时选举产生的议会——其中有大量地主利益的代言人——连这样稳健的改革方案也难以通过。直到12月9日,GHQ公布《解放农民指令》,在外部压力下,议会才在删除重要内容后通过了法案。这证明,即使反分利集团的必要性极明显、时间极紧迫时,分利集团仍可能冥顽不灵。如果没有占领军作后盾,日本政府是不太会有勇气进行改革的,即使勉强进行也难以彻底。GHQ认为第一次农地改革“很不彻底,很不象话”,命令日本政府制定彻底的改革方案。日本政府迟迟不决,最后还是由同盟国制定了以英国计划为基础的方案,才进行了第二次农地改革。此次改革远较上次彻底:地主私有土地限制为1公顷;多余部分强制收买,并卖给原佃农。第二次农地改革使80%的佃耕地变为自耕地,由于改革涉及的人口中佃农占80%,可见改革的平均主义色彩是明显的。改革中地主采取了许多钻法律空子的抵抗行为,“违法行为几乎每村都有”。但是大体上改革进行得极为迅速而彻底。由于向地主支付的地价是固定的,所以在高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旧地主集团从此没落。地主制的消灭,使农民运动至少在一个时期内无从发生,保守的农村得以安定。更重要的是,在自耕农体制下,农民对农业的投资猛增,促成了1950年后粮食增产和农业技术革新。”

——是偶的大学毕业论文里面的内容,凑合看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