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共:💬1701 🌺436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不是因为拉丁文字的字母太简单而导致这种情况

如果单从文字方面来讲,中国古代由甲骨、金文演化而来的汉子,是一种“复杂”的构成方法,学习的成本较高,但是一但掌握到窍门,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而当时的古代知识分子的“十年寒窗”基本上都是跟文字打交道。在一个合理的面积范围内“简单而多”的堆砌“图形”成为了一种在有限载体下(比如书简)扩展信息量的方式.因为“图形文字”的复杂化,逐渐形成了由简单的图形堆砌更复杂图形的一种习惯。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生活文化,而这种生活文化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成为了与人密不可分的体系,除非有一种革命性根本性的“先进技术”来替代这种长久形成的习惯,不然这种生活习惯会一直持续下去。在几个特殊时期,满、蒙语就算能替代字符本身,但是字符长期所形成的文化是短时间替代不了的。

说白了,就是用惯了windows的人,不会轻易的去改变习惯,就算现在的linux,也是在往windows用户的一些习惯上改进。

中国文字是一幅图,而拉丁字母则是一条线。

一副图案的修改难度要远大于一条线的修改难度。

如果把拉丁字母想象成不同幅度的波形,那么改变字母文化本身,就像形成方言那么简单。

而想改变一种图腾,则需要将整个部族彻底灭绝。

而中国历年来任何一次社会、政治的轮替、变革,都无法从整体上去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所以沿用“老方法”对整个社会生活来说,是最低的成本。

而每一次欧洲的分裂,就会使这些波型文字,形成自我独特的方言。无法再追溯到源头。。没有了文化的源头的认同,也就没有了文化的认同。

随着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信息传递必然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古代流传下来的“看图说话”的习惯是最省事的信息传递方式,而古代经济的局限性,又刚好只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帝王)服务。所以古代的祭司们可以顺利的专职成王臣。他们只要延续古代的“看图说话”就可以很好的为帝王服务

也许是古代欧洲人中确实有很聪明的人,他们创造了字母这一形式,但是,很遗憾的是,每一个标准字母只是一种书写图案,并没有注入一些神圣性的“图腾”信息,字母本身没有文化含义,所以只是一些如同基本几何图形一样的组合,可以方便任何君主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信息传递工具。

就像现在的0.1的机器语言,可以基于此上创造n多毫不兼容的高级编程语言.似乎本身也延续了欧洲的传统

以上文字说的有点乱,随想随写。。。不过自己写完了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就在于

拉丁字母文字本身不具备图腾的作用,也就是说解释世界管的主要手段--词汇的生成不是基于文化面而基于实用面,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一套简单的工具(26个可以区分的图形)来形成自己的信息解释器

汉子的就算最基础的单字,也具备文化符号——图腾的演变,而在此基础上是利用原有的文化认同来解释新生事务。

一个不恰当的例子

欧洲人看见一个陌生事务——一个陌生的人来了,可以给他取一个代号ABCDE

中国人看见一个陌生事务——一个陌生的人来了,基本上是先给他定义一个人,然后在到人上面添加修饰,最后成为一个“某某人”

类似这样的例子越多,那么看似简单的字母所引起的信息传递效率就大不一样

前者的信息失真几率高——没见过的人不知道其大概印象(如果不取一个叫某某man的名字),后者失真几率低——(就算没见过的人,都知道这个“某某人”是个人,大体上会有个印象)

大体是这个意思吧,晚上喝了点酒,大脑混乱,先胡乱涂一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