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建立在新闻发布会内容翔尽真实的基础上,瓮安事件流程推测 -- 故园湾里

共:💬322 🌺30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怀疑故我在”挺像现在某些人的性格的。

建议陈郢客看一看美国经典话剧编剧约翰·P·尚利的《怀疑》。你不会后悔的。这是我近年看到的最好的话剧,05年在中国儿童剧院演过。真是太深刻了。要想说服一个有固定看法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真是对笛卡尔的反讽。

几个月前我曾引用过。再贴一遍吧。

我看过一个美国的话剧,叫《怀疑》。所以为人类的互不信任而害怕。

话剧讲一个宗教学校的女教长(嬷嬷)怀疑一位男教师(也是教士,天主教的)性侵害班上的一个男学生。开始是男教士自己辩护,然后呢,孩子也出来为老师说话。嬷嬷就是不相信,她认为孩子是在胁迫下不敢说。然后呢,嬷嬷叫孩子他妈(黑人),想着有妈了孩子就会揭发教士的“丑行”,从而来想法羞辱和赶走教士。可这黑妈问过后也认为这是误解,这里没有性侵害存在。嬷嬷不信,她威胁校长说,你保护孩子,调走这个教士。校长调查以后说,这里真的不存在性侵害,你如果再胡闹,我就调走你。嬷嬷TM的牛啊。说,我TM的英雄了,真理了,人类良心的象征了!这么着吧我!你随便开除我。我就上告主教,主教不行大主教,大主教不行,教皇。不行我就退党(错了,退教吧)。退了我继续告!我非把这教士告倒不行。

关键之处在于,她深情地面向观众说:我是真诚的啊。不管发生什么,就是我亲眼看见他们不在一起,我也不相信。我是真诚的啊,我不能欺骗自己。我就是怀疑啊,我怀疑,我怀疑,我怀疑……

Y最后真把校长吓死,男教士最终失去了在本郊区的教职。如果这个教士真是个混蛋的话,这个故事就是个好莱坞的翻板。(好像大嘴茱莉亚·罗伯茨一个电影演过这种英雄角色。)可是真相确实是人家真没对孩子下手啊。可是你永远不可能让嬷嬷不怀疑。http://www.cchere.net/thread/1540814

这就是信任的宿命。也是人性的宿命,怀疑的宿命。

《怀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64年,纽约一个天主教教会学校。老修女阿洛西斯·博维亚怀疑神父布兰登·弗林对一个黑人学生唐纳进行了性侵犯,于是,她勇敢地站了出来,不顾一切地开展一系列维护教堂圣洁的行动,但她掌握的全部证据主要是詹姆斯修女含糊不清的观察和她自己内心的感觉。布兰登神父是个极有魅力并深受学生喜爱的宗教和体育课教师,难道他真的有娈童癖?还是他无辜地成了阿洛西斯·博维亚修女的迫害和追捕的牺牲品?……

  《怀疑》的编剧约翰·P·尚利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他于1950年10月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都在教会学校度过。在纽约大学教育戏剧专业获得学位后,他写了许多戏剧影视作品。除了《怀疑》在2005年连获普里策、托尼和纽约剧评三项戏剧大奖外,他还获过奥斯卡最佳电影编剧奖等奖项。 他的戏剧作品为:《丹尼和深蓝的海》、《下流故事》《四只狗和一根骨头》、《变态的性》、《水手之歌》、《被囚禁的野蛮人》和《我钱财何处?》 等。 电视剧:《离开巴格达的生活》。电影:《刚果》、《活着》《五个角落》《乔与火山》(编剧、导演)、和《自作多情》等。其中《月色撩人》获1987年奥斯卡电影最佳编剧奖和美国作家协会奖,《五个角落》获巴塞罗那电影节最佳电影编剧奖。 约翰·P·尚利认为,“怀疑比信念需要更多的勇气,更多的精力;因为信仰是一个歇脚处而怀疑则是个无限 — 它是一个激情的运行。你可能从我的剧中读到的是世事不定。而也许你要的是确信。别在乎这种感情。我们必须学会在一个充满不定性的世界中生活。结论并不存在。这就是我们时代强音之下的无言与沉默。”

  《怀疑》导演汪遵熹,主演徐雷、李野萍、刘小锋、刘丹、万茜。徐雷和李野萍是观众们十分熟悉的实力派女演员,她们两位彼此性格、气质迥异,却同时成为“阿洛西斯·博维亚”的扮演者。刘小锋、刘丹、万茜也是近年十分活跃的优秀青年演员,其中,刘小锋与万茜属于剧院外借演员,这也是今后剧院改革的一个趋势。

  汪遵熹说道:“这是一部关于怀疑和信仰的优秀戏剧,今年在美国上演并获得了普利策奖、托尼奖,国家话剧院演员在同年就将该剧搬上中国舞台是十分有意义的。希望中国的观众能喜欢并从中获得某种启示。”

外链出处

有趣的是,大家看过以后对主题的理解竟然与编剧不一样,因为话剧根本没有讲“世事不定”,讲的是坚定的“怀疑”。顺便说一下,演出非常成功,只是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真的是不能演黑人的,太糟糕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