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堆子怀旧篇 童年点滴事 (原创) -- 白堆子

共:💬1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堆子怀旧篇 童年点滴事 (原创)

若干年前, 我降生在一个偏僻的陆军医院里面. 我父亲时任我军某野战师后勤助理, 营级干部, 四个兜. 那个年月, 军人是个受人羡慕的职业. 我舅舅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 关入牛棚. 据说父亲前往探视, 红卫兵小将喝问道: “什么人?” 父亲凛然曰: “ 军代表!” 小将们个个偃旗息鼓, 不敢造次. 足见军人在群众中威信何其之高.

我父母都是文革中投笔从戎的学生兵, 我从小随父亲, 童年大多是在军营里度过的. 父亲所在的部队地处郊区, 离城正好十三公里, 故得地名 “十三公里”, 冬天贼冷; 母亲离开军队较早, 但一直带着我哥住在条件较好的军区大院里, 似乎是只有周末全家方得以一聚, 这也是为什么我和我哥直到七八岁才萌生手足之情的原因. 儿时记忆中军区机关的官兵总是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 相比之下, 基层部队的作风要严格得多. 天一亮出操, 刮风下雨, 雷打不动. 往往是我大梦初醒, 广大指战员已经晨练归来, 父亲还抽空打来了早餐的稀饭馒头, 恩威并施把我从热被窝中拖将出来.

我不知道其他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 小时候都有什么样的玩具. 反正我的很简单, 告诉您我那阵儿玩变形金刚您也不会信: 父亲从枪套里摸出几颗子弹, 厉声地嘱咐我别往火坑里扔, 就不闻不问了. 我乐疯了, 屁颠屁颠的跑到别的家属小孩面前去显摆, 结果引来一片嗤声. 其中一个家伙竟然掏出了一枚高射机枪子弹, 有手掌那么长, 我也就没敢吱声了. 师部旁边停放了几部坦克, 平常都盖着罩子. 几个大点儿的孩子也得费半天劲儿才能爬上去, 然后站在上面, 模仿电影里挥舞红旗, 吹冲锋号的镜头, 陶醉在胜利的无限憧憬之中. 我个头小, 无论如何苦苦哀求, 别人也不带我玩儿, 只好在下面忍气吞声, 投之以忌妒的目光.

父亲白天上班不在家的时候, 我总是趁机翻出他抽屉里的帽徽领章, 自己披挂整齐, 站在镜子前摆出各种造型, 左右欣赏; 或者在地图上信手涂鸦, 口中还念念有词, 估计那会儿台湾已经在我的臆想中给我解放了好几回. 许多年之后, 当我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主人公与我当年何曾相似的那一幕时, 感慨万千, 原来天下乌鸦真的是一般黑.

有一天, 好像不是周末, 父亲突然带着我赶回城里的家中. 随即关上房门和我母亲窃窃私语. 半晌出来的时候, 母亲眼圈发红. 吩咐我们哥俩儿整理着装, 全家上街照相. 我从小就有闹别扭的嗜好, 合影方面尤其不配合. 最怕一堆人站在一块, 咧着个嘴, 一起喊 “茄子!”, 要多傻有多傻. 听说又要照相, 死活不肯去. 母亲急了, 啪地给我一记耳光. 我吓呆了, 谁厉害听谁的, 乖乖地和家里人一起去了照相馆, 不过却留下了一张苦大仇深的历史镜头. 后来母亲告诉我们, 父亲要上前线了.

父亲的整编师集体换防到了南疆, 偌大的营房一下子人去楼空. 不久我们娘仨儿也搬出了军区大院, 住进了母亲单位的宿舍. 母亲人很温柔善良, 虽然当过兵, 可连杀鸡也不敢. 不像现在的女青年, 动辄戴上墨镜穿上迷彩服端个机关枪什么的, 一副率领个国际恐怖组织也绰绰有余的架势. 所以那段时光是我童年最自由最痛快的日子. 我可以撒了欢儿地在外面鬼混到天黑才回家, 可以下了课不写作业敞了开的看小人书; 吃饭可以挑肥拣瘦, 雨天可以不穿讨厌的军用胶鞋. 父亲若是在家, 眼睛一瞪, 我什么想法也没有了.

因为是军人家属, 我们在地方上还可以享受到各种优待: 买东西不用排队, 逢年过节有免费电影票, 街道上隔三差五有人来嘘寒问暖.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一件事就是: 母亲单位上的公共男澡堂只有大池. 我们哥俩儿年纪小, 没有大人带着, 母亲不放心. 给女澡堂看门的老大妈一说是军属, 人家一点儿也没为难我们, 立即恩准我们小哥俩儿跟在我母亲的后面溜进了女浴室. 只可恨我那时人还小, 既没贼心也没贼胆, 印象中确实没有瞅见个啥, 至今引为憾事……

后来父亲打完仗平安回来, 赶上大裁军, 组织上安排他去陆军学院教书. 无奈父亲已萌生去意, 决定转业. 看着脱下军装沦为平头百姓的父亲, 觉得他再没有从前心目中的威严高大, 和街上任何一个穿着中山装上衣口袋里插着钢笔的国家干部没有区别. 不免怅然若失……

后记: 我现在写字是找到点儿感觉啦, 昨儿睡觉前蹦出一个念头, 一个钟就一蹴而就. 欣慰之. 不过哥哥最近要琢磨件大事儿, 得歇歇笔, 你们有事找天使妹妹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