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相信大多数质疑的朋友是善良的 -- 萨苏

共:💬457 🌺79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施海潮先生茶坪之行探讨

萨苏说:

16日,施是与新疆搜救队(原新疆山地搜救队,队长孙克武)一同从成都翻越千佛山进入茶坪乡的。

这支队伍7小时后到达茶坪乡,施先生随身携带20公斤雪印乳酪,5公斤速溶可可(根据阪神救难经验从日本带去的,这些物资后来发挥了较大作用),一个带200根金针消毒棉球的皮夹子,加上其他器材总负重约30公斤,但有志愿者帮助。

当地已经有山东,山西两支部队和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在工作。

当地由于地磁变化和基站破坏,茶坪乡与外界的电讯联络全部中断,新疆队携带的海事电话也不通。“火腿”们(成都人对无线电爱好者的爱称)的无线电通讯时断时续,直升飞机难以降落,投下药物食品无法找寻。这种情况下只好爬山出去汇报。最后是施与另一位姓车的志愿者一起爬出山去,17日晨到达山外,首先遇到上海长征医院的车,通过他们立即联系内江军分区火速进行茶坪乡的防疫工作,施与车乘另一四川出租司机的车赶去成都汇报。

这里有几个情节与事实不符:

一、新疆搜救队似乎并没有深入进茶坪乡,按照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的说法他们的任务是到安县茶坪镇姊妹桥大营协助运送防疫用品。他们的行程大体是:

救援队首批8人先于18日中午飞赴成都,其余队员则于19日携带相关装备和物资随后赶赴成都与首批人员汇合。19日 16:50左右 到达成都机场。约18:00左右从机场出发直奔赴170公里以外的安县,20:36 进入安县, 21:07到达桑枣镇营地。(从成都机场到桑枣镇大营约3小时。)

5月20日 09:45 所有的救援队员分组完毕,等候命令。 11:58 收到消息:18位队员按照4、4、5、5人分成四组,在晓坝镇帮助居民收拾震后的房屋,还帮忙搬运粮食。

5月21日他们才坐大斗车去了最初说的五福村姊妹桥。参见安县地图外链出处

而要从姊妹桥到茶坪乡要翻越平梁埂山才能到达,这个翻越过程最少得七小时,也有的救援队花了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截止5月21日新疆搜救队没有进入过茶坪乡。

二、直升飞机16日晚就到了茶坪

16日,镇干部和卫生院的同志等了整整一个白天,直升飞机都没有来,大家都以为不会来了。晚7点02分,直升飞机降落在茶坪的新区。轻伤病人们一哄而上,而重伤病人则由4个人抬着担架在后面慢慢走。直升飞机一共10个病人名额,结果最后只上了4个重伤病人,上了6个轻伤病人[URL=]。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7/144515628221.shtml[/URL]

如果当时施先生在茶坪的话,他可以搭直升飞机出来,以他54岁的岁数和华侨的身分应该可以吧。但也许当时施先生还没赶到茶坪乡,这种可能性还相当大。下面探讨一下施先生茶坪之行的行程:

施先生是几日到的成都说法不一。有说是14日到的外链出处;有说是15日到的外链出处;多数说是16日到的外链出处外链出处四川侨务网应该更权威些吧,因为最初是他们接待的,这里就采用16日到成都的说法。

施先生是从上海到成都的,从上海到成都最早的飞机是10:50到达。施先生从机场直接到了玉双路的省红十字会。考虑到要取行李等因素,估计到红十字会约四十分钟左右,就是说11:30左右到达红十字会,接着直接和一支志愿者队伍前往茶坪乡。

从成都到茶坪的道路应该是从成都到安县,然后走秀水镇、桑枣镇、晓坝镇。因地震原因,在16日时道路到五福村姊妹桥就断了,要去茶坪需翻越平梁埂山。

前面说过新疆搜救队在5月19日从成都机场到桑枣镇花了约3小时,那么假设施先生他们从成都玉双路的省红十字会到晓坝镇五福村姊妹桥也得花3个小时,这样应该是14:30左右到达五福村姊妹桥。翻越平梁埂山要花费7个小时,到茶坪乡可能是21:30左右,这应该是最快的速度了。

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施先生应该看不到多少东西,在老街的巡视也只能是拿着手电到处看看。也许是闻到了尸臭味,施先生意识到了疫情的危险决定立马赶回成都,将疫情危险报告给领导层。

前面说过了晚7点还有直升飞机来过,如果他不是急忙要走,而是到新街转转应该会碰到镇干部,就会知道与处界的联系已通,而且镇上对尸体已采取措施了:

12日当天,村民们就挖出了6具尸体;13日,村民们继续用手挖掘死尸和辨认亲人;14日,用宝藏村村长李桂洪家的推土机对老街、新街的街道进行清理,挖出了更多的尸体。3天时间,村民们陆续挖出了300多具尸体。大部分尸体都被堆积起来,像一座小山。尸体挖出的当天,能够被辨认出来的尸体都被各村的村民领走了,各家埋葬各家的。14日下午3点,剩余的57具无法辨认或无人认领的尸体被堆到河滩上,架上木柴、浇上汽油,进行焚烧。
外链出处

于是施先生不顾劳累又立马二次翻越平梁埂山,回成都报告情况。(按照17日晨到达山外的说法,施先生应该是没有休息,确实是立马返回的),以54岁的年龄,施先生连赶了十几个小时的山路,真是勇气体力过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