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玉瓶碎 -- 慕容无言

共:💬17 🌺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续完

 高三爷按住聂树屏,叫他稍等片刻,又拉过来李五爷嘱咐他一定要杀进人群里去,把身法都使开了,不给他们开枪瞄准的机会。李五爷听完转身就要拉刀上前,高三爷一把将他拉了回来,又重嘱咐了一遍,两人彼此点点头,定了定心神,这才各拉单刀伏身从胡同内蹑足而出,从那队洋兵身后直抄过去。待对方发觉时,李五爷已经咆哮一声冲到近前,他大刀在身前一绕便冲入人群。他每人只攻一招,一招出手不管是否得手马上换招转攻下一人,一个人将十余名洋兵逼的手忙脚乱,不时有洋兵倒地,惨叫声、喝骂声夹杂在人影晃动中乱成一团。

  洋兵手里长枪不好施展,带队的军官却是持双短枪,他紧挪两步拉开空档,抬枪瞄向李五爷。高三爷早就在堤防他,回身垫步一个大鹏双展翅,将那军官的双枪踢飞。那军官手枪脱手却不慌张,退一步抬手从腰间拉出一把长剑来。

  他这把剑笔直修长,极细极窄,剑柄上有个锅盖一样的护手一直延伸如球般直包住剑柄,全不似中华宝剑上的云头直柄。高三爷心下奇怪,他不敢怠慢,稳稳操刀靠近那军官,只见那军官开始前脚踢后脚的跳起来,把剑瞄着高三爷前胸慢慢的绕成个小圈。高三爷看不懂对方的花样,索性看准了对方全身劲力上浮的机会,随即挥刀从右往左斜抹上去。谁知他手才刚动,那法国军官反应奇快,马上后脚蹬地,一个大步跨出连人带剑一起冲过来。这洋人身高腿长,出剑又是抢占中路,眨眼间剑尖就刺到了高三爷身前,逼得高三爷回刀招架。

  这军官一招占得先手,马上后面的攻势源源而来,只见他左手甩在脑后,脚下大步进退,右手持剑一上一下跳舞般连续抢攻而来。这军官手长脚长、剑法怪异,不但能伸臂前刺,还能从颈后出剑、腰后出剑,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剑身虽薄却有刃,直刺之余可削可划。高三爷攻不能及、退不得脱,几招一过便在身上连中两剑,索性只是皮外伤,却也鲜血迸流。

  聂树屏在远处看的焦急,发一声吼高举大刀跑过来要助战。高三爷身在战团无法拦阻他,只好咬牙行险放那军官的剑进来,拼着肩头再受一剑,用短刀的护手挂住了那军官的剑身。接着高三爷上步翻腕,一别一转,便夺下了那军官的长剑,同时借他自己的剑柄扭断了他的手腕。后面赶上来的聂树屏直愣愣的瞪着眼睛,将大刀砍在那军官的脖子上,迸出的鲜血溅了他一身。

  那边李五爷料理完剩下的军兵,也受了点小伤,左臂被人打了一个对穿,幸好没伤到筋骨。高三爷从身上撕下一条布带,给李五爷包扎好,对面色惨白立在尸体前的聂树屏笑笑道:"下次砍脖子别用傻劲,刀锋入肉的时候要拖带着抹一下,脑袋才会掉下来,你这样下手,刀肯定会被骨头夹注,拔不出来的。"

  聂树屏强忍着呕吐点点头。李五爷将车上的箱子拿下来递给聂树屏道:"这是你父亲留给你的东西,现在物归原主!"

  聂树屏打开箱子,拨开刨花与胶皮,龙凤玉瓶毫发无伤的躺在箱中,高三爷见玉瓶无恙,心中暗自念佛。战刀与聂士成手稿也完好无损,只不过手稿封面上被人踩了几个脚印,显然是被不识货的人丢弃过。聂树屏怀抱两个箱子心如刀绞,将《东游纪程》抹拭几下抱在胸口,叫一声"父亲"泣不成声,高三爷与李五爷睹物思人,也忍不住心中酸楚。

  从租界里冲出来的洋兵已经开始在四下防火,天津城里一时间烟雾弥漫、火光冲天,街面上大群的人在四下里奔跑,逃避火势,有奋勇取水救火的,往往被远处抄掠财物西洋兵看见,一枪打倒。高李二人看在眼中,强压怒火,却又不能上前阻拦,只好穿街过巷疾走。东门下已成瓦砾一片,到处是火烧过后的残垣断壁,以及来不及抬走丢弃在路边的尸体,不少武卫前军的遗体还呈战斗姿势,或靠在街角、或依在城头,人却已经死去多时。高李二人四下环顾,心中一片茫然。

  三人从东门出城,踏上了去往芦台的官道,回首望去,城内烟火升腾,不知有多少家的百姓正在遭殃,城墙上战死的武卫前军兵勇尸体堆积如山,很多命丧在毒气炮弹下的士兵,临死时还紧抱着手里的步枪。而一片片殷红的血迹,顺着城头的雨沟流下,将铁青色的城墙大片大片的打湿。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只觉这一天从城内杀出重围,其间险象环生,此时回头想来犹如隔世为人。

  离城越远,枪炮声渐渐稀疏,看来是城内最后的抵抗也渐渐消弭,三人心中也越发的沉重,忍不住走走停停,一步一回头。正在这时,城内方向一阵杂乱脚步声传来,高三爷忙拉着聂树屏跑下官道,捡了处土堆俯身隐藏,小心露头看去。却竟然是一队清军打着旗号,各持枪械飞跑而来。

  高三爷喝一声喊道:"前面官军请问是那一营的?"

  这队官兵没想到城门外还有活人,听到喊话第一反应是散开卧倒各找掩体,有枪指高三爷这边,有分头守护后侧与两翼的,匆忙中丝毫不乱,颇见精锐。

  高三爷见来者不善,又喊了一遍,对方才有人答道:"我等是武卫前军左路杨大人麾下!你是何人?"

  高三爷听是聂士成旧部,大喜道:"我等是聂大人旧相识,保护聂三公子在此,请你们大人出来说话!"

  对方沉默片刻,站起一名戴顶戴的军官,几名亲兵用身体护在他身前。那军官大声道:"我是左路统领杨慕时,你既是聂大人所托,就请出来说话!"

  高三爷拉着聂树屏跃出土堆,那军官近前一看,欣喜道:"果然是三公子!"他紧走几步上前一把拉住聂树屏的手,两眼含泪却欢喜赞叹道:"果然是老三!苍天有灵啊!多谢英雄!为聂家保全了血脉!我刚带人到城内聂家,将聂母她老人家着人护送,送往芦台大营。他老人家不放心小孙子树屏,托我寻找。我在城里几番搜索不得头绪,还损伤了不少士兵。想不到天不亏我聂公,在城门处遇到你们!"说着杨慕时就要给高三爷下拜。

  高三爷拦住他急声问道:"那聂母她老人家可在军中?"

  杨慕时却摇摇头压低声音道"聂母此是在军中,你们可以一见,但是这一仗打乱了,处处都有洋兵,整个局面乱成一片,我与聂大人被分割成南北,我临撤退时按照聂大人的安排,去提督府接老夫人。但是城内局势混乱,又寻找三公子耽误些时间,险些就出不来了。聂大人那边的消息她老人家一点儿也不知,我为让她老人家宽心,只说凭聂大人的用兵,必不至于一战而溃,此时已经是越城去北仓与马大人回合了。你切切可不要说漏。"

  高三爷一阵酸楚涌上心头,连忙点头,杨慕时带领高李二人和聂树屏来带一辆马车前,又回头朝高三爷作了一个少说话的手势,方才咳嗽一声,低声道:"老人家,我是慕时,有好消息,树屏找到啦!"

  帘子里传出一声惊喜的"啊"声,一个小丫环忙不迭的挑起帘子,露出来聂母欣喜焦急的脸,聂树屏早已扑上前出,跪在车前抱住车辕痛哭起来,聂母坐在车中探出手来拉起聂树屏,忍不住搂在怀中姗姗泪下。杨慕时上前躬身道:"老人家,就是这两位侠士,在乱军中拚死保护树屏突出重围的!"

  高三爷与李五爷忙上前见礼。聂母点点头道:"老身在车中无法施礼,就让我孙儿代我给两位叩头,感谢救命之恩吧。"高李二人那里敢受,忙将聂树屏从地上拉起。聂母看了看高三爷道:"我知道,你们不用说,天津城破了,我那儿子一定……一定为国捐躯了吧?"

  高李二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想说些宽心话安慰聂母,却谁也开不了口,只在心中强忍着这份痛楚,只有杨慕时在一边紧要牙关的摇头。聂母点点头,拉着聂树屏的手缓缓道:"知子莫若母,我知道我这儿子打仗善用计谋,计划周详,百忙中还不忘安排慕时和你们照顾我们祖孙俩,可是他这次偏偏就没给自己预谋一条退路啊。我坚持在城里不走,就是想要他拼命保护这天津城,保护这满城的百姓。没想到啊,他听我的话拼了命,可这城还是没保住。……唉也罢,就让他在这吧,就让他继续守着这座城吧。"聂母说道此时,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杨慕时忙放下帘子,指挥队伍动身赶路。他问高李二人有何打算。高三爷回望浓烟滚滚的天津城,缓缓道:"城里还有件东西,我必须得把他取回来。"杨慕时一愣,高三爷道:"我大师兄给所有人都预谋了退路,唯独没给他自己预留一条退路。他是我大清朝的名将,我要去把大师兄的贵体带回来,不能让他落在洋人手里。"

  杨慕时大吃一惊道:"两位英雄,城内如今至少有一万洋兵,您二人手无寸铁进城,这要冒多大的风险啊!"

  高三爷哈哈一笑,拉开衣衫露出腰间短刀:"你这打子弹的洋枪是寸铁,我们这大刀不算寸铁?再说了,近战、夜战、混战,洋人绝不是我们哥俩的对手。我们这次杀回马枪进城,一是要抢回大师兄的贵体,二是要告诉这些让人,我中华藏龙卧虎,有的是血性汉子,愿意拼了性命保家为国,他们别以为打下天津城,我堂堂华夏神州就会俯首贴耳、任他宰割!老五,你说呢?"

  李五爷点点头道:"三哥我真的服你,这辈子你功夫比我高、办事比我周密,说话都比我漂亮,你刚才的话,都说到我心里去了,咱们兄弟四十年,到哪里我都陪着你!"

  高三爷点点头道:"烦请你转告聂母她老人家,就说三日后,我们必定护送聂提督的英灵回到芦台大营,我高三钢一向言出必践,决不虚言!"

  杨慕时点点头,拉住高李二人的手,用力一握,将自己护身短枪摘下来,塞进高三爷手中道:"小心,千万小心!"

  杨慕时带领压后掩护的军兵匆匆而去,笔直的官道上再次回复了沉寂。此时日落西沉,血红色的夕阳压在残破的城头上缓缓下落,城内浓烟正盛;零星的枪声远远可闻,带着硝烟味道的风卷地而来,在高三爷的裤脚边缠绕打旋儿。

  高三爷点点头,喃喃自语道:"是时候了。"伸手将脑后大辫子盘在项间,回头朝李五爷一笑:"好兄弟,你可想好了,咱们这次再杀回天津城去,可真是虎穴龙潭刀山火海。跟着我走,九死一生;你自己绕城向南,到运河上了船,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回家喝酒、睡觉、下馆子。"

  李五爷眼睛一瞪,怒道:"说这话做什么?江湖上谁不知咱兄弟俩砣不离秤,你是担当千斤的秤杆,我就是你定盘的星!我要是自己走了,那好兄弟这仨字儿岂不成了屁话!我虽然没多大用,但我个高身沉,关键时候还能替你挡上一枪呢!"

  "好,那咱们就回去,跟戏文里的长坂坡一样,杀它个七进七出!"

  "对,杀它个七进七出!"

  全文完。

  注:文中所述历史事件是为史实,文中涉及武卫前军将官姓名、聂家后人也俱有此人。小说只是虚构了高三钢、李五、肖长贵三个人物,杜撰了这三个虚构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言行。因此与其说这个一个小说,倒不如说是一个讲述,对天津近代的那一幕历史画面、对当时历史条件下那一群人物的讲述。也许这个文并不符合发稿要求,因为主角居然是老头子,居然没有帅哥美女作配角,居然没有你情我爱,居然靠大段的对话推动情节。但我居然还写了,只是因为有感于,了解当年这一幕的人,如今越来越少了。某次路过聂公殉节处,见到碑下狼藉一片,秽气熏人。不知道当年的聂公,在天英灵是否还在守护着这城、这国、这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