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建议】捐款就是一次性的举动,不如偶们资助一些孤儿吧 -- 宝贝小猪

共:💬28 🌺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转自"震灾孤儿院"群组里的新讨论

昨天晚上收到的消息,现在已有100多名家庭愿意资助这次地震孤儿,以下是一些讨论,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由于现在据国内的报道,大家领养这次地震孤儿的情绪十分高涨,很有可能不会有过多的孤儿会被安置在孤儿院,我们的愿望如何实现?

我有几点考虑

a. 同样采取一对一的原则救助其他孤儿

b. 和中华思源基金会"重返校园"基金联系,捐赠学校,帮助灾区学校的重建,盼幸存的孩子们早日返校继续学业

大家有什么建议和想法,欢迎踊跃讨论!

2) 是否有必要建立non-profit organization?

有筒子提出了这个建议,本人认为为时尚早,松散性群组更适合现在这种状态,但也许今后有必要,主要是维持连贯性,但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人力,也希望大家的反馈。

3) 鉴于有许多筒子有收养孤儿的愿望,而目前大陆收养政策十分繁琐,是否有必要以某种形式的组织出面和大陆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加快政策的更新和审批的过程(尤其对海外华人家庭)。

4) 我来写点罗嗦不过是发自内心的话,希望能和大家多多讨论。

先粗略分下这里热心jms们的想法:1、收养 2、一对一资助 3、只要有个好的计划就加入

昨天我找到在成都的朋友聊了好久,她家在当地还是比较有能力的。我跟她详详细细说了咱们正在发起的这件事,希望她能通过家里的关系,帮大家找个好的、可以尽快的途径来联系助养地震当地的孤儿,也替希望直接收养的朋友问了下情况。

她直接就说,这事急不来,她家也已经有朋友来拜托联系了,是国内的,希望收养地震孤儿。但是这个当口,就算找到人也根本插不上话。现在的孤儿收治工作正是最紧要的时候,识别、治疗、等待亲属认领,等等,必须得等差不多了才行,而且这种灾难的时候,好多孤儿估计还有很多是暂时和家里失散了,所以,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然后就讨论到收养,她跟我说,现在光是国内民众的收养热情就高的不得了,直接打电话的,还有网上讨论的……。我们讨论了半天,也觉得,如果能让当地的孤儿和当地失去孩子的家庭配对,那是最理想的了;其次就是国内别的地方收养,这个我跟她争了一番,我说海外愿意收养的家庭很大一部分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收入、环境都要好于国内的,她说但是,现实是,要想收养,很难能直接收养婴儿,而大部分收养成功的例子,就是直接从婴儿期开始收养的。地震当地的孤儿,其实大部分都是学龄儿童,如果是国内的其他地区家庭收养,起码在初期,小孩子比较容易克服语言上的陌生感和环境上的不适。而且,地震的孤儿,特别是这些学龄孤儿,因为经过这样可怕的地震,灾后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容易和被收养之后的种种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比很多普通地区的孤儿需要收养家庭花更多的时间来重视。

再接下来就是讨论助养当地孤儿,特别是残疾儿童,这点她也深有所感,觉得最可怜的就是那些因为地震残疾的小孩。不过,这些又回到老话,还是得等安置工作基本结束才能有个明确的使力方向。

说点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昨天在给发起人发信的时候,我只觉得自己有种迫切想要为地震孤儿做些什么的想法。现在,我希望自己能冷静的考虑怎样做才最好。

从小看家长捐款,到现在自己也能拿自己的钱自主捐款,基本上都是有什么事件发生了,有人倡议或者发起,我们就赶紧跟着捐,其实是比较偶发的,不固定的。

再说个直接的,当时看到提议说,如果已经不能助养地震当地的孤儿,是不是考虑转而助养别的地方的孤儿,心里还有点失望。老老实实面对自己的这个心态,发现说的不留情面一些,自己似乎有点赶潮流,难道别的地方的孤儿就不是孤儿了吗?!当然,这是人性,焦点总是获得关注多。

今天白天也考虑了不少,和老公好好讨论了下,我现在的想法是,落后一步寻找捐助途径和对象。等各方面事情都定下来了,我们再针对被冷落或者疏忽的项目或者对象尽所能的捐助,希望自己的钱能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给受关注度高的项目锦上添花。

我们夫妻俩认真讨论了,不希望这次大地震在我们心里造成的震撼和悲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漠,因为地震过后的重建是个相当长期的事情,而我们一时的激动有必要成熟起来,所以,我们打算开个固定的账户,从今年开始,每年六一儿童节打一定金额,随着收入的增加有个百分比的增加,这钱可以用在大家讨论的助养计划上,也可以用在今后灾区的重建上,再有,也可以用于对别的地区的孤儿或者援助计划支出,就算一时半会没有成形的计划想要加入,但是这笔钱始终是在的,关键时刻可以拿出来。

第一次对公益事业有了个长期的计划,心里非常安慰和喜悦。那么,小到我们家,大到这个群组,如果有了个固定的公益群体和资金,我们能来做什么?

因为思路的局限和阅历的缺乏,下面的想法仅是个人的一些浅见,按优先级排列。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多来拍砖,谢谢!(第一次在网上不怕拍砖,嘿嘿)

1、参与大家的助养计划。希望等这次地震的各方面安置工作尘埃落定之后,咱们再一起捐助孤儿院或者别的对象。

2、援建灾区的学校建设。我个人还是很想对地震之后校舍的建设有所帮助,就算钱不多,起码也能请个有经验又较真的监理替我们去监督工程质量。就算这里集资的钱不够建个完整的学校,那么算作部分资金也好啊,比如建个初中部或者操场之类的。

3、赞助灾后的心理辅导志愿者。我还没看到国内在有组织的做这件事,但是如果有,我很希望能赞助那些志愿者的旅费和相关费用。这次地震实在太可怕了,如果有专业人员的辅导会有很大的帮助。

4、给灾后重建的小学、中学设立奖学金。因为看到报道说,中国人寿宣布这次地震孤儿他们包了。也不清楚到最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震捐助会对当地孩子有怎样一个安置方式,如果9年制义务教育国家和一起企业能够把这些孩子都全包了,那么不妨给那些能在地震之后仍然坚强好学的孩子一个鼓励。

5、捐助别的地区的孤儿和失学儿童。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是有家报社报道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女生怎么艰辛求学,后来社会捐助纷至沓来,那家在当地迅速富裕了。可是临近乡的失学儿童还是那么惨,因为没人给他们报道。

这也是我想的,捐助过剩和捐助失衡的问题。所以,我希望能做个长期的事,真正落到实处的事。

6、资助贫困乡镇的民办教师。也是报道看来的,很多特别贫困的地方,没有师范毕业生愿意去,工资都是拖欠的,教师都养不活自己的家庭。试问,没有老师,有学生又有什么用呢?

7、赞助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有专业和热情,不但可以给当地进行专业服务或者爱心援助,再来对当地的政府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还可以起个监督作用。看了一篇对什邡官员的报道,差点没被气死。

还有些想法,等稍微成熟些再提上来和大家讨论。

不知不觉写了好长一篇,很担心大家会烦我的JJWW,因为大家原先都是齐心想要捐助当地儿童的,不过,希望自己这罗嗦的文字能抛砖引玉,讨论下如果捐助不成的话,咱们是否可以开阔思路,想些更好的办法,一起来固定地集体做公益事业。

(蓝字是我认为很值得参考之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