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地震的回忆 -- 阿卡细亚

共:💬2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关于地震的回忆

上周日照例打电话回家向父母请安,在国内哥哥姐姐也都回父母那里去给母亲过节。但是两个外甥因临近高考晚上10点才能回家,而初三的侄子也去上电脑班了。兄弟们回忆起自己儿时的快乐时光,想着‘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训,以及专为千军万马竞过独木桥而准备的应试教育,又在感慨现在国内孩子们的不易。回想起儿时的大多游戏,现在的孩子们别说没见过,没玩过,可能大多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很想写一些文字,纪念一下儿时的快乐生活,也希望以后国内的孩子们也能快乐地做自己想做的游戏,而不是,一个接着一个上各种补习班。

提起笔却不知该从哪里下手,但是想起和老妈聊过一段话题,就决定写下一段独特而难忘的儿时生活。那想却一语成谶----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希望不要象32年前那样造成巨大伤害。

刚看大眼的博客中“7.8级大地震中据说离成都只有92公里,但不知直线距离是多少。才明白为何昨天写不出稿,写得别扭,脑子痛,睡不着”的句子,感觉牛人是不是也有些Orc的本能。

地震棚—又称抗震棚。这是不是上世纪70年代,东北那个地震带上的居民的一种独特生活,俺是没有考证,但是一年前,家乡的晚报曾征文,回忆那段住在地震棚中的感人生活。

由于家庭出身好(自嘲一下),儿时是住在解放前的一个大地主的豪院中,感觉可以与当时附近的几栋日式的红砖别墅有的一比。—我家是4间青石瓦房的2间半,对门一间半是一位xxx工厂的老工人,3栋厢房也是10几间瓦房,住着8户人家。高大气派的大门在wg时期,被小将们给毁了,只剩下门台石。2门(内院的大门)也只剩下门岗了。

当时还是wg后期,佩服一下,那些还在坚持工作的地质科学家。据事后总结:“我国地震部门曾经作出中期预报和短临预报。早在1970年,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根据历史地震、现今地震活动及断裂带活动的新特点,曾确定辽宁省沈阳一营口地区为全国地震工作重点监视区之一。1974年6月,国家地震局召开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趋势会商会,提出渤海北部等地区一二年内有可能发生5一6级地震。不久,国务院就批转了国家地震局“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对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地震中期预报。1975年1月下旬,辽宁省地震部门提出地震趋势意见,认为1975年上半年,或者l一2月,辽东半岛南端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国家地震局也提出了辽宁南部可能孕育着一次较大地震。”

百姓们的准备就是在空旷地带,院子,非主要马路搭建地震棚。开始准备时间短,原料不充分,所以是院子里的几家一起在马路上搭建起一个大帐篷,地上是厚厚的草甸子。这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由于几家住在一起,很是不方便,在震后的一段时间大家开始准备自己的地震棚。这个地震棚没有统一标准,本着轻体,防寒的原则,各施各法,各马各扎。五花八门的地震棚足是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位炼钢厂的工人从单位运回一个废弃的锅炉膛,在底部盘上炕,锅炉的加料口当门,烟囱当天窗。这个全钢的地震棚当时被称为炮楼。在几年后过了地震高发期,其被作为了储煤用的窖子。对门的邻居在瓦房内用角钢做了一个四方体内框顶部铺上厚木板,这个被认为是当时最先进的地震棚。我们家由于人口多,在院子的自留地上盖了一间木房。小孩子们主要还是住在大棚子里,晚上常有年纪大的姐姐们讲鬼故事,半夜心惊胆颤不敢睡觉。当时还奇怪那些在日式别墅住的人家怎么不住地震棚。看来gz是久经考验了,那些建筑抗震等级不是一般的高。

学校是2层楼没有抗震措施,就在窗户外面垫了近一层楼高的沙子,地震时要求学生从窗户直接跳出来。这堆沙子在演习时摔伤了好多同学,地震时却没用过,很奇怪。那段时间 大地震都是发生在晚上和凌晨。

学校里教授如何在不同场所躲避灾难,注意动物们的异常反应,以预报地震。学校附近有口水井,有人天天观察水质及水位变化。现在安稳的生活这么多年后,大家的危机意识恐怕也少了很多。有报道这次四川汶川大震前,绵阳出现大批蟾蜍迁移的报道,有百姓认为有天灾征兆,可竟然被砖家辟谣了。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有没有学过在地震来临时如何反映呢。

关键词(Tags): #汶川地震(喜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