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麦克阿瑟 -- 阿忙

共:💬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抬抬杠,关于太平洋战争中麦帅的地位.

抬抬杠,关于太平洋战争中麦帅的地位.

(俺这也是扔一块破砖头,不对的地方多包涵)

您说的有关太平洋战争的段落我觉得有值得商榷之处.

1.西南战区的地位: 您说"这块战区占的比例不会大。事

实上,他也没打什么大仗。"这我不同意.

一开始西南战区的建立.就兼有保护澳大利亚这一反攻基地和收复南洋各群岛(日本一开始的战略目标)的目的,那是十分重要的.后来很多重要会战也发生在这一线:从日军进攻莫尔斯比到盟军反击新几内亚,孤立拉包尔,奇袭特鲁克,直到菲律宾战役前的比阿克之战和佩利流之战.

从43年起大致上盟军的反击分为两路:北路沿中太平洋,从吉尔伯特群岛开始,经马绍尔,马里亚纳,直到硫磺岛;南路就是以麦帅的军队为主力(海军有哈尔西将军支援),由所罗门群岛为起点,掠过新几内亚及其周围诸岛(别忘了联合舰队的很大一部分就在拉包尔和特鲁克),直取菲律宾(或台湾),然后向南夺取印尼,向北进军冲绳(当然冲绳算北路还是南路就不好讲了).这两路反攻大军,南路的总指挥就是麦克阿瑟,哈尔西应该算他部下的海军司令,类似于斯普鲁恩斯之于尼米兹(当然在美军反击前的42年哈尔西负责过瓜岛的全面指挥).作为太平洋上两大战略方向之一的统帅,我觉得麦帅及其战略作用不可低估.(另外您说的哈尔西和麦帅的矛盾,据我所知也没有那末严重,在大多数时候他们合作的挺好,他也没有一直要闹着离开).

2."越岛战术"的提出,完善和实践有麦帅不小的功劳:据说战败后有的日本高层反省说,美军"越岛战术"是日军的败因之一,它使得日本逐岛消耗美军的计划几乎完全落空.而这种战术的提出与完善,恰恰是在麦帅负责的南路.

在戈纳-布纳会战和瓜岛会战结束后,美军中就有人对日军的顽强忧心忡忡,甚至哀叹"我们前面有几百个戈纳和布纳".但后来美军使用"越岛战术",对日军的据点采取了不直接占领,而是困死饿死,使其不能发挥作用的方法,这一战术充分发挥了美军的技术特长,大大加快了战争进程.该战术的经典,就是对拉包尔的"围而不打"式的封锁,绕过加罗林群岛,以及在新几内亚沿岸的"蛙跳".这些作战中,麦帅作为指挥,每每能敏锐的捕捉到日军的弱点(当然也有情报方面的优势),避实击虚,有不少漂亮的战例(国外不少战史著作都有提及,不详细说了).

后来的菲律宾战役,在美军内部确有争议,也有人认为进攻台湾代价会少些,但以菲律宾"海上十字路口"的重要战略地位,我觉得麦帅也有道理,并不仅仅是为了出风头.

冲绳之战,南北两路的海军班子都参加了,一会叫第三舰队,一会叫第五舰队,可以算是两路美军合打的一战吧.

3.一战,战后和韩战.

一战时的麦克阿瑟,作为"彩虹师"的师长,还是相当出众的,但他毕竟只是个师长,没什莫大表现.

我觉得不亚于他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成就的,是他在日本的改革.从和平宪法的制定到土改等政策,他对日本战后的复兴,贡献良多,据说日本人现在还很尊敬他,想问问萨苏是否如此.

韩战中的表现,我和你没什末分歧,先辉煌后惨败,最后因为政治问题被解职.

综上,我觉得麦克阿瑟在二战中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可能比不上朱可夫,曼斯坦因等天才,但在美军将帅中,当属出类拔萃.另外他在战后的日本也颇有建树.自然他的缺点也不少,比如好出风头,骄傲自大等等,大家都很清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