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马来亚华侨的中文情结与反英抗日的血泪悲歌 (5) -- 寒塘冷月

共:💬26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董教总和华文独中简介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和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教总)合称董教总,是民间为了华文教育的保留,规划和发展而成立的组织,是大马华人的“民间教育部”。

董教总组织结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这里看董教总简介

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

董教总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依据各个时期工作需要,先后成立各种单位或工作委员会负责相关工作。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独中工作委员会(简称“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就是其中之一。

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的成立

马来西亚《1961年教育法令》的实施,华文中学面对改制风暴。当时,在有关当局采取软硬兼施策略下,78所华文中学接受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以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到了70年代再改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不接受改制的中学则成为独立中学,保持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经历这场风暴后,华文独中的办学陷入低潮。由于完全没有政府的津贴,这些独中陷入经费短缺的困境,学生人数骤减,其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

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在70年代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独中复兴运动。这场运动的火焰首先在霹雳州点燃,而后获得全国各地热烈响应。1973年,董教总召开“全国发展华文独中运动大会”,接纳《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成立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独中工作委员会。

为了贯彻《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的“四大使命”与“六大方针”,独中工委会设立行政部与各相关工作委员会,进行课本编纂、举办考试、独中师资培训、技职教育、学生活动、升学辅导、出版业务、资讯收集、基金筹募、奖贷学金等工作。

所谓“改制”,早期的华校就是华校,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后来政府以国家团结等目的以《1961年教育法令》逼华文小学和华文中学改制,以英语为媒介语(后来改为马来文)。在法令下,所有的华小改制称“国民型华文小学”,受政府管制,政府半津贴学校运作费用,另一半学校自行筹募,但保留华语教学。

华文中学方面,78所中学接受改制成“国民中学”,被纳入政府主流教育,受政府教育部管制。另60所华文中学拒绝改制,称为“独立中学”,自行筹募经费,自行发展。

宽柔中学是我的母校,也是第一所拒绝改制的华文中学,为保留母语教学做出宝贵贡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