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结论何在?――读“刘亚洲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对话”后的疑惑 -- 白玉老虎

共:💬1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结论何在?――读“刘亚洲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对话”后的疑惑

  黎阳

  2004-04-09

  当年读《恶魔导演的战争》、《攻击、攻击、再攻击》、《广场》等文之后,欣赏之余顺便知道了刘亚洲是个文采洋溢的作家。如今读了“刘亚洲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对话”后才知道作家已变成了将军,官拜中将,就任成都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只是不知道今后该如何称呼?“将军作家”,还是“作家将军”?要是“将军作家”,则很令人肃然起敬;但如果是“作家将军”,那就让人难免有点惴惴然,为其麾下将士的命运捏把冷汗。“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未见赫赫之功,未见乾坤之能,未见发自军旅基层一步一个台阶的历练之劳,只知有裙带关系却忽然作家领兵,书生掌符,这叫人作何感想?如果是又一个赵奢孔明也罢了,但如果是新一代的赵括马谡,那可叫人倒抽一口冷气。当然,也许网上发表的这篇“对话”是冒牌的,是有人给刘亚洲栽赃。如果真是如此,算我偏听偏信,冤枉了真正的刘亚洲本人,这里先行告罪。不过好象“墨菲定律”里有这么一条:如果一个谣言出现24小时还没有人辟谣,则不是谣言。现在早过去不知多少个24小时了,看来不是谣言。

  “对话”对美国冷战结束以来的一系列赫赫武功、美国独霸全球的军事经济技术实力和美国领导的世界军事新潮流总结得十分精彩,比美国人自己宣传得还到家。对其列举的许多事实老夫并无异议。但作为一个中国的军事将领,写文章举事实是为了说明一些问题,得出某种结论,否则岂不成了五角大楼的公共关系负责人,专门为美军宣传造势才有必要存在吗?问题是读完全篇“对话”,看不出作者给出了什么结论,至少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没有说出结论并不等于没有结论,只不过是想让读者看完后自己得出结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用不着负责任,反正我只列举了事实,结论是你自己下的,不管什么罪名也不能扣到我脑袋上。然而对同一个事实却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至于得出的结论符不符合客观规律,符不符合作者的本意,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说美国军事技术先进,说中国许多方面比美国落后,等等,这都是事实,没什么争议。争议则是该从这些事实中得出什么结论来。因为落后而有危机感,主张急起直追,全力以赴,迎头赶上,必要时卧薪尝胆,倾家荡产,哪怕赔老婆当裤子也要“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上”,这是一种结论。因为落后而心灰意懒,悲观绝望,因此主张干脆放弃“无效劳动”,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门前是与非”,这是又一种结论。作者洋洋洒洒论述了半天,到底希望读者从中得出哪一种结论?

  如果往好了说,即作者本意是主张中国应该看清差距,奋起直追,加速军事现代化,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军事变革,避免因循守旧而重蹈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法国马奇诺防线等历史覆辙,那这种结论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老夫举双手赞成。(就凭作者直接引用老夫关于强者的三条标准这一点上老夫也会引为知己,大生好感。)即便直接说出来会让一些人不高兴,那也没什么了不起。从作者的泼辣文风看,这点胆子人家还不至于没有。

  但如果往坏了说,那问题可就大了。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意无意让人得出一个结论:“美国战无不胜,绝对不能碰”。一旦得出这样的结论,那还有什么可说的,顺理成章的推论就只能是:“绝对不抵抗”,“对日新思维”,“对台新思维”,接下来就该是“解散中国军队”、“向美国买安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既然跟美国对抗必输无疑,那在美国面前保持军队还有什么意义?世界上哪个国家是为了打败仗才建立军队的?既然美国惹不起,无论如何得罪不得,那只能乖乖按美国人的意思办,那还跟美国闹什么独立性?那样一来中国政府本身是否有必要存在都成了问题。所有这都是一环扣一环,一条成立下一条就跑不了。

  的的确确,美国是空前强大的军事经济超级巨人;的的确确,跟美国打交道必须慎之又慎,不应该随便拿国家根本利益意气用事;的的确确,中国应该尽量避免跟美国正面冲突。然而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实世界根本不是中国在惹事生非,而是美国处处插手,步步紧逼,看你怎么办。你一让再让,那让到何时为止?萨达姆让到后来就差扒开裤子让美国人验裤挡了,就这样也没逃过这一劫。要是美国人想干掉你,就是搂着人家的大腿高唱“我的上帝”也没有用。中国人有什么资格假定美国人从心底上会对你另眼相看,高抬贵手?只要做不到让步无限,彻底投降,那就总有个底线,过了界就不得不抵抗。这就不得不突破“美国战无不胜,绝对不能碰”的禁区。现实世界的矛盾自有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决不是靠拍脑袋想当然制定个戒律就能解决的。

  作者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对“人民战争”概念很不以为然。以作者的经历对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概念应该不太陌生,应该知道“人民战争”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打的。首先得是得道多助的正义战争,得有全民拥护的领导核心,得有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而且得是持久战。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之辈就没资格打“人民战争”,否则一旦打起来还不知道谁先挨打呢。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有打“人民战争”的资格吗?美国迅速拿下了这两个国家的确不假,但战争结束了吗?问题解决了吗?前苏联也是一夜之间就拿下阿富汗的,后来呢?当年日本在中国也是一开始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后来呢?以为“人民战争”应该象电影一样高潮迭起,戏剧性十足,象唐??吉柯德大战风车一样用血肉之躯直接硬拼过对方的现代化军事机器,那只能说明对“人民战争”真正内涵一窍不通。嘲笑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东西能说明什么?

  作者总结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预言:“我敢说未来的敌人不会有一兵一卒到我们的国土上来,倒是铺天盖地的炸弹、导弹打向我们的首都、水库、核电站等等……”

  这种可怕情景会出现在中国头上吗?可能,但前提得是中国跟这几个小国一样毫无还手之力。如果中国有还手之力,谁敢把“铺天盖地的炸弹、导弹打向我们的首都、水库、核电站等等……”?在军事技术上全面赶上美国是一回事,在关键“死穴”上威胁到美国是另一回事。这点常识很难理解吗?正如双石早就阐述过的,你能把中国毁灭一千次,我只要能把你毁灭一次就够了。死一次跟死一千次有多大区别?这个道理美国人自己最清楚,比有些缺钙的中国人清楚得多。

  说中国注定落后,永远不可能追上别人,不知根据何在?如果中国已经倾全国之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长期奋斗之后仍处处不如人,那或许还有的可说的。但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花几十个亿修谁也用不起的“混球”歌剧院,购买充满窃听器的豪华专机,任凭亲信家属窃国而肥,任凭有人整天闹什么“性爱床”、“女体盛”、“跪式服务”,再冒出一堆“精英”“院士”大张旗鼓折腾什么“特异功能”“耳朵认字”之类,这能说是在全力以赴急起直追吗?蠢事做尽再泄气颓废,干脆来个“中国注定落后”论,公开宣布从此不赶了,要安于落后打发日子。可怜可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公开宣扬自己根本先进不起来,今后可该怎么混?

  通观作者全文,再加上作者另一篇《美国论》(假如真的都是刘亚洲的大作),那作者的真实结论几乎呼之欲出。现引述要点如下:

  ――“任何国家对外关系的中心都必然是对美关系。中国也不例外。”

  ――“问题不在于别人是否希望自己强大,而在于谁能向自己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和技术帮助。在此意义上,中国除了西方和美国别无选择。”

  ――“中国缺乏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几个关键因素:第一是地缘政治制约力量太大。……第二是全民族封闭的封建的思维方式将极大地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人“自恋”,是充斥着自卑的。因为自卑,所以自大;因为自大,所以自夸;因为自夸,所以弄虚;因为弄虚,所以作假。台独是中华文化的产物。第三是人口和环境。两个形势,一般恶劣,并在继续恶劣着。我曾断言,中华民族将来亡国灭种,恐怕就在这两个问题上。”

  ――“下一次世纪性的碰撞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到来呢?我忧虑的目光一直注视着远方。 ”

  ―― “这场战争的结果所展现出来的远景,真让世界胆寒。那一天还没有到来,但正飞速地向那一天逼近。 ”

  如果作者不过一介布衣书生,这样说说也无所谓。反正现实社会里整天这样嚷嚷的文人成把抓,一点不稀罕,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但身为高级将领、政治委员一把手公开如此宣扬,那就非同小可。政委是干什么吃的?头一条职责就是巩固部队,振奋士气,鼓舞军心。古往今来带兵的人带头涣散军心,那还了得,按律当斩。如果从根本上就不相信能打胜仗,那怎么能带兵,又为什么肯接受这个职位?既然带兵,那就是为了打胜仗,否则就是居心叵测。研究敌人、知己知彼、改革发展是一回事,渲染敌人,散布失败情绪、客观助敌心理战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一个直接带兵的高级将领、政工干部,居然公开“断言中华民族将来亡国灭种”,这算怎么一回事?这就让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作者在以什么身份发表这篇文章?作家,还是将军?

  如果仅仅以作家身份写这篇文章,那不管如何天马行空、海阔天空都是个人的事,别人爱听不听,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看来不大象。作者已经很有名了,文章用不着特意亮出“中将政委”的头衔也照样卖得出去。专门标出自己的军衔职务,与其说是为了炫耀身份,“让各家各户自愿送礼”,不如说是要表明自己的官方背景。这样一来就很微妙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个人行为,还是上级授权?此文是学术探讨,还是政治试探?

  如果是个人行为,那我第一要佩服作者真够“胆肥”的,敢为天下先,当了中国第一个就超越自己现任职务范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公开发表个人见解的在职高级军事将领。第二我要佩服中国军界的言论自由比美国还厉害。第一次海湾战争前夕美国一空军将领对如何打伊拉克公开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立刻被命令提前退役。美国号称言论自由,但军事将领如果敢随心所欲公开议论大政方针,那就得准备丢乌纱帽。第三我要奇怪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干:一年前的文章,现在突然在网上发表出来,到底怎么啦?要证明自己当初料事如神吗?伊拉克现在局势的发展还说不准呢。国内军事刊物登不出来吗?也不象。“对话”的一方就是国内军事刊物的记者,而且相谈甚欢,不至于拒载。作者的文章如果属于战术性探讨,那理应保密,不能公开;如果属于战略性论述,那完全可以在正规的有关军事刊物上发表,用不着先捅到网络上来。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又拿不到稿费,作者能得到什么好处?无非是出名而已。但作者已经很出名了,用得着多此一举吗?硬要解释,那只能说在国内军事刊物上发表文章只能影响有限的专业人员,网络上发表才能影响更多的普通人。可影响普通人有什么用处呢?那个中将军衔和政委职务又不是网上读者能给的,更不可能再给个上将总参谋长或军委主席之类。总而言之很难相信作者此举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

  如果是上级授权,那就很有点意味深长。最坏的理解是在为放弃台湾打伏笔:既然“美国战无不胜,绝对不能碰”,那如果台湾宣布“独立”还打不打?打,美国武装干涉怎么办?一旦确立“美国绝对不能碰”的原则,那就只有放弃台湾。如果真是这样,那作者在此时此刻通过网络发表这篇文章就很容易理解了。台湾“大选”后美日的一些“专家”纷纷发表文章,认为台独已成气候,中国已经不可能通过和平方式收回台湾。鼓吹“对日新思维”的大陆“精英”则主张来个“对台新思维”,承认台湾独立。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突然把自己一年前的这篇旧文章捅到网上来,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配合,为某种新的台湾政策出笼造舆论,打埋伏,做试探。如果行得通,今后鼓吹“牺牲台湾、保全大陆”一类的文章可能会纷纷出笼,最后左右全国舆论。如果遭到强烈反对,则谁也用不着承担责任,大家都进退自如。(从主观愿望而言,我非常希望我的这个推论是捕风捉影,大错特错;但从形式逻辑上推敲,我不敢排除这种可能。因此我比别人更渴望有权威人士出来证明我的这个推论不正确。一旦证明错误,我一定极其愉快地收回自己的推论,但在此之前我不得不保留这种担心。)

  次一种坏的理解是要对中国军队动大手术。既然信息加空军才是新潮流,那一切“不合时宜”的旧东西自然应在淘汰之列。同样是军事改革,同样是强调空天地海电一体,可以是让“猛虎插翅膀,陆军航空化”,也可以是干脆取消原有的陆军,由空军包办一切。作者文中虽然没有明确正面给出结论,但通过美国的例子旁敲侧击,显然是倾向后一种办法。“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陆军走到今天,在陆上基本上已经走到尽头……真正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是传统陆军,而新型陆军将应运而生。……我认为传统陆军的先天缺陷不是信息化技术能够予以弥补的。”这样一来倒也干脆,不管是“万岁军”还是“红军团”,也不管是“光荣传统”还是“优良作风”,反正现在统统成了有“先天缺陷”、无法弥补、“走到尽头”的“老古董”,全都要随着那些看着不顺眼、用着不顺手、留着不放心的“老家伙”们一锅端个精光,而从此全由“自家人”另起炉灶。从权术的角度看这确是很高明的手段,至于这是否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则是另外一回事。

  顺便说一句,作为作家搞文学创作不妨渲染夸大,但如果是军事学术论文则应该实事求是。美国人最近几次战争伤亡很小的确不假,但如果说是“零伤亡”那就吹过头了。阿富汗战争中美国不是没有使用地面部队,只是没有使用美国的地面部队,用的是“北方联盟”的部队。要说“零伤亡”那也只能说是美国人的“零伤亡”,真正的地面作战的伤亡不是没有,只不过是由别人来当替死鬼,不列入美国人的伤亡统计而已。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出动了地面部队,其伤亡数字的统计也有名堂。由于美国有规定在美军中服过役的人可以优先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军中服役的所谓“绿卡士兵”、“外籍士兵”为数很不少。但美军的伤亡统计数字一般只包括拥有美国国籍的士兵,非美国籍士兵的伤亡并不一定列入美军的伤亡统计数字之中。美军中的位置是由拥有美国国籍的士兵优先挑选,非美国籍士兵只能干别人挑剩的差事,从事危险性高的活动的机会要比公民士兵多,其伤亡概率也高。这些人的伤亡不列入统计,整体伤亡数字自然显得很好看。有个英国记者追踪采访美军偷偷把死于伊拉克战争的非美国籍士兵的尸体就地掩埋从而隐瞒真正的伤亡数字,结果被美军“误击”,见上帝去了。非美国籍士兵不拥有美国国籍,不能享受美国公民的权益,美军如此统计处理从法律上也还说得过去。但作为一个中国的将军则用不着如此体贴入微地替美国人维护美国“零伤亡”的神话,更用不着跟着美国人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也把“没有使用美国地面部队”硬说成“没有使用地面部队”,以此证明陆军过时,空军主宰一切。

  (重复一遍,因为作者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结论,其真正用意老夫只能推断猜测。如果作者确实并无老夫推论的意思,只要公开出面澄清,老夫乐于收回自己的上述推断。)

  总之,作者提出了问题,但没有直接给出结论。作为领导干部,这是很反常、很失职的事。一般而言,发现问题是记者的职责,罗列问题是编辑的职责,解决问题是领导的职责,预见并筹划未来是领袖的职责。如果作者以作家的身份通过此文罗列问题,我决不敢苛求。但既然作者标明了自己的官方职务,那就是以领导的身份在说话(如果不是在以领袖的身份在说话的话)。那提出了问题却不给出明确的结论和答案,究竟是要达到什么效果?作者文中曾经特别强调了信息战和心理战的关系,那为什么不反躬自问,这样光提问题不给答案,客观上是不是在替人家打心理战?

  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能力超凡,应付区区一个军区空军政委的工作还绰绰有余,因此谈了伊拉克,又写《美国论》,再写《西部论》,的确有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味道。如果那么有危机感、使命感,何必专论高科技,为何不就中国的能源问题上的严峻形势如实做做文章呢?这可既跟空军的长远建设密不可分,又跟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建国五十多年了,被人家封锁了二十多年,却等到自己的陆地石油快采光了,沿海石油快被别人占光了,世界主要油田快被美国控制光了才突然发现自己还没建立起战略石油储备,整个国家的石油储备才区区几个星期,才突然发现中国的石油运输通道极其脆弱,才慌慌张张忙不迭到处买油。要真有事,人家只要把你的石油供应一掐你就立刻瘫痪,何须玩什么高科技。就这样还不急着发展替代能源,赶紧建立、储备利用煤炭大规模提取人造石油的生产能力,不久前甚至还限制电站发展,而且现在还一窝蜂大力发展私人汽车,惟恐中国石油耗费太少。所有这一切能沾得上“高瞻远瞩”、“英明伟大”、“远见卓识”吗?这难道不应该引起真正的有识之士们的大声疾呼吗?克林顿访华演讲时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中国象美国一样消耗能源,那这个世界的污染就受不了了。这话其实只说了一半,没说出的另一半意思是:如果中国发展到美国那个能耗水平,那世界上的能源就不够用的了。这才是美国人真正关心的问题。布什上台以来,美国油价几乎翻了一番,普通美国人都叫苦连天。中国进口石油越多,看着有气的美国人也就越多。别看美国人自己不管耗费多少石油都觉得天经地义,但如果别人耗费石油多了,那他就不干了,认为是你把石油价格抬高了,损害了他的利益。你以为你“和平崛起”碍着谁了,殊不知就凭资源这一项,你已经招了人家的忌了。美国已经有人写书,认为世界资源承受不起一个现代化的中国,鼓吹只有美国及其铁杆盟友才有资格享受有限的世界资源,其他国家必须保持不发达状态,免得资源危机。一旦世界现有能源供不应求,资源危机,那发生战争的机会一定大增。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未必十分遥远。比如,谁能预见到中国这么快就从石油输出国变成石油进口大国呢?这难道不应该引以为鉴吗?而台湾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出海口被封得死死的,南海石油资源也好,钓鱼岛石油资源也好,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及。真到了无油可用之际只能眼睁睁被人困死。这难道是危言耸听吗?

  总之,此文如果是作者以作家身份而作,那我没什么可说的,顶多某些观点有所不同而已;如果是以官方身份而行私人之事,那我只觉得有点好玩,一笑置之;如果是得到授权做某种政治性试探,那我将毛骨竦然,冷汗如浆,坚决抨击;如果确是在忧国忧民,力主振作奋发,那我要说作者文不及义,应该补充澄清,避免人们以讹传讹,同时建议作者别光盯着高科技,应该在中国的能源危机也大声疾呼。事实上到底属于哪一种情况老夫现在实在吃不准,要看作者自己如何澄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