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科人往事之工资比毛泽东还高的科学家 -- 萨苏

共:💬219 🌺3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科人往事之工资比毛泽东还高的科学家

虽然在出差中,依然决定来写一点东西。这些话题的材料来自于原清华大学,中科院数理化学部,中科院物理所,长春光机物理所等地的前辈,但不包括我的家人。

这次出差,压力很大,来写这份东西,第一是为了纪念。由于材料获得时间已久,如果不写出来,我会忘记得越来越多,何况,谁也保不准什么时候,心态或生活的变更,就无法写出什么了。

每一个文中提到的名字,都是我所衷心敬重,并视为楷模的。每一个给我提供材料的老先生,今天都依然在世,然而他们都年事已高。昨天,刚有一位老先生和我说起,他把所有的书都卖了,以前的事情准备都忘记。

可是他真能忘记么?我们聊了整整三个小时,连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罢课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些内容,我担心不下笔会就此消失在历史的影子里,而让我们忘记了中国科学界曾有过这样的一批人。

未必是多大的事儿,都是些名人轶事,甚至有些带点儿八卦。

下笔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祈祷,祈祷上苍对他们这些一生奉献给科学,奉献给真理的人,以特别的恩赐,使他们得平安,得快乐,得健康。若真有上帝,祈求他听到我的声音。

时间紧,文章只能抽空写,这本来就是在请假中所写的一点随笔。而且,这里上西西河不便,不得不请人代为发稿,请见谅。

我们平常人的眼里,科学界的人们在1949年后好长时间都不大吃香,至少“臭老九”的帽子是戴着的。因此,当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当年有的科学家工资比毛主席还高,萨着实是有些不能相信。

然而老先生说这是事实。他还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叶企孙先生。

老先生五十年代开始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工作,担任秘书,而秘书们的总管是谁呢?这个人的名字也会有很多人熟悉 – 那就是邓稼先。

数理化学部是科学院当时的第一大部(似乎还有一个科学技术部),在这里做秘书,最低,也是当时全国十大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老先生告诉我,当他毕业的时候,中国全国只有五万名大学生,今天,有五百万,是他想不到的。似乎也有为自己是那五万分之一有些得意的样子。

因为作这个秘书,教授们的工资多少,老先生也自然有数。

当时,叶企孙先生的工资,是三百六十元。

毛泽东呢,则是四百零四块八。

如果是这样,怎么能说叶先生比毛公工资还高呢?

因为叶还有一个固定收入,他是中科院学部委员,学部委员每个月要补一百元钱的。

所以叶先生的固定收入是四百六十元。

四百六十元是什么概念呢?老先生说,当时他的师兄在清华教书,每个月拿出八块钱来当伙食费,可以天天吃水鱼王八的。

所以叶企孙先生当时实在“阔”得很。

叶先生还不是最有钱的,当时工资最高的,既不是国家领袖,也不是科学家,而是梅兰芳 – 梅先生的工资一个月两千元。比他少一点的是马连良,马先生一个月一千八。

所以抗美援朝梅先生捐就捐飞机,那才是大手笔呢。

不过叶先生却是很简朴的人,钱,多半是接济学生和给穷亲戚花掉了,有些积蓄也在文革中被抄家一空。那位在数理化学部当秘书的老先生,当时经常为了审稿的事情去叶先生家 – 那时候没有传真和电子邮件,重要的稿件只能秘书自己跑。他说叶先生家在北大,是个老院子,周围环水,给人感觉象个岛,是个很让人羡慕的地方,但先生偶尔留他吃饭,一起吃的都是很简单的饭菜。唯有一次吃到了好东西,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先生看他送稿来,就招呼他说来得正好,于是送给他四个苹果。

当时的情况全国都在挨饿,先生也很消瘦,却有苹果给自己吃,还能带回家!小秘书喜出望外,那苹果的滋味和带来的快乐,一直记到了几十年后。

后来才知道叶先生是政协委员,有权利到政协的内部商店买东西十次(估计是一年十次)。当时学生们没有东西吃,叶先生就把能买的配额都买了苹果,放在家里,来的学生,同事就一人送四个,送完了,自己再去买。

先生自己吃过没有,就不知道了。

叶企孙先生何许人也?老实说听到他的工资比毛主席高的时候,我对先生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 物理学家。是这两天准备整理这段文字,才上网查找叶企孙先生的情况,恍然发现突然看到了一位大师的影子。

叶企孙,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的门下,走出了中国科学院七十九名院士。他曾任国民政府中央科学研究院干事长,而在学术上,他在世界上为精确计算巴朗克常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不懂巴朗克常数,讲此事的老先生口音很重,说的是“布莱克常数”,它的内容我一直没有搞清楚。但我记得有了这个常数以后,有很多物理方面的计算就变得迎刃而解。对叶先生的事迹,我就不必多言了。

叶先生晚年极惨,在文革中被作为特务嫌疑关押而后监督劳动。他的一位学生,我的师长曾亲口告诉我 – “叶先生是活活饿死的。”这不是事实,而是因为我的这位师长曾亲眼目睹叶先生晚年的惨景,所以对此深信不疑。实际上,叶先生死于1977年,但他所受的苦,足以让他的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刘克选、胡升华《叶企孙的贡献与悲剧》中,曾描述穷途末路的先生 -- “当时不少人在海淀中关村一带见到了这种情景:叶企孙弓着背,穿着破棉鞋,踯躅街头,有时在一家店铺买两个小苹果,过走边啃,碰到熟知的学生便说:‘你有钱给我几个。’所求不过三五元而已!”

而叶先生的侄子回忆,在那样的时刻,叔父没有向任何人表示过他一生很悲惨,他的看法好像是世界上和历史上冤枉的事情很多,没有必要感叹自己的人生,他对自己的遭遇淡然处之。疾病缠身,两脚肿胀,小便失禁的叶先生,经常坐在一张旧藤椅上,读点古典诗词或历史书打发时光。

1987年,叶企孙先生平反昭雪,重还清白。

往事不堪回首,还是回到先生雄姿英发的时代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俊的叶企孙先生有一个谜,先生才华过人,侠肝义胆,却终身未娶,其中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另一位老先生和我谈起的叶企孙先生,让我想起了和他同时代的金岳霖,一样的才子佳人,一样的重情如斯,故事竟然仿佛雷同。

[待续]

元宝推荐:爱莲,黄河故人,橡树村,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