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人的大国之路 -- 颜子

共:💬48 🌺19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中国人的大国之路

如果给你世间所有的财力,军力,人力,甚或超自然力,你想要打造一个怎么样的中国?如果给你选择在这个中国中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那你会选择怎么样的一个角色?

最近在河里看到许多忧国忧民的文章,台海,雪灾,科索沃,美国,股市,诸多事端,杂沓而来,给人的感觉是目不暇给,透不过气。这个问题不由自己的冒进脑海里。

选择有时候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奢侈,更是一种责任和负担。

最近有幸和姑姑聊起她们小时候的生活。

公公(应该说祖父)在我爸爸三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当时全家11个孩子,就要靠我婆婆一个人撑起来。当年马来西亚还是英殖民地,虽然公公留下一些微薄田产,但是大家的日子还是很苦。所有的孩子都要分担家计。大的带小的,年级比较大的男生就要去园里劳动(应该是椰园),女生做家务,照顾小孩,干一些比较轻松的农活。当年重男轻女的观念还很严重,而且经济也不好,我最大的几位姑姑都没有上过学。只有这个最小的姑姑完成小学。

姑姑说起自己小时候,大人要出去办事,怕她乱跑,就把她放在高椅上。因为“太高,不敢下来”,所以即使尿急,也不敢移动半分。姑姑说起自己摘椰,如何用椰叶扎扫帚,如何放羊,如何在煤油灯下做功课,而因为要做家务,所以功课往往没有办法做完。

我年轻的唐表弟在一旁有些好奇的听着,姑姑不时会有些教训式的说,“我们小时候,哪里有你们现在那么方便,随手按一下就有灯,上学还有冷气巴士,以前我们都是走路去上学的!”等等。表弟则有些不可思议的说,“你从来没有和我说过这些!”

后来姑姑到新加坡“找生活”,开始帮我三伯打工,后来两兄妹闹翻了(家事就不多说了),姑姑便出来自己创业。一直打拼到现在,总算能过上好日子,有自己的房子了,孩子也长大了。

其实姑姑的一生并不平顺。虽然相当的富裕,但是婚姻不幸福,和自己的哥哥又闹翻了,和自己的亲戚也少来往(我可能是唯一常常去探望她的小辈吧),自己的健康也不是很好,但是姑姑依然顽强而简朴的活着。虽然家里有车,但是姑姑出入依然骑着脚踏车。姑姑厨艺精湛(她的客家算盘子是一绝),但是回忆起童年简单的番薯叶,依然很怀恋。

对于我姑姑,我只能敬仰。

其实,我们的长辈,那一个不是这样走过来的?我的伯伯姑姑,阿姨舅舅,都曾经在新马建国初经历过艰难的岁月。在他们身上能看到华人独有的坚韧。他们可能华文学得不好,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文化延续的力量。

他们那一代,没有选择的权力。他们只能活下去,以换取下一代的今天。而我们这一代因为他们的努力而被赋予选择的权力,我却有些彷徨了:我们要如何选择,才能不愧对先辈们做出的牺牲啊?

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问题啊。

或许,是我们想得太多了。

中华文化有多久的历史?有的历史家说2000年,有的说5000年,有的说7000年。但对老百姓来说,中华文化的实际意义,是一个接一个的春节,端午,清明,中秋,冬至,是一个接一个的祭祖活动。

在我们举步不前的当儿,我想请大家回过头去看看我们祖先留下的足迹。或许他们走得不甚整齐,或许现在看过去,他们可能走了弯路,但是他们毕竟是走过来了。我想,无论我们今天的路怎么走,只要心怀先人,放眼下一代,我们的下一步,应该是可以很坚定的吧?

而中国的大国之路,也许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了。

---

最近很少写帖子,除了种种个人原因,也是开始在自我检讨。在网上写东西,可能自己修养还不够,所以常常会造成偏执自己的观点。现在宁愿多看帖子,多想,也不愿意写太多。河里的帖子和回帖的质量很高,光看帖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很多以前反对的观点,现在也慢慢看得进了。

2008年似乎是一个转折点,其实哪一年不是。如果西河可以代表当代中国人的思想素质,我想说一声:“中国可以放心了。”放心不是说中国可以高枕无忧,而是中国人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放手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中华文化这个2000多岁的老头子,能够在西河迸发这么耀眼的活力,身为华人,请允许我引以为傲。

最近在读一些有关WG的书,对现代的中国人益发敬佩了。对这个课题有很多感想,可是越读越多,却越不敢写。毕竟以我浅薄的人生历练要去哪怕是讨论这么浩大复杂的历史运动,只能自暴其短。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嘿!

最近也在复习一些有关老子的书,对我们中华文明今天面临的选择,有了更深的体会。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虽然听起来有些自欺欺人,但是其中的意境和智慧,无法言传。

元宝推荐: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