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士兵系列1——空军中士的军旅回忆0 -- 吴栋

共:💬75 🌺3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士兵系列1——空军中士的军旅回忆3

军旅回忆之三:航校的冬天(上)

1958年6月22日,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空军在陕西户县组建专门培训空中领航员和空中通信射击员的专门学校。同年9月12日,国防部授予部队番号。9月29日,由空军司令部命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航空学校。学校机关由空军第3预备学校、第1、第2航空学校部分人员和户县基地场站抽调人员组成。

1976年6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6航空学校。1986年8月25日全军院校整编,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航学院。

1993年12月那个寒冷的冬夜,当我乘车由西安来到户县时,这里是空军第16飞行学院院部所在地,学院代号:86128部队。我们10余人,被安排至院直新兵连参加训练。

新兵连的小院就在学院礼堂旁,两排平房,3个新训排总共百余号人,除了我们10余个代训的外来户,其余来自浙江丽水、江西永修、河北唐山还有河南什么地方的新兵都是16飞院从全国各地接来的。

老实说,走进那小院时,我的感觉空前绝望。当时全连正集体学唱革命歌曲,院落里空无一人,被分到1排的我和另外两个老乡一块拎着行李走进空荡荡的房间时,眼前除了两排木板和砖头搭起来的通铺,仅有两盏40瓦的昏暗灯泡孤零零的悬挂在房梁正中。

我至今仍觉得,那间宿舍很象北方的大车店。

宿舍里还有那么两、三个因病请假正扎堆聊天的新兵,一水的光头,见我们进来,异常热情,主动迎上前来嘘寒问暖,帮着我们解被包铺床。

那时我很心虚,眼前的环境和眼前的这帮人,横竖让我感觉不是进了军营,而是进了监狱。

当天夜里,我便失眠了。

因为,我想家。

而且,西北的冬天实在太冷。

应该说我的新兵生涯并不圆满,原因很简单,根据我父母和部队领导私下达成的协议,待到1月初,我需返回学校参加毕业考试。所以,满打满算我仅在新兵连呆了27天。

事后,我那当将军的长辈非常生气,严厉的批评了我父母,因为我违反了部队的纪律。

直到今天,我都很遗憾,没有能够完完整整的实现由民到兵的彻底转变。

在新兵连,时任副院长兼参谋长的栾连续空军大校曾给我们专门讲过一课,介绍16飞院的辉煌历史。

16飞院是世界第二、亚洲唯一的一所领航专业培训院校。学院设空中领航系、地面领航系和飞行管制系(驻西安)。下辖3个飞行训练团,1团驻陕西宝鸡凤翔县,2团驻陕西户县,就在院部旁边,3团驻甘肃平凉县。

说到16飞院的光荣历史,我想有3个人不得不提:第一个是周子玉上将,曾任16校政委,后历任导弹学院政治部主任、空1军政委、广空副政委、空军指挥学院政委、总政治部主任助理,最后官居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委纪委书记。第二个是八十年代著名的“学雷锋标兵”朱伯儒空军少将,62年从16航校毕业,曾任武空后勤部政委、成空政治部副主任,退休前任广空副政委。第三个是李大维,原台湾国民党陆军航空队1大队观测中队少校分队长,1983年6月驾驶美制U-6A观察机起义,同年被任命为16航校副校长,现任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

说到16学院,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户县的“出血热”,据说是当地黑线鼠身上携带的一种疾病,传染性较强,重则致命。初到学院,便有军医提醒,少到草地上活动。不过新兵连好象尚未有人传染,倒是离开后1年多,得知学院政委李长存不幸感染此病去世。

去年岁末战友来蓉,问及“出血热”。言如今已少有此病发作。

说到16飞院,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是那一排整齐的食堂,空领、地领两个系,每个学员队都有自己的食堂,空勤、半空勤、地勤,还有战士灶、干部灶,到开饭时间,一长溜炊烟四起,煞是壮观。

每每想起此景,就不由自主的哼唱王菲的那首《又见炊烟》。

我的那帮新兵连战友,除了分到警通连站岗的外,大多到了各个队的灶上当了“伙头军”。

那年月新兵连的伙食确实不敢恭维,早上几大锅清汤寡水面,连盐味儿都寥寥;中午和晚上,桌上永远都是萝卜、白菜和土豆,肉腥极少。以至于新兵连头回吃包子时,我一口气吞了17个。其实那包子里也没啥肉,多是白菜和粉条馅,好象是吃到第9个时,方才吃到第一口猪肉。那天最能吃的家伙,是个河南新兵,据本人说,连续吃掉29个大包,当天晚上就进了卫生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