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见证?发现之旅》之《狙击英雄》 -- aircobra

共:💬2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三集 致命距离

第三集 致命距离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9日 14:17

  硝烟依然在战场上空飘荡,战场上难得的寂静,连狙击手们的枪声似乎也销声匿迹了。对面的联合国军大大减少了阵地表面的活动,没有人敢轻易走出工事,整个前沿阵地无异于一个笼罩着死亡气息的巨大坟场。数天来,志愿军的狙击手们一直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但是目标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小了。

  这一天,张桃芳在经过一个月的集训之后,重新返回上甘岭597.9高地。

  【张桃芳】这个时候班长叫吕生堂。他就跟我反映,他说:老张,你回去学习,你们连调下去以后,西南无名高地增加一个地堡,有三四个人老在那儿转。他反映,看到那个人上来下去,两手这么一张,看就说明了他是个观察员。所以我马上决定,明天上午我不打,我要摸情况。他说情况和你们连你在的时候一样,没什么变化,我说这就是变化,判断是敌人的炮兵观察员。

  第二天清晨,张桃芳没有带任何武器,悄悄溜上了1#狙击台。他必须了解对面阵地最新的情况,冒冒失失下手会引来不必要的危险。

  在经过再三试探之后,那个人的胆子似乎渐渐大起来,他爬上了一个制高点,在向这边张望。张桃芳注意到,那个人的手中有什么东西晃了一下,望远镜,这的确是一个观察员。

  【张桃芳】我首先要掌握情况,我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以后,我才能安安稳稳地打敌人,我才能保存我自己的安全。我过早地暴露目标,敌人不就打我了么?一号三号二号阵地我都转了一下,都没发现什么新的情况。

  黄昏时分,班长吕生堂开始生火做饭,四周很安静,一缕炊烟从战壕里缓缓飘起。

  【张桃芳】烧得那个烟冒得很大,我马上回来制止这个情况。班长就说,没事,我们几个净在一起烧饭吃。我在人家那个连里生活,我也不好过多干涉,我说你看着办吧,这就到主坑道休息室去了。刚坐下来,我是看什么东西,和一个战士闲聊,马上来报告了。他说,坏了,坏了,班长牺牲了。我说,胡说八道,我刚从那里来,怎么会牺牲呢?他说,真的,不是假的。我说,怎么回事?他们在那里烧鸡吃,烟很大,我不是跟他们说了别烧,到晚上再烧,晚上再烧,冒烟看不到,白天烧冒烟看到了,一家伙两个人,就这么给打倒了。劝班长,不听,回到坑道,班长牺牲,就这么简单。

  敌军的炮火覆盖极为准确,这一定是那些炮兵观察员在精准地报告目标方位,指挥炮兵攻击。张桃芳意识到,他必须尽快解决掉这些时刻存在的威胁。

  黎明时分,张桃芳登上1号狙击台。1号狙击台位置是一块巨大的青石,张桃芳在青石的两侧各放了一支步骑枪,这样同一块阵地可以变换角度设计,而大青石可以当作掩体。

  那个观察员出来了,和以往一样,他依然在反复的试探,在确认没有危险之后,他再次登上了一个制高点。

  【张桃芳】我说这小子很狡猾,实际上我们的炮兵观察员也是这样,机灵得很。第四次等他出来的时候,我不客气了,那时候这边就放开了,专门注意他,等他头刚出来,露到这个地方,我说你别看了,该完成任务回家了。子弹啪的一下就出去了,正好打在这个地方,看着闪光弹从这里进去了,一下子打到后边去了,我看不到了。我们的观察员就喊,老张,打着了,躺在那儿不走了。我说,我看不到。他说,我给你报啊。

  张桃芳再次探出头,经过前一天的观察,张桃芳知道,对面的炮兵观察员绝对不只一个。果然,目标再次出现了。

  【张桃芳】这是个碉堡,他就在边上这么转,前面后面这么转,他不停,这家伙就不好办了。他给我出了难题。

  目标也许在有意吸引狙击手暴露位置,张桃芳没有贸然射击,他必须找到一个最佳的射击角度。

  【张桃芳】你要是平地里直线走和横线走,那我会算提前量敲你,但是你绕着地堡转,是个圆形的,没办法瞄准。后来我想个点子,好,我选了个地方专门等你。这不是地堡嘛,圆的,他转到这个地方,我不打他,瞄准点选择这个地方,人到这个地方刚一出头,我开始击发。但是这需要一个条件,看他走路的速度和他的高度。他走路是多快,人多高,你要选择瞄准是要害的地方。这是要害地方,你选高了,面积小,选低了,打的不是要害地方。这时候他转的时候,我没装子弹,他从这里一出去之后,转到这个地方,我一击发,准星和他碰头了,差不多,校正了三次。他以为我不会打他,转得更有劲,我那时候就说了一句话,你该回去休息了,这个地方不是你看热闹的地方。我的子弹出膛了,他是反过来,原来是这么转,现在是这么转,到这个地方,我把他干了。

一天之内,张桃芳连续得手,三名炮兵观察员被尽数消灭,这无异于在一段时间内,毁掉了敌军炮兵的眼睛。

  【张桃芳】消灭他以后我就放心了,不到一个小时会来人,但是没来。敌人也在分析这个人可能是个老兵,我那么分析。他怎么这么准?把我们三个观察员都敲了,一个也没留,实际上我是个新兵蛋子。

  这位枪法如神的狙击手,他所带来的威胁甚至要远远大于任何重型武器。让对手颇感头疼的是,尽管用尽了各种招数,这位枪法出众的狙击手依然在一弹一命,不慌不忙地蚕食着联合国军阵地上的有生力量,这种恐怖悄无声息的浸润着每个士兵的神经。

  长时间的对峙作战让对面联合国军疲惫不堪,他们很想尽早结束这场看来异常艰难的战争。1953年4月,交战双方终于在一直悬而未决的战俘问题上达成新的协议,并彼此交换部分战俘,这一举措成为推动停战谈判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停战协议没有最终签订之前,战场上的士兵还只能是兵戈相见。

  春寒料峭。张桃芳潜伏在4号射击位置,对面主阵地上很少有人会轻易暴露目标,张桃芳不得不把搜索范围扩大,先天的远视眼优势为他增加了不少便利。

  在正南和西南高地之间的山谷中,有一条已经枯水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经常有往返的士兵从桥上穿过。张桃芳伸出手指,大致目测了一下,距离约有800米。

  【张桃芳】这个桥上发现敌人已经好几次了,不只一次发现,我也打了几次,没打到。但是我打不到不干休,我要从里面找出经验来,找出教训变成我的经验,这个距离也比较远。八百米,不大好打,八百米瞄准的目标就这么一大块。瞄准他中间就行了,不像三四百米、一两百米好打。

  一个黑点进入张桃芳的视线,张桃芳仔细观察黑点运动的规律。很快,张桃芳发现,那个黑点不仅仅纵深方向移动,而且同时在横向左右摇摆。

  【张桃芳】没想到这个家伙这么狡猾,他走路不是直走,他是花步,这么走,这样走,这样走,目标就不好选了。怎么选?你选这边,他跑到那边去了。但是我坚定一个信心,你走花步,我就等着打你的花步,反正你有停的点。你走这边、走那边,到那里有一个停,我选择你停的那个地方。要选择这个地方必须考虑到将近八百米的距离,弹丸飞到那儿已经开始下沉了,这是一个;第二个,你这个花步,每秒钟走几步,加上你的速度、人的高度,我定目标定下来也巧得很,第一枪就给他揍倒了。怎么选的目标呢?这个敌人走花步吧,这边走一步,那边走一步,但是我选择这里,不动。我分析好了你一秒钟走几步,我八百米的弹丸要飞到目标,和你目标相齐要走几秒,我选择这个地方不动,等你,然后等到你开始从这边过来,啪一击发,正好弹丸飞到这个地方,他人也到了,和他碰头了。所以这个时候,四个条件都具备了,走的花步是什么,人的高度是什么,速度是什么,最后瞄准点选在哪儿,也凑巧打到这个敌人。

  这一天,张桃芳连续在800米的距离,两次击发成功,创造出志愿军中普通步枪最远射杀纪录。张桃芳在志愿军中独占鳌头,然而真正的肯定还是来自于对面阵地。对手无时无刻都在想方设法除掉这个劲敌。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本领出众的狙击手来说,谁将是他的克星呢?

  【国防大学第二编研室 李杰 副教授】根据狙击作战的历史来看,要对付一个高明的狙击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选择比这个狙击手更高明的对手来打击和压制他。也就是我们中国古代人说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有同行才能了解彼此的特点,才能够巧妙地捕捉对方的弱点,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置敌于死地。

  1943年,苏德战争开始不久,希特勒的东线部队在俄罗斯广大荒原上大吃苦头,让德军备感头疼的便是苏联红军中枪法精准的狙击手。于是,德军不得不大量增加己方狙击手的数量,希望借此摆脱被动局面。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断壁残垣之间,苏德双方的狙击对抗达到最高巅峰,此战也让一个名叫瓦西里的苏军狙击手从此名垂青史。这个年轻的苏军准尉使用两人小组的战术,经过四天的激烈对抗,成功地狙杀德军狙击之王科尼格少校。能够败在一流对手之手,恐怕是狙击手最好的归宿了。

  【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 曲爱国】既然对方也是一个狙击高手,他不可能像傻乎乎的一般人一样来对付你,你打他,他也在时刻寻求机会来打你。那么在这样的时刻,双方谁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谁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假象来蒙骗对方,诱使对手上当,谁能够抢先一步找到对方的漏洞,谁就可能占据主动。

  这一天似乎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张桃芳照例一早走出坑道。从坑道口到最近的2号狙击台有十几米长的狭窄交通壕连接,穿着这样的大衣在交通壕内穿行显得过于笨拙,张桃芳站起身,他想从地表空地直接进入狙击台。

  【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刚一上去,机枪就来了,机枪打的子弹就像刮风刮的草一样,这是最怕的,听起来子弹离你很近,要是听见子弹打过来的还远着呢,你别管它。

  张桃芳悄悄潜入到2号狙击台,他不敢冒险探出头去看,他不知道,那个突放冷箭的对手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张桃芳用枪把帽子顶起,轻轻露出阵地,如果敌人射击,他就可以根据子弹射出的方向判断出敌人的藏身所在。在那一刻,张桃芳几乎是在渴望对手射来的子弹,然而对面阵地却始终无声无息。

  【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弄个棍子把帽子举起来,引诱一下敌人,能不能发现我,但是有时候敌人也不上我的当,他也很狡猾。

  张桃芳知道,真正的对手来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已经完全暴露在对手的枪口下。在交通壕的另一端,是张桃芳5处狙击台的另外一处,他明白,自己必须避开对方的火力监视,转移位置寻找机会。

  【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头一抬,又是一梭子就进来了,这时一惊以后两手一摆,顺手托了个东西就看,一看,东无名高地青石山,两个石头中间架了一挺机枪。

  这的确是一个高明的枪手,他竟然能够精准的判断自己的转移方向。张桃芳不敢确定自己的假动作是否蒙骗了对手,然而对面停止了射击。

  对手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个点射,张桃芳根本无暇抬头射击。渐渐地,张桃芳发现,对手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狙击台的左侧,而对右侧却很少顾及,张桃芳慢慢移动到狙击台的右侧,他把步枪贴着掩体慢慢伸出头。

  天空飘起了小雪,张桃芳在耐心的等待。机枪的弹着点表明,对手的确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换了位置。他确信对手这一次确实疏忽了,这个倏忽也许将是他致命的错误。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张桃芳仔细计算着自己的出枪方位和角度。必须一枪命中,一个总是需要补一枪的狙击手,他的生命是不会长久的,张桃芳在等待一个万无一失的机会。

  【志愿军战士 张桃芳】当时我打出去的时候,敌人的枪也响了,他比我稍后一点,打来的子弹爆起来的土打在我的脸上,我现在好好的没事,敌人倒下了。

  1953年7月,历时两年之久的朝鲜停战谈判终于接近尾声。7月27日,中朝代表团首席代表和联合国军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张桃芳一直活跃在前沿阵地上。作为一名狙击手,张桃芳单兵作战32天,击发 442次,毙敌214名,创下了朝鲜战场冷枪狙击射杀最高记录。而极具传奇色彩的是,虽然身经百战,屡次遇险,张桃芳却毫发无伤,全身而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战争中的神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