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萨苏大佬,请不要在文革的问题上误导台湾的朋友! -- 土人在外

共:💬718 🌺3352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飞将军的回复

你承认现在工商业和服务业的兴起确实比以前提供了多得多的工作机会,你又说,毛泽东时代做到了对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均等的发展机会,而现在没有。前面说的是现在进步了,后面说的是现在退步了,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不矛盾,现在的改革当然有很多好处,但坏处也不少,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这个问题我说不准,从表面上看是进步了,但是有些负面东西是影响深远的,比如教育、医疗,和环境这方面。

再说教育问题,如果指中等教育,农民子弟好歹高中还是上的起的,当年农村有个初中生就很了不起了,现在高中生比比皆是,看不出现在比当初难在哪里。如果指高等教育,文革时候的高等教育咱就不说了,现在痛骂高教收费的都是和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比,不是和七十年代比。

高中生比比皆是是城里的状况吧?农村的同学们给说说?我记得当年的大学同学跟我聊起这件事还说现在农村上到高中的孩子很少了?为什么?没有教师愿意去农村,取消义务教育,学校收赞助费,教育款项被乡镇或村干部挪用,这在毛泽东时代是很少出现的,现在却是普遍状况。哪个地方的金融有了问题都在动教育经费的脑筋。高教收费就不用提了,飞将军可能有误解。我不是给文革唱赞歌,我指得比较是和整个毛泽东时代(自49年以后到76年)相比。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跟我谈起过,60年代副教授的工资是200多块一个月,当然,现在水平也上去了,可代价呢?

说到中印对比的问题,你想过没有,毛泽东时代过去30年了,如果现在各行各业的顶梁柱都是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可以说仍然在吃当年的老本,但现实是这么回事吗?

兄弟我是航空院校出身。不客气地说一句,各行各业的顶梁柱,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企业里,还真就是45岁以上的老家伙在顶。七十年代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普遍比较毛躁,做事没有那份钻劲和狠劲。少部分强过老家伙的也不愿意呆在国防等项目里面?为什么?可不可以说国家政策有问题?我说不好。

农民敢死不敢病的问题,恐怕你的考察一下他们那些病是不是随便一个小诊所就能搞得定的才行,据我所知,不是。只有正规医院才能搞得定的病,在当年也只有等死。

这个我没有调查过,没有发言权。感觉存疑。有没有农村过来的兄弟谈一谈?那时候还有“61个阶级兄弟”的事例,现在呢?矿难发生之频繁,援救措施之无力,都是摆在眼前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对三峡那么痛恨,莫非你认为三峡是引发今年气候异常的罪魁祸首?

嗯,我确实是这么想的,我不是行家,说不好。且不说迁移工程给多少人造成不便,多少援助金被上下其手,给环境造成多少损害。但三峡工程导致长江流量锐减,是确实的吧?前阵子,看到武汉的一江边农家妇女说看到好几艘大轮船在江边搁浅,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关于三峡工程,一直有两派。这我知道,我的感觉是人类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大自然,否则必遭天谴。可能不是在现在,而是报应在后代身上,谁知道呢?

邓小平的成绩是站在毛泽东的肩膀上取得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认为邓小平站在毛泽东的肩膀上居然比毛泽东还低,这就有问题了,他的烂肩膀现在的领导人貌似还站的稳的,不但很稳,还在接着往上爬,看不出有哪天会完蛋的迹象。

邓小平站在毛泽东的肩膀上比毛泽东高大是毫无问题的,不过我的观点是他脚下虚浮,马步不稳。见仁见智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