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萨苏大佬,请不要在文革的问题上误导台湾的朋友! -- 土人在外

共:💬718 🌺3352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战战兢兢

本来想说完就溜,不再争论的。这个一争论起来就没有完的时候。不过乡间兄的看法有份量,一溜了之不好,冒昧商榷几句,商榷完了还是想溜,请海涵。

1、中华民族的文化枷锁有多严重?对生产力的制约有多大?非到完全打破不可的地步了么?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完全打破的代价是否太高?

枷锁有多重,量化计算是不可能的,只能看历史。胡耀邦时代有一个金观涛,提出一个中国历史的超稳定“理论”,给它打一个引号是因为金老兄只提出一个观念,没有多少证明或者展开。但单存从历史表象来看,确乎有这么一个超稳定的现象存在,朝代更替,历史循环,早就烂熟的封建社会就是不肯往前走一步。完全打破必要吗?不知道,只知道打破之后,中国的历史确实往前走了一大步。不打破是不是也能走这一步?也不知道,只知道历史给过中国很多机会,但中国一直没有走出这一步。

2、操作层面的破与立

破是为了立,但是不破则不能立。毛不能信任老战友和既得利益集团完成这个破,所以启用无牵无挂的红卫兵。毛对于自己破了之后能够立是有绝对信心的,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控制,历史有自己的进程,历史可以由伟人推动,但不是伟人创造的。毛也不能例外。

3、文革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

文革不是一个科学思考的结果,也不是一个科学运作的进程,没有科学合理的引导一点也不奇怪。文革的初衷和文革的结果的不一致,只能说明历史的无形之手的作用,连伟人也无法扭转这个巨手。

4、文革的结果是两极的

文革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在这样的大动荡中,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裂缝”(fault lines)都显现出来了。但是暴露的裂缝比隐藏的裂缝好,动荡“搅拌”之后,裂缝可以消失,不能相容的死疙瘩可以抛弃,否则中国也不会有今天的欣欣向荣了。独立人格和思想自由的一个结果就是:一些人不再认同传统价值,包括诚信、无私、自律。这是进步的代价。传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于社会的进步过程中人与人关系准则的建立和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于这些准则的认同。当社会秩序急剧变革的时候,一些人不再认同这些准则,这是进步的过程。当社会变革趋稳时,这些人或许会回归对传统准则的认同,这时道德和传统的重建才有可能。这是一个过程。一个人的成长是有过程的,小孩子的价值观念是大人教他什么他就听什么;青少年逆反的时候,他什么都想和你拗一下;成年以后回归到传统价值观念,“还是大人说得对”。这是一个过程。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平稳的社会的价值观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个剧烈变革的社会要是还没有大的变化,那就奇怪了。至于变化之后是会回到传统,还是会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体系,那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废话说完了,这次真的要躲起来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