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苏两七的德国脚丫子 上 -- 萨苏

共:💬383 🌺17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苏两七的德国脚丫子 中

海军高级军官说话都很绅士的,怎么叫一听就不是好话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号称“中华第一舰”的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

因为当时港里刮着海风阿。

顺着这风一听,哈尔滨舰上头动静不对阿,哗啷,哗啷,哗啷,怎么跟上甘岭美国鬼子来偷袭一个动静?

再一看,军舰的上层建筑周围,炮塔周围,有接缝的地方用铁丝拴着一溜罐头盒,风一吹,哗啷,哗啷,哗啷。。。

可不是一个动静么,上甘岭志愿军就是把罐头盒拴铁丝网上当警报器的,哗啷一响就是美国鬼子上来了。

敢情海军说不寂寞就是这个啊。

经过检查,问题很快就弄清楚了,毛病在液压传动系统的密封上,平时看着蛮好,赤道的太阳一晒,液压油就开始无孔不“出”了。开始,海军的人员是修,修来修去看出来是系统本身有问题,就改为清扫,但液压油这玩意儿在高温下渗透性特强,稍一懈怠一夜之间汇聚起来,有个沟儿缝儿就到处流,弄得战舰上层建筑壁板上仿佛画了一条条虎斑。这种东西还不好清洗。无奈之下的海军官兵只好把罐头盒拴了铁丝挂在各个渗漏的地方接油,成了海上的风铃。

您说112不是可以全封闭么?空调干什么吃的?第一军舰全封闭指的不是总全封闭的,那是抗原子沾染时候的作战状态;第二赤道上晒十分钟钢甲舱壁能烤白薯,一部分液压系统的设备和管线就贴着舱壁布置,那地方空调根本无法发挥威力。

既然有问题,就解决改进吧,要不然怎么办呢?

我对液压这个专业不了解,根据大高的说法,好像关键是密封的设计,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摩擦,膨胀系数等都要考虑,需要根据使用材料采用某种公式来进行。国际上似乎有七八个公式可用,但对我们来说都有点儿纸上谈兵,因为学派不同,每次用哪个都要吵的一塌糊涂,可是结果没有一次能让人完全满意。事实上这个问题国际上也不是解决得很好,美国这方面可算先进,但也不能尽善尽美,SR-71黑鸟侦察机的液压系统是一绝,高温下工作极佳,但正常温度下就是漏油大王,以至于在代顿基地得了个“油鸡”的外号。

所以,上海这边对于哈尔滨舰的问题也是头大得很,只能说尽力而为,其实就是准备靠多做几套设计,用试验解决问题。先报了个追加的预算,大约是三百万的数儿,时间半年(这笔款子当时没给,不过后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花了半年时间)。

海军方面比较为难,事情传到该舰总设计师那儿,老人家一乐,说不就是一个热带海区液压系统漏油么?给我三十万就解决了。

他又不是液压专家,怎么那么大把握呢?

不过老头说了就有人信,后来真是三十万解决的。

怎么解决的呢?如果老萨这时候打住肯定被骂,还是写完了再喝水吧。

很简单,老爷子给船上加了四台制冷风机,一台六万,加压冷风管拉出去,对着液压阀接头处和齿轮泵气冷强行降温就把问题解决了。温度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对液压油渗漏的控制还是不错的。

那战场上冷风机打坏了不是要影响战斗力么?没事儿,液压系统旁储存干冰做紧急降温剂就可以,便宜得很,必要时还可以用来灭火。

液压的问题不用液压上的技术解决,老爷子说,军舰设计是系统工程。

这老爷子是学数学起家的。

液压上头直到过了几年发生了南斯拉夫那件事才有了钱,比三百万给的还多,半年解决了。哈尔滨舰和后来的深圳舰都带有很强的实验色彩,所以最初使用中发现问题比较多,哈尔滨舰后来趴了一年码头,才把该改装的都改装了,该加装的都加装了。其中也包括这个液压的事情。

您说三十万元解决了的问题干嘛还要花三百万再解决一次呢?

这叫技术积累。

问题是老总这一招用在苏两七上可就不灵了。

引进苏两七的一大原因是我军当时没有能在南沙上空有效作战的战机。1984年赤瓜礁海战,打胜了的中国舰队耀武扬威往回走。其间越军曾派出飞机接近中国舰队,只是大约慑于鹰潭号防空护卫舰的威力,才没敢靠近。可是,没有制空权的确是南海上中国人和军事行动的软肋。此战后海航曾派两架轰六前往南沙做出制空姿态,无奈由于航程限制,在南沙上空只能停留五分钟。

所以,苏两七买进来,立即就要部署到海南的机场。

然而,俄罗斯人也明确地说,以当地的气温,苏两七的有些系统难以正常工作,其中就包括起落架。

于是,就有了大高他们奉命研制高温环境下苏两七起落架的事情。

苏两七这玩意儿上头可没地方给你加两台冷风机,只能硬碰硬了。

北边还算配合,苏两七过来之前,先送来几只“俄国脚丫子”供参考。一看样品,大家都比较放心 – 俄罗斯人的老风格,结构简单结实,不过工艺么,嘿嘿。苏两七高明的地方在肚子里头,这外头的玩意儿么,咱们还真不大瞧得起。我们的工艺的确也比较差,不过有人说,哪怕是找个退休的老工人拿手敲,蒙皮也不至于弄得那么寒碜吧。。。

大高他们一行带着试制的两套起落架到海口的时候,却得着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北边没想到这边进展这么快,送来改装的样机还没出发呢。

那就只好在海口等着了。

闲得没事儿,在机场走走,这一走,不想就走出一个坏名声来。

大高和我在北京机场工作的时候,来了个美兰机场的同事,和大高称兄道弟极是亲热,末了冒出一句,我们主任代问你好呢。

你们主任,谁啊?大高问。

就是,就是您从人家裙子底下往上看的那位。。。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