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猿之梦---丰臣秀吉侵朝史话(上) -- 查理五世

共:💬29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猿之梦---丰臣秀吉侵朝史话(上)

猿之梦---丰臣秀吉侵朝史话

第一话

  玩过《信长之野望》的玩家,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织田四天王之一的羽柴秀吉,近年由于光荣《太阁立志传》系列游戏的风行,这头猴 子名声大振,所以他的出身、源流和发家史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重点谈谈成为日本关白的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那一段历史。这场 战争,是日本首次企图染指中国,也是中国与日本第一次正面的、正式的作战(元朝因“神风”而不战自溃的远征不计)。在此之前,日 本一向是以中国的“属国”名义称臣纳贡,丰臣秀吉侵朝侵中的战略,改变了这一切,而实际的战况,也使日本在面对中国时信心大增。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场战争为19―20世纪日本侵华埋下了一个引线。

  丰臣秀吉发动这场战争的动机,目前还是众说纷纭,主流的意见有:1、通过平定日本战国的乱世,秀吉获得了极大的信心,企图发 动对外战争,夺取更多的土地,满足自己高度膨胀的统治欲;2、秀吉希望自己超越前人,成为日本历史上新的“神”,而要建立前人所 不能及的丰功伟业,统一日本显然并不够(因为早有前人做过),只有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来实现;3、丰臣政权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改革 措施,激化了国内矛盾,引起日本民众特别是在改革中失去领地的一部分武士和大名的不满和反抗,为了转嫁国内的危机,秀吉采取了对 外战争的手段;4、日本新兴的以界和长崎为代表的大商人阶层要求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促使日本当权者通过发动战争来扩大对外 贸易、进入外国市场……总之,不管是上面哪一条原因,丰臣秀吉在政权建立后,就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而侵朝战争,也 可以说是丰臣政权一个命运的转折点。侵朝失败后,作为领导核心的猴头病死,丰臣家臣团内部的裂痕急剧扩大,而有野心的东国大名如 德川家康等却在这场长达七年的战争中基本是一个旁观者,实力有增无减,而支持丰臣的西国大名作为侵朝战争的主力,实力消耗颇大。 后来在关原之战中,西军被东军打败,侵朝战争的后遗症也算上是因素之一。

  丰臣秀吉对外侵略的野心,在他还叫羽柴秀吉的时候,就有所表露,他曾上表织田信长说:“……愿倚君之威,急定中国(注:指毛 利领地)……臣愿授命,征伐九州,亲平其地,更渡海收朝鲜之地,假朝鲜之兵,席卷明国,混一日本、朝鲜、明国之地,俱服于君,此 臣之愿也。”(大致如此)可见猴子野心,非自今日始。等他做了日本的“天下人”,胃口更大了,不但中朝两国,连天竺、安南、琉球 、吕宋……凡是当时能知道的近邻诸国,统统列入了他征服的计划之中,要不是葡萄牙、荷兰遥处西洋,远不可及,恐怕他还要打到欧洲 去,征服全世界。可惜,日本国小民稀,物质条件远远低于精神目标,秀吉的“伟大”计划,最后终于成了麻雀生鹅蛋。

  分析就到这里,下面话开正题。

  1586年,秀吉在关白的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遣使到中国,要求与明朝扩大通商。明朝政府被前些年的倭寇之患折腾得一听日 本人就头大,自然是否决没商量。秀吉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悻悻,不过他那时还未完全统一日本,只得隐忍不发,把回绝作为战争借口收 藏备用。1589年,九州平定,岛津降服,秀吉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着手实践“中朝攻略”。他首先修书一封,派离朝鲜最近的对马 岛岛主宗义调为使,意思要朝鲜遣使赴日向他称臣。1590年1月,朝鲜派黄允吉、金诚一为正副使,以祝贺秀吉统一日本的名义赴日 。秀吉把朝鲜使者晾在客店里住了八个月,才在京都聚乐第予以召见,态度傲慢地提出要朝鲜作为前驱,与日本联合进攻明朝,公然宣称 要“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400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最后还以命令的口吻,让朝鲜国王来对马岛与他见面,商 议进攻明朝的事,俨然已是朝鲜太上皇的架势。

  朝鲜历来臣附中国,两国关系极为亲密,当然不会同意助日反明。再加上秀吉要求朝鲜国王来日本领地相见,有以上驭下之意,朝鲜 也不愿答应。不过面对秀吉的战争威胁,总要拿个对策。此时恰值朝鲜朋党之争正烈,朝臣分裂为东人党和西人党两大派系,彼此攻讦拆 台,矛盾重重。身为东人党的正使黄允吉汇报说倭人狼子野心,入侵只在早晚;而属西人党的副使金诚一就马上唱反调,说那平秀吉实乃 一狂妄蠢猴,不足为患。两派向来是吵惯了的,这回照例又是一次互逞口舌的机会,于是乎唇枪舌剑,你揭发我卖官鬻爵,我指控你贪污 受贿,倒把真正的议题抛诸脑后。朝鲜国王心里一烦:“都给我歇了吧!”两派便又暂时住嘴,吵过之后,谁也不再理会应对日本的事儿 ,似乎这事根本就没发生过一样。有这般可笑的君臣,打起仗来岂有不一溃千里的?党争之误国于此可见一斑。

  再说海峡那边。与朝鲜的交涉失败后,丰臣秀吉大造舆论,积极准备侵朝。养子丰臣秀次听说要放弃国内的美好生活,漂洋过海去打 仗,思想不通。秀吉煽动说:“若打下北京,就让你当中国的关白。”那秀次本是愚蠢贪婪之辈,一听可以当比日本大几十倍的中国的关 白,立刻迷了心窍,从消极派一跃而为急先锋,积极帮着他干爸到处动员备战。

  经过秀吉父子的动员,西国的大名首先开始行动起来,九州的锅岛直茂和黑田长政是侵略的积极支持者。1591年3月,丰臣秀吉 下令九州各藩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之后他索性把关白之职让给了养子秀次,自己专一筹划入侵中朝的事宜。1592年1月,秀吉在名护 屋筑城,成立了侵朝日军总指挥部,陆军方面,编制了十六个军阵的庞大部队,打头阵的是会讲朝鲜话的小西行长,第二阵是加藤清正, 第三阵黑田长政,第四阵岛津义弘,第五阵福岛正则,第六阵小早川隆景,第七阵毛利辉元,第八阵宇喜多秀家,第九阵羽柴秀秋,这九 个军团共计15万8千人,以对马岛主宗义智为向导,先行入朝。其余七个军团作为后备队。在海上,则以九鬼嘉隆、加藤嘉明、胁坂安 治指挥4万水军,进行海运和警卫。安排已定后,老奸巨滑的秀吉还放心不下,指令小西行长再去刺探朝鲜的情报,根据小西报来的最新 情况,他又有针对性地对各军进行了微调。4月12日,日军正式开始侵朝行动,在名护屋的第一军团至第五军团首批渡海。

  应当说,丰臣秀吉的侵朝计划,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的,他派遣侵朝的将领,如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黑田长政 、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锅岛直茂、岛津义弘等人,个个是重臣名将(玩过《信长之野望》和《太阁立志传》的玩友当会对他们的能力 有所了解)。构成侵朝日军主体的也大多都是安土桃山时代从乱世中冲杀出来的武士,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军械技术(如火枪),本身又具 备丰富的战斗经验,更兼军力上具有压倒优势,光是初期动员的总兵力就达33万,而投入朝鲜战场的将近20万。而反观朝鲜是个崇文 抑武的社会,国家武备松弛,官场腐败成风,士兵缺乏训练,军事力量非常薄弱。朝中东人党和西人党又斗得厉害,内部很不团结。因此 在初期作战中,朝军连连失利,而日军势如破竹,进展之快,连鬼子们自己都感到意外。

第二话 小西军团登岸后径直扑向朝鲜半岛南端的重要海港城市釜山。小西行长还企图用“假道伐明”的借口欺敌赚城,跑到城下向朝鲜 守军高声叫喊:“开城假道!”釜山守将郑拔怒目而视,不予理睬。小西一看诡计无效,只好硬来,挥军向釜山发动猛攻。郑拔以下数百 名朝鲜守城将士尽数战死,釜山陷落。14日,日军进逼东莱城下,又诡言借道,东莱府使宋象贤厉声回答:“死易,假道难!”与围城 日军展开血战,最终与城共亡。可惜像郑拔、宋象贤这样死节的忠勇之臣毕竟是少数,像驻在巨济岛的庆尚道水军节度使元均,见日军攻 釜山,不但不率水军前去援救,反而自沉战舰、火炮、军械,当先逃跑。东莱府的左兵使李钰也是个怕死鬼,闻知日军攻来,放弃职守, 仓皇北逃。

  日军攻下东莱后马不停蹄,继续北犯,小西行长主攻中路,加藤清正居东,黑田长政居西,三路大兵齐头并进,长驱直入。29日, 三路大军在庆闻会师,向汉城(当时称为京城)的门户忠州发动猛攻,朝军大将申立率八千骑兵在城下与日军展开血战,但在日军先进的 火绳枪射击下,伤亡惨重,申立投江自沉殉国,忠州遂告陷落。日军迅速越过天险乌岭,直逼汉城。朝鲜国王(宣祖)李?V惊慌失措,仓 皇逃出首都,一路狂奔到中朝边境的义州。留守汉城的朝军元帅金命元和守城大将李阳元毫无斗志,各顾性命,在日军到来时弃城而逃。 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渡汉江直入汉城,纵兵大掠。抢掠倒还罢了,日兵还把汉城的宫殿、宗庙、社稷、衙署、城门全部焚毁,将一座堪称 “小中华”的繁华之都,蹂躏得残破不堪。在日本侵朝的各路军团中,要数加藤清正部最为凶暴,该军常常在攻占一地后将城中男女老少 杀光,像晋州屠城一次就杀掉了六万人,人杀完了,还将市镇烧成一片白地。当然在杀光、烧光之前,亦已将受害者抢光矣。因此,日本 人口中颂扬的“虎加藤”,却是朝鲜人民历经数百年后仍在切齿痛恨的恶魔,战后朝人便把“加藤清正”这个名字作为朝语中“狗”的代 称,以痛吃狗肉来渲泄胸中的深仇大恨。

  呵呵,扯远了,回到正文。

  攻陷汉城后,日军乘胜挺进,又迅速占领了开城和平壤,还捉获了从汉城逃出的朝鲜两王子。短短三个月,朝鲜三都(注:指汉城、 平壤、开城)失陷,大片国土沦丧敌手。

  秀吉在日本收到捷报,得知胜利竟是如此轻易而举,喜得骨头都轻了,侵略野心愈加膨胀。他立即重申了进攻明朝的命令,还狂妄地 宣称:“如处女之大明国,可知山之压卵者也,况如天竺、南蛮乎(秀吉曾经打算以中国的宁波为据点,沿南洋直下攻取东南亚和印度) ?”甚至连征服朝鲜和明朝后的人事安排,他都拟定好了:养子秀次任大唐(中国)关白;从宇喜多秀家和羽柴秀秋两人中择一委任为日 本关白;朝鲜之地封赏给立下头功的小西行长;把北京附近十国的土地献给天皇作御田;……简直嚣张到了极点。秀吉又命令集结在名护 屋的各后备军团相继渡海,还兴致勃勃地准备亲自入朝,进而登陆中国。在日本后援部队大兵压境的形势下,朝鲜国势危如累卵。

  俗话道:家贫出孝子,患难显忠诚。官军是畏敌如虎、屡屡败逃,面对横暴的敌人,老百姓只有自己起来自救。庆尚道宜宁郡的儒生 郭再钓散尽家产,率先招募义勇举兵抗日。朝鲜各地纷纷响应,相继而起的还有郑仁弘、金沔、金俊民、孙仁甲、赵宪、僧灵圭等,他们 之中既有民间布衣,也有爱国官吏,甚至还有佛门弟子。侵入朝鲜庆尚道的毛利辉元军家臣安国寺惠琼,在行军途中被义军袭击,光头差 点被打个稀巴烂。侵入全罗道的小早川隆景部,侵入忠清道的黑田长政部,也相继遭到民间义军的猛烈抵抗,不得不放慢侵攻的脚步。日 军后来也相应改变策略,笼络了一批朝鲜的民族败类为走卒,企图以夷制夷。后世日本侵华时,便也拾起几百年前侵朝老祖宗的黔驴故技 ,扶植伪军反制中国的抗日力量。

  朝鲜民间抗日怒潮的兴起,使初期惊惶失措的李氏朝廷也得到鼓舞,国王下令承认义军的合法地位,任命权??为大将,总领京畿、全 罗、忠清三道的义军,重新整军抗战,并向北京的明朝廷求援。

第三话

  明朝的援军抵达朝鲜还得花些时间,在这段空隙中,咱们先来看看海上的战况。呵呵,实际上这一话就是专讲此次战争明、日、朝三 方中最杰出的指挥官――朝鲜史上的民族英雄、一代名将李舜臣。壬辰之役前期,朝鲜官将表现极为差劲,而李舜臣则是整个朝鲜军中几 乎唯一的亮点。本来日军的战略是水陆并进,协同作战,在战争刚开始时,这一战略的确得到了贯彻,但在李舜臣出场后,日本水军便开 始连吃败仗,水陆并进成了一句空话。由于李舜臣指挥下的朝鲜水军连战连捷,战果辉煌,其杰出表现足可称为“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 之将倾”,因此,笔者也有兴趣对他作一个详细的介绍。

  李舜臣,字汝海,1545年3月生于汉城乾川洞,父亲李贞是个文人,李舜臣从小便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崇文尊儒 教育。他学业很好,能写一手漂亮的汉诗,但他自己的志向却是习武从军,在向父亲多次力争后,终于在22岁那年改投武门,除了练习 骑马射箭等武艺,还遍览兵书,苦学兵法,很快便在同学中出类拔萃。28岁那年,李舜臣应武科考试,骑射中座马失蹄,将他摔落在地 ,一条腿当场骨折。李舜臣用另一条腿支撑着站起,跳到一棵柳树旁边,折了一些树枝树皮,用柳条和树皮绑好骨折的腿,继续坚持应试 。旁观者无不钦佩他的勇气和毅力。他做官以后,清正刚直,不畏权势,当时朝鲜官场行贿之风盛行,李舜臣却不理这一套,连顶头上司 要砍伐他公廨中的一棵树作琴材,他也以公物不可私用而坚拒。当时,女真族一支部落经常侵扰朝鲜咸镜北道国境,李舜臣调任此地后, 设下埋伏计,将来犯之敌全歼,并斩其酋长首级。但在当时朝鲜腐败的官场环境中,有才不及有财,建功反招人嫉,李舜臣虽平定了边境 的寇患,但却没有受到任何升赏。后来,由于好友柳成龙当上了左相,经过柳的力荐,李舜臣才受到拔擢,累功升迁至全罗道水军左营节 度使(简称全罗左水使)。他任全罗左水使时,正是日本侵略威胁风雨欲来的时候,李舜臣对日军的入侵有着清醒的预计,他在任上大力 加强武备,强化士兵的训练,大量制造火药、武器和船舰,特别是改良了朝鲜传统的战船――龟船。经李舜臣改良的龟船,其船身改用铁 板蒙制,防护力大大加强,一般的炮火轰击对其毫发无伤,被英国海军史称作是世界铁甲舰之祖。龟船的运载量亦较之前大为增加,整船 能载火炮二十六门,士兵一百六十多人,续航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这种改良的龟船可以四面发炮,进退迅捷如飞,战斗力和机动力极佳 ,是当时海上最有威力的战舰,在后来对日军的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592年5月,在日寇大兵压境,朝军接连溃败,国势危亡之际,李舜臣挺身而出,联合了全罗右水使李亿祺和庆尚道的水师,主 动出海索敌。日军大将藤堂高虎闻讯后率船队出战,双方在玉浦海面狭路相逢。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以突袭的战法,将措手不及的日军打 得大败,击沉日军战船26艘,夺回日军抢掠的大批财物。之后他马不停蹄,继续追歼残敌,又于次日在赤珍浦击溃另一支日军补给船队 ,取得了击沉敌舰13艘的战绩,这两战朝鲜史书称为“赤珍浦大捷”,是朝鲜在壬辰卫国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大胜。这两场海战的胜利 ,打破了丰臣秀吉水陆并进的战略部署,对日本供应陆军军需粮草的海上交通线构成了严重威胁,大大增强了朝鲜人民抗战的决心,为赢 得明朝的援助争取了时间。

  李舜臣乘胜进军,率水师出击到泗川、唐浦海面,又取得了两场大捷。其中在唐浦海战中,李舜臣水师在海面截击日将龟井兹矩率领 的船队。龟井避战登岸,李舜臣佯作撤退,在日军再度乘船追来时,突然返身突击,大破敌军。朝军强大的龟船在这两战中大显神威,先 后击沉日军大小战船近百艘,龟井兹矩也在战斗中被朝军的炮火击毙。龟井兹矩是在侵略战争中毙命的第一个日方有名之将,玩友当可在 光荣公司出的游戏《信长之野望》和《太阁立志传》中找到他的名字。说到这个龟井兹矩,虽然实力并不咋地,但其野心倒与他的主子丰 臣秀吉臭味相投。当年秀吉与明智会战于山崎,龟井兹矩特意在大战之前恭请秀吉在他的扇面上题词曰:“龟井是琉球王”,一方面有奉 承秀吉此战必胜将为天下人的意思,一方面又给自己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想到还没踏上琉球的土地,便在唐浦海战中丧师身死 ,那柄写有秀吉题字的金扇也成了朝鲜水军的战利品。

  7月,觉察到海上威胁的丰臣秀吉派嫡系将领胁坂安治率领大批水军从熊川开赴朝鲜海域,西国的来岛水军也跟从出阵,企图稳固日 军的海上运输线。李舜臣探知后,与李亿祺的水师合兵一处,出击拦截。李舜臣先派出少数不起眼的板屋船出阵诱敌。胁坂安治见朝军船 小兵少,便将日军船队列阵为左中右三翼,一齐猛攻过来。朝军的板屋船掉头撤退,日军紧追不舍。当日军进入闲山岛海面时,埋伏在闲 山岛北侧的朝鲜龟船水师突然杀出,一举将日军右翼来岛水军的阵势击破。肋坂安治急令中路和左翼的战船上前夹击。李舜臣发挥龟船高 速灵活的特点,突破日军战船的包围圈,以擒贼擒王之势,一举突入肋坂安治的本阵。龟船万炮齐发,胁坂安治的本阵顷刻崩溃,不得不 掉转船头逃跑,日军大溃。李舜臣乘胜追击,击沉日军战船73艘。此役日军伤亡惨重,将士被杀及溺水死者数千,连来岛水军的当家来 岛通总也势穷自杀,在毛利元就时代名扬一时的海贼大名来岛家不久便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战在朝鲜史称“闲山岛大捷”,后来美 国人马汉在写他那部著名的《海权论》时,就把朝日闲山岛之战作为一个海军经典战例引用在了书里。此役过后,朝鲜水军又向联接日本 和朝鲜的日军重要据点釜山发动猛攻,日本水师畏惧李舜臣,龟缩于港内不出。朝鲜水军夺取了制海权。

  由于朝鲜军民在水陆两面的坚决抵抗,日军在入侵初期的嚣张势头逐渐低落下来,坐在京都聚乐第满脑子梦想要攻入北京的丰臣秀吉 在接连收到不利的战报后,也稍微清醒了一点,他回函责备当初向他报告朝鲜人没有任何抵抗的加藤清正:“今后要用心判断战况。”正 好这时又有人揭发清正所部滥杀平民冒功,秀吉很是恼火,派遣手下的三大奉行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渡海赴朝,对各部的战果 进行检视,结果引起了加藤清正等人的不满。清正认为三成等人偏袒小西行长,对自己过分严苛,与三成的矛盾加深。三成也代表秀吉宣 布太阁延期渡海,指示今后的任务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朝鲜平定。

第四话

  现在回头说说俺们中国。日军侵朝不久,明朝政府就接到了朝鲜国王李?V的求援表章,但当时明朝正在忙于“万历三大征”的第一征 ――平定宁夏?拜叛乱,暂时腾不出手来。朝臣们也分为主张出兵援助朝鲜的主攻派和主张严守边境的主防派。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上疏说 :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我救朝鲜,非止为属国,实为保辽东及京师稳固耳。

  要说宋应昌所言,倒也说得在理。但明廷上下,都把侵朝日军的力量,视同于早年在浙闽沿海为患的倭寇。倭寇虽然一度闹得很凶, 但毕竟还是被戚继光、俞大猷平定了,因此感觉对付朝鲜的“倭寇”,似乎问题不大。于是兵部尚书石星上报拟出兵的廷议,神宗也无可 无不可地批准了。圣旨下来,派驻守辽东边境的游击将军史儒,带着一千兵马作为前部,直入朝鲜。

  史儒的人马虽然少得有点滑稽,但却标志着中国正式介入朝鲜战事,万历三大征的第二征――援朝平倭之战,于此开场。

  再说那史儒所率的明军前部,风风火火一路直抵平壤城下,立足未稳,便遭到平壤日本守军迎头痛击,史儒阵亡,全军覆没。要说日 军也是够麻痹的,直等到史儒所部深入朝鲜境内,才发觉明朝已经军事介入,日军主将小西行长赶忙派兵在平壤附近筑城为援。这时明朝 副总兵祖承训带着三千余人的后军接踵赶到,得知日军主力出城,便连夜突击七星门,与守敌巷战。要说日军城守兵只有七百多人,按理 不难攻克。但祖承训所部俱是骑兵,巷战极为不利,而守城日军却多装备了火枪,居高临下乒乒乓乓一阵攒射,明军骑兵突入城中后在街 巷内无法散开,目标又大,全成了日军的靶子,结果自然又是全军覆没。祖承训仅以身免。两败之后,明廷上下大为震动,这才知道小日 本正规军的厉害,远非先前游击队性质的倭寇所能比。8月,日军攻陷丰德等地,把战线继续向北推进,兵部尚书石星着了忙,便张榜招 募会日语的人才,准备与倭人交涉。这时有个浙江嘉兴人沈惟敬出头应聘,石星就派他入朝摸摸日军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和谈的可能。此 时,明廷命主战的宋应昌为备倭经略,主持辽东军务,作进一步作战的准备。

  明朝的惯例是以文臣主持军务,武将一律要服从文人总帅的指挥。用外行领导内行的目的,就是防止武将坐大,对中央统治构成威胁 。这对于稳固朱皇帝的宝座固然有利,但弊端也一目了然,让那些皓首穷经钻研八股文的专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何异痴人说梦。宋应昌 虽然不算糊涂蛋,却亦非帅才,况且此时辽东也没有多少兵。他到了边境,见日军来势汹汹,也没了当初主战的胆气,只是频频向朝廷催 要兵马粮草。这时宁夏之战正进行到关键时刻,哪有兵马粮草可派。石星忙叫沈惟敬去朝鲜前线,与宋应昌商量与日方和谈。宋应昌告诉 沈惟敬,日本必须先行退兵,然后明朝可以考虑对日封贡。沈惟敬就带着这些条件去见平壤的日军主将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其人,本身是界港巨商之子,代表着日本大商人的利益,只想着打开朝鲜、中国的市场,垄断海上贸易大发横财,对丰臣秀 吉混日、中、朝三国为一的宏图大业并不感冒,对于议和倒是兴味盎然。而沈惟敬的父祖亦是海商出身,明朝中叶倭寇横行的时候,很多 海商与倭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这两者根本就无甚分别,那种白天做海商晚上当倭寇的事也属常见。沈惟敬自己便是出生于日本的 界港。这两个操着界港口音的老乡一碰面,那叫亲切,简直是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小西行长说哥们,俺们的要求不多,只要朝鲜答应与 日本划大同江为界(即朝鲜割让领土近三分之二给日本),大明同意对日本封贡,实现日明和亲,太阁那边的事情我来搞定。其实此时日 军在朝鲜各地军民的包围打击下,已令远在大阪的猴子颇感头痛,小西是觉得有希望在获得一定实利的条件下说服秀吉见好就收。

  沈惟敬带着小西的条件回来向宋应昌和石星汇报,两人都觉得这样的和议恐怕朝廷通不过,就令沈惟敬继续去和倭人讨价还价。但小 西行长坚持要朝鲜割让南部四道,而且要等日本的贡使船抵达宁波之后才肯撤军。双方一时无法谈拢,一来二去不知怎的倒让朝中的大臣 们得知了消息,那些清流们觉得大明面子攸关,若连朝鲜这样的忠实属国都保护不了,任凭倭贼割占,成何体统。个把有见识的还指出若 让性同豺虎的日人据朝鲜之地,则大明也将不安于枕席。于是廷议一致要求宋应昌进兵。宋应昌早先也是说过漂亮话的,现在是自吃黄莲 自已知,只推少兵缺将,难以出战。12月,朝廷下旨,调刚刚镇压了宁夏之乱的大将李如松带四万三千兵马东征入朝。

  李如松,字子茂,乃明朝后期辽东第一名将李成梁之子,明史说他骁勇果敢,有乃父之风。他会同弟弟李如柏、李如梅等,仗着宁夏 新胜的余威,雄纠纠,气昂昂,开过鸭绿江。李如松一到朝鲜,不干别的,上来就要砍掉沈惟敬的脑袋立威。人家立威都是斩敌方来使, 他李大将军却是斩本方使者,倒也少见。后经同僚劝解,沈惟敬才逃得小命,改为军前监押。其实李如松这一番做秀,多半是给顶头上司 、经略宋应昌看的。由于明朝这个可笑的军务制度,文官统帅和前敌大将之间难以沟通、互相掣肘的事不少,李如松真正的意思就是想把 外行的文职统帅排除出指挥核心,以避免在作战中受其牵制和干扰。所以他的做法虽然骄横了点,但对明军的整个战事还是有利的。

  立完了威,李如松把心思转到战事上来。这时参军李应试献计,假沈惟敬之名,继续与小西行长议和,以麻痹平壤日军。如松依计而 行。小西行长果然上当,一本正经地在平壤城下布置仪式欢迎沈兄弟,还派了二十名家臣武士去城外迎接。谁知明军先头部队沉不住气, 见倭人群骑出动,以为计划泄密,马上拉开架势动手,可惜未能灭口,二十个日本武士只砍了三个,倒有十七个逃了回去。明军只好立即 发动,马不停蹄扑过去,猛攻平壤城。小西行长已经得到回报,慌忙整军应战。这帮日本武士到底是从安土桃山时代的乱世中冲杀出来的 ,虽然临敌仓促,但还是显出了很强的战斗力,面对明军的猛攻死战不退。辽东李家军在明朝算得上是一支声名赫赫的强兵悍旅,乘着一 股锐气,兼仗大炮威力,也是人人发了狠的死斗,连李如松都身先士卒亲临城下大呼督战,城上的日军一枪把他的马打死了,他又换马再 度上阵指挥。

  日军自进朝鲜以来,在陆上还从没有遇到这样强硬的敌手,血战之下,死伤颇重,士气渐渐低落,特别是明军的红毛大炮火力凶猛, 连砖石砌就的平壤城墙都被生生轰塌,日军的火绳枪明显不敌。激战了一天一夜后,明军渐占上风,而日军的阵地逐渐缩小。小西行长见 势不妙,生怕老本拼光,就在作战间隙给李如松去了一信,说只要你放我一条退路,我就拱手让出平壤。李如松应允。于是小西率军退出 平壤南撤,哪知李如松却派兵从背后掩杀,搞得小西非常被动,又丢了几百条人命,才好不容易渡过大同江退入龙山。明军占领平壤后, 邻近驻守凤山的大友义统军大为震动,义统本归小西节制,一见总指挥跑了,心说小西弥九郎这王八蛋真不仗义,他身为主将先溜,把俺 晾在前面,要是明军拿红毛大炮轰俺,俺受得了吗?他倒也不作傻瓜,立即弃城南逃。小西行长退守龙山,本来还指望大友义统与他协力 ,结果听说义统跑得比他还远,小西心说:嘿,这个丫挺的,你副将不为我主将分忧,难道叫我主将为你断后?好,那咱也继续撒丫子, 看谁跑得快。这两位朝着汉城方向一路赛跑,倒便宜明军省了不少事。半个月后,李如柏率领的明军前部攻占开城,朝鲜沦陷的黄海、平 安、京畿、江源四道也同时一举收复。

第五话

小西行长逃回汉城后,惊魂未定,提出全军南撤,但遭到小早川隆景、黑田长政的强烈反对。虽然侵朝日军名义上的总大将乃是宇喜多秀 家,但他是个头脑简单的年轻人,说话没有多少号召力。小早川隆景位列丰臣五大老,资历和威望在侵朝日军中都是最高的,因此日军指 挥部最后还是依照隆景的意见作出坚守汉城的决定。镇守咸镜道的加藤清正、锅岛直茂也向汉城一线收缩兵力,几路日军合兵一处,计有 五万余人,严阵以待明军。

而明朝方面,李如松旗开得胜,得意洋洋,听朝鲜老百姓传言说日军将弃守汉城,他也不派探马证实一下,便率两千轻骑贸然出动,想先 入汉城独占首功。结果行军到离汉城三十里的碧蹄馆,遭到早已预伏在此地的日军小早川、加藤、黑田、小西等部的迎头狙击,如松大败 ,部下死伤殆尽,自己也被日军重重包围,幸亏明军的后续部队赶来增援,才死里逃生。碧蹄馆之役,明军遭受重创,锐气顿失,不得不 退回开城一线。3月,明军探知日军在龙山有个大粮仓,这时李如松玩了一手漂亮的,他派副将查大受带一帮敢死队,潜入敌后,一把火 将龙山的日军粮库烧了个精光。军事行家都知道,打仗就是打后勤,明军这一招釜底抽薪,委实令日军十分狼狈,人无粮,心就慌,因此 在碧蹄馆获胜的有利条件下,日军亦无力反攻,只有固守待援。双方形成僵持状态。

  既然打仗看起来解决不了问题,议和呼声自然再度高涨。经略宋应昌本来已被李如松挤到一边,现在李如松风头已过,他又有了发号 施令的机会,那沈惟敬也有了出头之日,奉宋应昌之命再度与日方交涉,找的当然还是老熟人小西行长。两人心怀鬼胎,开始了公私兼顾 的讨价还价。

不久,朝鲜发生大饥荒,京畿、庆尚两道颗粒无收,日军无法从当地征粮,龙山粮库被明军烧毁后,更是只能靠国内运粮维持,但在朝鲜 水师的打击下,海运十分困难,再加上各地民众不断暴动和义军神出鬼没的袭击,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困守汉城的日军整日半饥半 饱,士气低落,厌战情绪弥漫,从对马海峡偷渡潜逃回国者络绎不绝。在日本国内,反战事件也时有发生,九州强藩岛津家还发生了岛津 岁久、北宫左卫门抗拒出征的暴动。在这种情况下,以小西行长为代表的主和派占了上风,行长与大阪掌握实权的石田三成关系亲密,他 的态度影响到三成。事实上,前线的后勤供应问题也实在是令以三成为首的奉行官们头疼,因此进行议和以结束目前这个尴尬局面他们当 然持欢迎态度。五大老之一的小早川隆景向来是保存实力的高手,一见没有胜机便也无心恋战。另一在朝的大老宇喜多秀家年轻无谋,又 与石田三成素相交好,当然站在三成、行长一边。加藤清正和锅岛直茂对文吏派把持大局十分不满,强烈反对和议,但行长有三奉行和小 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两大老的支持,无视他们的意见,主动向宋应昌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接受明朝的要求,同时通过石田三成上书丰 臣秀吉,强烈建议和谈。

此时的丰臣秀吉也处在焦头烂额之中,从朝鲜传来的消息日益令人沮丧,国内的厌战情绪弥漫到上层,下级的武士中间也蕴含着不满情绪 。面对如此惨淡的局面,猴子强打精神,到处给部属们打气,以安定人心。恰值小西行长等前线将领不断要求和谈,他虽然还不死心,但 却不得不考虑改变战略。4月8日,秀吉从朝鲜召回三奉行和小西行长、小早川隆景,仔细了解前线的情况以及明朝对议和的态度。4月 9日,秀吉下令日军从汉城撤退,摆出友好姿态,以期与明朝和谈。不过,这并不表示他已经完全放弃了侵略野心。在命令撤离汉城等内 地城市的同时,他又下令日军攻占朝鲜南部沿海的所有重要海港和战略要地,给再度侵朝留下伏笔。

从形势发展的现状上看,丰臣秀吉实际上已经认识侵朝侵中的计划不可能成功,但是猴子当初满怀着建不世奇功以成为日本史上新的“神 ”的愿望,目标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不能不使他感到强烈的痛苦,退一步说,即算不再心存成为“神”的奢望,如此无功而返亦令他这一代 “天下人”的颜面和威信大大受损,他哪里肯甘心呢?不过,我们从秀吉的发家史也能看出,猴子从来就不是一个拘泥不知变通的人。当 初为了能让德川家康臣服,他甚至能委曲求全把老娘送到骏府当人质,“忍”字诀的功夫修练得并不在家康之下。因此,尽管对在朝鲜的 失败感到难以接受,但他还是同意和谈,退而求其次总比竹篮打水要好。像小西行长等人也是摸透了他的秉性,所以敢力主和议,与沈惟 敬进行私下的谈判。

1593年5月,宋应昌派沈惟敬渡海到名护屋会见了丰臣秀吉。秀吉向他们提出了罢兵的条件:明朝送公主至日本和亲,为天皇皇后; 发展明朝与日本的勘合贸易;明、日永誓盟好;朝鲜割南部四道给日本;朝鲜送王子、大臣到日本为质;朝鲜赔银500万两;朝鲜国王 向日本称臣并永誓不叛。明使也重申了明朝的要求:日军退出侵占朝鲜的全部土地,在这一前提下,明朝可对日本封贡(所谓“贡”实际 上就是打开通商口岸的一个体面的说法)。两者的差别相当之大。但是,由于丰臣政权内部(主要是小西、石田等人)支持和谈的呼声很 高,丰臣秀吉还是同意继续谈判。

1593年8月,秀吉命加藤、小西、锅岛等九州大名的军队继续屯驻在朝鲜沿海,其他大名的部队则撤回本土。秀吉自己也从名护屋大 本营返回大阪,主要的谈判工作就交给前线主和派的小西行长等人。

明朝方面见倭人撤军,也放松了警惕,觉得朝鲜的事情已经没什么了,除留下刘??率领五千人的部队继续驻留外,李如松等大军皆撤还归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