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袁崇焕五年是否能够恢复辽东故土问题的探讨 -- 温相

共:💬13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拜托看看看赵率教是怎么陷入重围的!

第一,袁崇焕和赵率教原来的计划是在三屯营休整,同时打探一下金兵的消息。如果这个计划能实现,他自然可以知道遵化已经失守,也自然不至于自投罗网了。但三屯营守将竟不许赵军进城。对赵军而言,囤扎野外和继续行军的危险性是相同的,他理所当然会选择继续行军。

第二,赵率教在来不及了解军情的情况下贸然前进,确实有些冒险。但是,只要遵化守军能够坚持3天,赵率教就完全来得及赶到。那样一来,处境被动的就不赵率教,而将是皇太极了。所以赵率教的这个决定的风险回收比是比较低的。遵化守军再怎样无能,才守了一天就把城池丢了,也并不说不是出人意料的。他原来的计划是准备进遵化城的,等他到了城前了,才发现旗号不对,还能有地方跑吗?这已经是常识问题了。至于说赵率教对抗十万金兵,不知哪里夸张了。

第三,袁崇焕为什么非派赵率教冒险进援遵化?因为那里已经接近关宁军合法行动的底线了。朝廷有明令,关宁军绝对不准越过蓟州,袁崇焕总不能冒险把全部赌注放在蓟州。万一发生意外,未能阻截金兵,或者金兵绕过蓟州,那他就无能为力了。

至于最后袁崇焕在赵率教阵亡后,毅然越过蓟州,直奔北京,那已经完全是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了。但是,不能因此说,袁崇焕之前在朝廷允许他活动的范围内考虑截击金兵的部署就是错误的。

另外,军队作战表现不济有多种可能,可能是兵无斗志,可能是指挥不力,可能是素质低下。其中最后一种是不能在短期内改变的,而前两种却可以。明军降清后战斗力大增,就证明其问题在前两者而不是第三者。

统帅问题,袁崇焕被杀以后的情况不能和袁崇焕在世时相提并论。斗志问题,明朝的腐败是因素之一不假,但若说是明朝不得人心所至,那为什么关宁军就有斗志呢?为什么洪承畴剿灭农民起义的时候就有斗志呢?为什么永历朝廷就能和清军相持那么久呢?

最后,关宁军的强大说到底就是“兵为将有”的结果,这并不是什么不正常的现象,就纯军事角度而言,是优越的体制,因为它可以明确责权,可以使将知兵,兵识将,可以协调指挥权。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军队,像“岳家军”“戚家军”,袁崇焕时期的关宁铁骑,还有晚清的湘军,都是”兵为将有”的例子,在这种体制下练出的军队的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不受政治腐败的影响。

至于什么“中央直接组织军事野战力量”,你也要想想组织谁练,在哪儿练。袁崇焕为什么要提出“以辽人守辽土”啊?

最后“首先乌合之众敌不过组织完善的正规军这是常识,一两次例外改变不了这个常识。”这话大有问题。隋炀帝的军队和瓦岗等军比,左良玉的军队和张献忠李自成比,前者怎么说都是组织完善的正规军,而后者主体上是乌合之众,结果如何?这样的例子可以从秦朝举到解放前,可不是“一两次例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