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评论】袁崇焕五年是否能够恢复辽东故土问题的探讨 -- 温相

共:💬13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明末农民起义对明廷的影响问题

明末农民起义在开始数年中规模和影响都很有限,最初其影响力仅限于陕北的几县流窜,最大成就也不过是攻陷了府谷而已,而且各自为战,更难成气候。在明朝剿抚兼施的手段下,本来就很弱小的起义阵营又一再发生分化,最后在陕北无法立足,被迫转移到山西。这一时期各支起义军由于难以独立和官军抗衡,被迫采取了联合,但人数仍然有限,活动范围也局促于山西一隅。洪承畴出任三边总督主管“剿贼”事宜后,起义军损失极大,1633年盟主王自用战死,起义军在山西又难以和明军对抗,这年年底转入河南。到此时为止,明末农民起义军并没有成什么气候,战略上极端被动,在官军的追剿下基本上只有被追着跑的份儿,只能勉强自保,根本谈不上有多大威胁。

1633年的年底,农民起义军在山西损失惨重,被迫转入河南的这个时候,距离袁崇焕向崇祯许下承诺之期,刚好5年。

之后起义军主要在豫楚川陕交界山区流动作战,起初因为明军不适应这种战略,起义曾出现一个小的高潮,但没过多久,洪承畴调整了战略,又多次击败起义军,1636年高迎祥战死,1638年张献忠投降,李自成在1637年一度龟缩于商洛山中,1639年他进入河南的时候据说跟随者仅50人而已。

到1638年为止,明末农民起义基本上是在官军的尾追堵截下被动应付,截至这时,起义的主要将领多数不是投降就是战死,起义队伍大部被打散。这一年距离袁崇焕被杀已有8年,距离他向崇祯承诺灭辽之时已有10年。

1639年以后,剿灭农民起义的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彻底远离农民起义战场;李自成在河南势力有了较大发展,由于大批饥民的加入,迅速扩充至几十万人;而张献忠也在这一年反正,击败左良玉后转入川陕地区。这时起才真正拉开了农民农民起义高潮的序幕。

直到1641年,张献忠攻克襄阳,李自成更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明末农民起义才真正开始动摇明王朝的根基,表现出推翻明廷,建立新朝的愿望和能力。此时已是崇祯十四年,已经是袁崇焕向崇祯承诺“五年灭辽”十三年以后。

总的来看,1639年的大灾荒是明末农民起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起义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上都远不足以对明朝的统治构成重大威胁,而这一年已经是袁崇焕承诺“五年”之期后又过了六年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